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游移認真與隨興間 周星馳動感成就喜感

2016-02-11

Image description 一別3年,周星馳今年終有導演新作面世,圖為他在片場指導《美人魚》女角林允。

無厘頭、後現代、誇張癲狂、正邪兩賦、嬉鬧輕浮、情深浪漫、顛覆傳統、融會百家……這些性質大異甚至互相矛盾的形容,卻全都是公認對周星馳電影的貼切描述。臨時演員出道,主持兒童節目上位,演電視劇成名到屢破香港電影票房紀錄,榮登「星爺」後再挑戰自編自導自演,到近年淡出幕前續向不同領域發展,周星馳的創作總是教人出乎意料;一別3年,這個農曆新年周星馳終有新電影《美人魚》面世,娛樂版固然大幅報道,評論卻是未聞反應,到底這次他能否再創神話?

大家應該尚未有機會觀看《美人魚》, 但藉此機會,也不妨回顧周星馳的作品,思考到底何謂周星馳神話。無可否認,自從《功夫》(2004)以後,周星馳的電影雖然票房數字驚人,屢破新高,讚美聲卻顯然小於他九十年代的作品,質疑者更認為他已失新銳,不再有趣。雖然周星馳大抵也不願別人只視他為「笑匠」,但以下這兩道二而為一的問題,觀眾總是揮之不去︰為何千禧年後的華語笑片再難達到周星馳的高度?周星馳電影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這兩個問題當然不可能只用單篇短文解答,然而我也不想以「拼貼」的方式解讀他七寶樓臺般的作品,將之拆散為有如本文開首提出的各種描述,又或按拍攝時序闡述其發展與變化,不少專書或長文早已談得甚為深入,如朗天2005年在〈再論《功夫》——這次從喜劇手法說起〉一文,就從周星馳早年的「無厘頭」伎倆說起並析述其後來「偷天換日」挪用地道元素的手法,頗具啟發。此處我只想從一個粗淺的角度思量他的電影特色——周星馳電影的本質,其實全都是動作片(action movie),他的幽默感(與「笑料」不盡相同)並非來自俚俗對白、肢體動作或情節變化,而是在於其(特別是九十年代作品)動作片式的剪輯。

Image description 周星馳近日頻頻與《美人魚》的主角鄧超出席宣傳活動,他能否再創神話?

「動作片」元素貫徹始終
研究周星馳電影的一大難處是,他雖然編、導、演三方面都相當強勢,甚至往往為此與或正式或掛名的編劇和導演鬧不和,畢竟大多是集體創作,很難逐一分辨哪些是出自他的個人構思。不過在他最精采的九十年代作品中,最令觀眾難忘的,不少確實非出自他手筆,像《家有囍事》(1992)對同期荷里活電影的戲謔,也許周星馳也有份提出奇想,但如《唐伯虎點秋香》(1993)中唐伯虎與對穿祥搞笑啜核的「口舌之爭」、兩集《西遊記》(1994-1995)複雜的時空穿越劇情與「愛你一萬年」的詠嘆,往往得力於黃霑、蕭若元、劉鎮偉等奇才,周星馳後來全盤控制拍攝後,這些(被稱許為無厘頭次文化、後現代新典範的)瘋狂元素即已逐漸少見,例如《西遊.降魔篇》(2013),即使周星馳有意再探、翻新、重寫「一生所愛」的命題,始終無法達到當年「技安」的編劇高度。因此,若數周星馳最為貫徹始終的,「動作片」元素必是其一。

這兒所謂動作片元素,當然不只是硬橋硬馬的打鬥拚殺,而是包括武俠片、功夫片、神怪片、警匪片等形式。《武狀元蘇乞兒》(1992)和《濟公》(1993)本質是武俠片或其變奏,兩集《鹿鼎記》(1992)更開宗明義改編/惡搞金庸武俠小說;《破壞之王》(1994)、《食神》(1996)、《少林足球》(2001)都以誇張的功夫拚鬥作結;兩集《西遊記》有神仙妖怪大鬥法,《百變星君》(1995)也可視為低俗科技版法術大戰;三集《逃學威龍》(1991-1993)全都有不同程度的槍戰,《喜劇之王》(1999)的警匪情節也離不開動作場面,其後《功夫》更是集他所有動作片元素之大成。

