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藝術】贇驊 中西合璧乘風啟航

2016-05-25


八十後中國普普藝術家蔡贇驊(Jacky, 贇驊,音溫華)與香港文化一樣,中西合璧。

他在中央美術學院畢業後遠赴倫敦,於中央聖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修讀插畫,曾隨Alexander McQueen實習,憑着骷髏頭設計一炮而紅。他於2010年在倫敦舉行首場個展,以獨特的手法糅合東方工藝與西方現代普普藝術,成為當地一顆耀眼新星。他的風格多變,現以不同媒介創作概念性作品為主,重新演繹美的意念,將藝術創作提升到另一層面,過去曾設計郵票、衣服、青花瓷等,最新作品是在最大型的公共交通工具——郵輪上做一件普普藝術,他認為藝術歸根究柢都是令人愉悅,讓大眾有共鳴。

Image description

剛在香港完結的第4屆Affordable Art Fair,Jacky是其中一個焦點藝術家。Eyestorm畫廊展出他4幅作品,包括兩幅2016年新作The Affair to the East及The Erotic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售價介乎港幣1.4萬元至7萬多不等,是名副其實的「買得起藝術」。

近年中國藝術家作品拍賣價格屢破紀錄,表面看似藝術市場蓬勃,但一提到普普藝術在中國的發展情況,這位倫敦普普藝術新星,卻搖搖頭道:「很遺憾!」

「版畫在西方非常流行,但在中國還未有這樣的風氣,他們很現實,覺得版畫、印刷品不值錢。在中國傳統的美術教育下,中國市場未準備好這類輕鬆、愉快的大眾藝術。反而在歐美,高檔藝術市場有富商支持,中低檔藝術市場也有中產或窮人收藏,不管什麼社會階層,均有藝術修養,從小父母和老師就鼓勵他們欣賞藝術,培養獨特品味。」

他認為香港不同內地,因為受西方文化,特別是殖民英國所影響,觀賞和接納程度較高。「中國的中產人士都不買版畫,他們腦中只想着買什麼跑車、自己的孩子怎樣考上最好的學校。」

Image description

不做中國市場

諷刺的是,一個中國藝術家在國外闖出名堂,在內地什麼也不是。「在中國,我不是藝術家,我只是一個普通的無業遊民。」他自嘲。

「我不做中國市場。」他坦白說。「有時父母不知我在做什麼,我接受英語媒體採訪最多,偶然也有中文訪問,每次把中文剪報拿給父母看,他們才醒悟:『噢!原來是這麼一回事!』可是過幾天又不知兒子在幹嘛。」

他不禁慨嘆:「在中國,做藝術家很需要勇氣,當中既要商業化又能夠養活自己的比率,不是那麼多。畢竟每個接受中國式教育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走一條穩重、大家都能理解的路,不會有波折。」

Jacky生於上海,自小接受中國傳統教育,成長過程深受香港流行文化影響,常聽張學友、王菲的粵語歌,看很多港產片。「我最喜歡看細緻又能代表香港文化的電影,即使拍得無厘頭也會看,所以我們是被香港文化所佔據,因為當時香港無論是經濟、文化方面都比大陸強得多,亦讓我們從中了解西方文化,我們這班大陸小孩一直對香港有很美好的想像。」

Jacky記得22歲首次來港旅遊,感覺良好。「香港既保留中國傳統特色又結合西方文化,這使我對東西方的文化有一定認識與理解,跟我日後從事藝術創作的風格一樣,就是把東西文化融合。」

2004年,他遠赴倫敦,更愛上彼邦。英倫生活對他的創作造成顯著影響,他在中央聖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學習插畫,更有機會跟隨Alexander McQueen實習,改變了他藝術生涯的軌道。他熱愛現代藝術,Andy Warhol和Roy Lichtenstein是他最愛的藝術家。「Andy Warhol是真正把藝術商業化的鼻祖,Roy Lichtenstein在藝術美感上是完美的。」

