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笑看東瀛】加稅的苦惱

2016-05-27


日本政府本周公布最新經濟數字,2016年首季錄得0.4%增長,比外界預期為佳。日本政要近期頻頻放風,希望下年度增加消費稅至10%的安排押後,以免影響國民消費意欲,但首相安倍晉三卻否認有關消息;現在經濟數字既然錄得增長,評論認為增加消費稅一事似乎已成定局。

Image description 日本傳媒上周末報道首相安倍晉三打算延遲增加消費稅,以免影響8月份大選選情,但他隨即否認。法新社圖片

趕搭「尾班車」

日本在2014年4月1日把消費稅由5%調高至8%之後,國內消費數字一直疲弱,反映日本國民對加稅毫不歡迎。其實,早在2013年底,不少日本市民已經紛紛趕搭加稅前的「尾班車」提前消費,以免受加稅之苦;筆者不少日本朋友家中的相機、電視及空調等,無一不是在加稅前購買,可見這看來不顯眼的3%增幅,在日本人眼中其實是絲毫不少。

前車可鑑,日本政府若然落實在明年4月增加消費稅,日本國內的零售市道,必會陷入嚴冬階段;既然如此,為什麼日本政壇對增加消費稅如此執着呢?贊成調高消費稅的邏輯,是這樣的:日本政府每年開支龐大,財政預算赤字驚人;日本國民有國民健康保險,無論看私立或公立醫生,政府都有所資助;日本雖然沒有「軍隊」,但也有軍事基地及自衞隊,每年國防開支達400多億美元(中國大陸為2150億美元)。加上多不勝數的農業津貼、國民年金(類似本港議論紛紛的全民退保)及全國各地興建及維持基建的費用,不盡快從消費稅增加開始着手整頓財政,未來日本政府就有可能陷入破產危機了。

歐洲國家面對財赤,普遍做法是要全國上下一同勒緊肚皮,加稅及削減開支(即所謂Austerity);日本的政客只談加稅,卻絕口不談削減開支,與日本社會習慣只加不減的文化不無關係。自八十年代起,日本全國各地基建項目不斷,美其名是「製造就業機會」,實際上則是政客們好大喜功,大興土木(北海道小城市夕張市在2007年宣布破產,當時負債353億日圓;夕張市當時人口只有一萬多,平均每位市民負債300萬日圓,成為全國新聞)。這些基建項目,如高速公路及水壩等,每年保養費甚巨,又不能放諸不理, 漸漸就成為了日本國民的沉重負擔。基建項目不能減,農業津貼又不能動(日本農業界反對政府加入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認為將危及飯碗;日本執政自民黨表明會向農業界提供大量經濟援助以換取其支持,到最後又是要日本納稅人埋單),政府開支根本無從削減,日本政客們要解決財困,就自然只能從加稅着手。

Image description 日本國內丟空的基建項目眾多,如圖中北海道夕張市的遊樂場自地方政府破產後荒廢已久,最後於2008年拆卸。

開支一闊三大

日本政府的多項開支,與本港市民都似乎無緣;但近年本港開始有意見要求政府「多做事」, 如要求政府出錢出力支援本地農業發展等,聲音此起彼落。看看日本的例子,就知道津貼及福利等開支一闊三大,香港市民要多福利,可能也要有加稅的心理準備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