Image description 研究周星馳電影的一大難處是,很難逐一分辨哪些是出自他的個人構思。

畫面充滿漫畫幽默感
這當然不是什麼新觀點,周星馳崇拜李小龍,人盡皆知,他的電視劇《蓋世豪俠》(1989)也是武俠喜劇,自幼薰陶,成長習見,成名後繼續按此套路發展,並非奇事,他的作品幾乎都沿用同一公式,無論演卑賤小人物、粗鄙無賴男、富戶名人之後還是特異奇能者,總會因故變得一貧如洗或折墮陷困,卻又因此省悟,修行後武功大增打贏敵人,從此擁抱真正關心自己的人。

不過單單點出周星馳的功夫故事套路,並無法確切看出其電影的奧秘。事實上,八九十年代的香港電影,最賣座者多為動作片,名動華語影壇的「雙周一成」根本都可以視為動作明星,成龍諧趣味重的動作片自不待言,周潤發最賣座的《賭神》(1989)與《賭神2》(1994)其實是以賭術代武術的武俠片,高進與龍五等角色全是功夫高手,論劇情也與上述的周星馳公式沒有兩樣,所不同者,也許只在於中後期的成龍與「賭神」演的都是不需再深造進化的強者,沒有練功的情節而已。因此要從「動作」分析周星馳,必須更仔細深入才成。

Image description 從古裝武俠、警匪動作到特技功夫,周星馳擅長以動作片敍事與剪接方式建構其喜劇世界,與八九十年代的港產動作片盛世有相輔相成的效果。

文化評論家南方朔曾說「將漫畫語言借用電影中乃是周星馳搞笑最典型的手法。《審死官》到了最後,男主角帶着子女去掃墓,大家替墳頭換了位,就是典型的漫畫手法」;前述朗天一文也說「九十年代的周星馳,最煞食的『無厘頭』伎倆,便是混集東洋漫畫/粵語長片/港式流行文化,隨其直覺出招的無聊gag。這些gag,並不需要傳統笑話的笑位或punch line。換言之,它並不需要從常理出發,而以出其不意或別出心裁的方式扭曲常理,製造誇張,抽離或錯摸,因而達致的荒謬效果贏取笑聲。」換句話說,周星馳的幽默感,故事是其次,笑料也無理可言,但賴以運作的模式,就是以直覺出招的漫畫語言,而這種漫畫語言又往往需要動作片的邏輯驅動,才能令觀眾「被其煞有介事的歪理說服」。

舉一個例子,在《功夫》中段,元華元秋擊倒了陳國坤派來的天殘地殘,在遠方車子後座觀戰的田啟文見勢色不對,立即呼喚司機開車逃走。這兒簡單5個鏡頭︰一、田啟文與陳國坤並排的頭部特寫,在後座叫開車;二、司機後腦特寫,沒有回應;三、再次是田啟文與陳國坤並排的頭部特寫,欲罵司機不行動,轉瞬卻換成目瞪口呆的表情;四、再次是從後座往前看的鏡頭,原來元華已坐在前座,搭着司機肩膀,司機不敢動;五、回到田啟文與陳國坤並排的中景,此時元秋已坐在兩人中間,田陳一臉驚恐。這5個鏡頭相當簡潔,轉換快速、直接,沒有花巧特技,但充分表現出兩元的絕世功夫還有編導的漫畫幽默感。

Image description 如果說周星馳的電影很像漫畫語言,他在動作場面中選取「定格」的觸覺與當中的幽默感,肯定是原因之一。

運作邏輯如美式喜劇
是的,這未必是個可令人捧腹的笑料, 但其運作邏輯卻值得留意。元秋的「動作」本身當然是不可能的,她的動作再快,也不可能這樣出現在兩人身旁而不弄毀車門或弄傷田陳,一般笑片不會有這樣的處理,卻常見諸賓尼兔、唐老鴨一類美式瘋狂動畫喜劇。在華語片的習慣中,這處理的有趣之處,乃在於它只能出現在動作片的世界(即使物理上不可能,觀眾仍會接受武林高手的任何異能),卻又省略了「動作」本身,只剩動作的「因」與「果」。