2010年他完成首次倫敦個展,將傳統中國畫融入西方的普普藝術形式中,吸引了收藏家的注意。翌年夏天,他在May Fair Hotel展出的作品全部售出。自此在世界各地的拍賣會都備受關注。

他選擇了藝術設計的路,起初父母很擔心。「不過,我很感謝他們在不理解我的情況下,亦願意讓我嘗試。他們的想法與我一致,就是趁年輕多嘗試!我也提醒自己,在30歲前失敗無所謂,失敗了轉個身,再走一條大家能夠看得到、風險不大的路,還好我已做到自己想做的事。」

每完成一件藝術品,他總愛問身邊的父母和朋友:「你們看得懂嗎?」答案總是覺得好看,但搞不懂是什麼意思。「如有經濟回報,或者才看得懂。」他打趣地說。

Image description 星夢郵輪總裁戴卓爾布朗(左)與蔡贇驊(右)一起公開「雲頂夢號」的船身藝術創作。

做開心的共鳴

「其實他們說挺好看,我已很滿足。」Jacky指普普藝術利用豐富色彩,讓人們欣賞到美好的事物,享受視覺上的愉悅。

「我是做普普藝術的,不能太認真,但普普藝術在不認真的外表下,其實有很深含義。」他認為藝術的意義是讓大家從現實中抽身,感受美好一面。「不管來自什麼文化背景,我希望人們從一個高度緊張的工作環境或不如意的現實生活,尋找美好的作品和空間,讓心情好過。有些人專做悲傷的共鳴,而我是做開心的共鳴。」

開心美好的畫面背後,他有時會暗藏反諷的主題。「譬如Petrol Rainbow表面色彩好看,作品背後帶出的訊息是石油污染、氣候變暖的生態問題,我把有色彩虹繪在作品中間,象徵把悲傷、醜陋東西轉化成正面意義的世界語言。」Jacky說即使表達的內容較黑暗或嚴肅,但從畫面看起來還是讓人覺得美好,充滿希望。

當代藝術作品部分以震撼人或醜陋為目的,Jacky一直堅持發揮美的影響力。 「除了骷髏我幾乎沒有不好看的東西。可是中國人的教育、生活環境,對骷髏是恐懼的,所以每次創作骷髏都是讓自己克服恐懼。」今年3月Art Central展出了他的Broken Childhood Dream系列,代表人的兒時夢想被現實擊碎。「小時候我認為自己畫畫出色,但別人不覺得,然而當時畫得好的同學並沒走上藝術路。」

時至今天,Jacky仍以中國傳統方式建立中西文化橋樑,新作是在巨型郵輪上做普普藝術。「這是一件夢幻、前無古人的作品,因為沒有人去做過如此複雜的藝術作品在那麼大的載體上,無論是選色或技法上都有限制,比平時創作複雜3倍。不過,創作時我沒有考慮那麼多,因為我未坐過郵輪,所以全是想像出來的效果,有時候沒有體驗過反而是好事,因為不會被巨型郵輪嚇倒。」

將於今年11月啟航的「雲頂夢號」船身全長超過335米,Jacky的創作「尋愛.啓航夢之旅」將展現在兩舷上。

「這是一個美人魚與飛航員的超現實愛情故事,一個東方的飛航員在荷塘月色下邂逅西方美人魚,糅合了中西元素。」他笑說美人魚的概念不關童話事,也不是因為看了周星馳的電影。

現時他的創作風格是按自己喜好和節奏去做。「世界語言一直變,惟有不斷進步,自己批判自己的作品,看看想法有沒有提升、能不能跟外界產生溝通共鳴,才走得更遠。」

Image description 蔡贇驊於上海接受早期教育,其後前往英國倫敦求學深造,創作糅合中西元素。

撰文:林艷虹

[email protected]

攝影:陳縱宇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