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Yuccies靜靜起革命

2015-07-10

 
如果有留意互聯網博客Mashable,就不難發現Yuccies族群已悄悄崛起,Yuccies意即「年輕的城市創意人」(young urban creative),大可中譯為「優創客」,他們滿有夢想且靠夢想賺取生活,他們未必是同性戀者,但大多支持同性戀運動,皆因堅信世人生而平等。

Yuccies族群大都在30歲以下,都受過精英教育,衣食無憂,他們都生於安樂也活於安樂,但互聯網世界並沒有陌生人,他們也不是這世界的神秘物種,如果生活在紐約、倫敦乃至上海、台北、香港這些大都市,只要仔細觀察,就會發覺自己的身邊,原來都有好一些Yuccies。

Image description 美國每個新世代追求的生活方式都不同,各有代名詞,最新崛起的是「年輕的城市創意人」,又名「優創客」(Yuccies)。

溝通最重要

被稱為Yuccies的年輕創意人,似乎有一些可供辨認的特點,首先,他們極可能是Instagram的使用者(用以推廣文化商品),也可能是科技人,或兼職Uber司機。其次,他們更可能是環保竹製太陽鏡的精品店、手作工藝樓上舖身兼店員的小東主,亦即創意工藝或手工藝的創作者,以文化創意小製品賺取生活所需,不必像普通人那樣天天為口奔馳,因而有餘力追尋遙不可及的夢想。

那麼,Yuccies的夢想是什麼呢?幾乎可以肯定,他們絕對不可能是「憤青」,他們的夢想大概就是獨立自主,以及與不同的人交流乃至溝通吧,因為那就是他們所從事的創意文化所追求的目標;這些「年輕的城市創意人」也追求有品味的生活消費,因而相信忽然致富是不大可能的,倒也並不抗拒,如果有人以高價收購他們的創意小店或創意工藝品,那大概是無任歡迎的。

對他們來說,如果在忽然致富的同時,不必出賣自己的創意,不必放棄自己原有的創新自主權,那又有何不可?

Yuccies有夢想而夢想卻一點也不僵化,此所以對社會的種種不公義並不特別憤怒(儘管他們也是社會運動的參與者),換句話說,他們大概就是一切建制的溝通對象。

是的,Yuccies大有溝通的餘地,他們在大學畢業或完成專業研究課程後,都不會一窩蜂湧向世人所熱中的行業發展,倒是憑專業知識開創自己所長的創意文化事業,即使收入大減甚或毫不穩定,亦在所不惜──他們也像從事傳統行業的年輕人那樣,體驗過艱困的創業階段,深明活在資本霸權的世界並不容易,但也深信創意之夢的關鍵詞,正是溝通,那就是如何將自己的夢想逐漸擴展為他人的夢想,皆因他們深明溝通才是有所交流的第一步。

Image description 六七十年代,美國年輕人反戰、反宗教、性解放,當時被稱為「嬉皮士」(hippies)。

別於優皮士

話說美國有一位Mashable作家,名叫大衛.恩方特(David Infante),他是一個自稱26歲的專業作家,蓄鬍子,住在紐約的布魯克林,原來此人正是Yuccies一詞的發明者,他曾在Mashable寫道:如果年輕人生活在一些昂貴的城市,諸如三藩市、紐約和倫敦等,年輕無疑就是他們最大的本錢,因為一些講求向上流動的投資者會看中他們的創意,那就會讓他們夢想成真。

恩方特曾開出Yuccies特點的清單,他們不喜歡難以明解的學院化理論,卻喜歡手工藝實踐,會注意到繪畫潮流或爵士樂音樂會,喜愛《宋飛正傳》(Seinfeld)教人耳目一新的自我意識……以文化族譜而言,Yuccies乃「優皮士」(Yuppies)及其潮流文化的後代,但Yuccies乃另一世代,與興起於三十年前的「優皮文化」並無直接關係。

儘管Yuccies也像30年前的「優皮士」那樣,會購買有機食品、上健身房,如果有能力還購買舒適而不失品味的寓所,然而,Yuccies卻非常重視文化意義的創意,在創意的理解上,大概跟李察.佛羅里達所著的《創意階層的崛起》(The Rise of the Creative Class)一脈相承,都是將創意文化視為一個具有生活力的城市的源頭。

《創意階層的崛起》寫於2002年,作者李察.佛羅里達亦是「優皮一代」,但他在此書序言指出:人類的創造力是最根本的經濟資源──生產效率的提升,乃至生活質量的改善,歸根結底俱來自人類開發新創意的能力;而Yuccies深信創意乃平等主義者,不能傳承,也無法獨佔,那樣才會讓城市發展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