《破壞之王》中周星馳頭戴加菲貓頭套挑戰黑熊以救心上人,每次被黑熊擊倒,黑熊面向鏡頭振臂高呼時,他就突然在身後若無其事地站起來,沒有掙扎奮起的過程,只有那彈起的動作,有趣的是構圖(後景加菲貓趾高氣揚的模樣對照着前景黑熊無奈的表情);《食神》中周星馳每次想逃離少林寺卻被十八銅人發現圍毆,銅人的造型和動作當然諧趣,但更好笑的是銅人拖着周星馳回去時後者的姿勢和地上那行鮮血。抹消動作的細節(細節可是成龍式真功夫動作片的專長),以簡潔的剪輯接上精挑妙想的「定格」和「表情」(賭神的妙技也多藉此呈現),這就是周星馳優而為之的電影觸覺。

這種動作式笑料操作,發揮至極致,就是「還原靚靚拳」一類無跡可尋的奇招。可是這並非唯一的運作模式。《逃學威龍2》(1992)一開場講周星馳訓練一眾飛虎隊員,衝鋒陷陣的槍戰處理,是導演陳嘉上向來擅長的,其認真程度與一般警匪片沒有兩樣,但中間穿插着周星馳好整以暇吃杯麵的鏡頭,完全不靠對白,也沒有擠眉弄眼的造作,卻是相當諧趣,純以快對慢、移動對定格、認真對隨興營造喜劇感。發揮到極處,如《大內密探零零發》(1996)周星馳與劉嘉玲前赴解剖外星人大會一段,兩人一路上嬉戲玩樂,導演谷德昭與周星馳卻以平行剪接,交叉接上無相王妻兒大戰保龍一族的動作戲,某侍衞將要被一招爆頭,旋即接上周星馳劈破西瓜紅肉四濺的畫面,另一侍衞快被抓破胸膛,則接上飯店侍應為周劉手撕雞肉的片段,這些graphic match式巧妙剪接,其實是粵語長片年代常見的過場手法,在這兒卻化成甚具妙趣的動作場面,以歡樂消解血腥,同時拍出了周劉不知危機將至的緊張感,一舉兩得。

Image description 自《功夫》後,周星馳的電影愈來愈倚靠特技。

無厘頭與動作片關係
看到此處,也許有讀者會認為這些只是微枝末節,且全都不是周星馳電影最搞笑的部分,也談不上是他的獨門秘技,不必費神探討。可是我認為這是構成周星馳電影的漫畫感覺、動作邏輯、敍事節奏的基礎,八九十年代無厘頭電影文化之所以能成立,與同期港產動作片發展至頂峰存在相輔相成關係,彼此技巧有相通之處。試看看《龍咁威》(2003),鄭中基的喜劇細胞我不願置評,但同樣是谷德昭執導,一開場仿警匪片交收毒品的場面,又是變焦鏡頭又是split screen,對白與鏡頭都甚零碎,打鬥既不認真也不簡潔,只一味存心顛覆,沒有認真與隨興的強烈對比與交替變化,顯得淺薄與無聊,而同年香港具水準的動作電影,已下跌至不到一掌之數。

自《功夫》之後,周星馳的電影愈來愈倚靠特技,雖然仍重動作,昔日的簡潔分鏡、趣味構圖、巧慧的動作處理卻愈來愈少,假如說他的電影變了味,脫離了香港的草根活力、地道元素、敢言精神固然是主因,其捨棄了從前的動作片運作邏輯,也是不能不考慮的因素。當然這是另需長文探討的課題了,身為影迷,現在就只能希望《美人魚》不會拍得糟吧!

文 : 陳廣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