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畫家劉大鴻 十二個月說文革

2016-07-18

習近平上場後,外界「文革復辟」的評論不絕於耳,從對維權人士的打壓,媒體「必須姓黨」的更強烈新聞監控,以及把自己封為中共的「核心」等一連串造神運動,至銅鑼灣五子因為在港出版異見刊物無端「用自己的方法」到大陸扣押多時,至林榮基不計後果現身說法,把背後文革年代創立的政治機構「中央專案組」揭露出來等,都讓人擔心文革會借屍還魂。

撰文:卡夫卡

圖片由藝術家及漢雅軒提供

Image description 藝術家劉大鴻。圖片:肖全

今年是中國文化大革命發動50周年,許多香港年輕一輩都對這段歷史不太認識,官方對這段歷史多避而不談,而當中與香港有關的六七暴動歷史,對當權者來說尤其尷尬,初中近代史課程中相關的篇幅不多,香港人對於文革的傷痕文學總是興致缺缺,沒有太大的代入感。然而要了解中國現今的各種亂象,理解平民百姓以經濟先決的犬儒式思維,文革是當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關鍵。

無盡內鬥

文革雖然結束多年,被迫害過的人都得到平反,然而那種對權威的盲目崇拜,全民擁護同一信念的狂歡式氛圍,因為迷信革命而失卻悲憫的殘忍行為,無孔不入的政治迫害,都在當下社會鬼影幢幢。劉大鴻「代代紅:共和十二月」(至7月16日,漢雅軒)以月份為題,繪畫文革多個重要人物關係與歷史,並且加入了近年的權鬥政治事件,一幅幅看似政治正確的宣傳畫作,卻蘊含不少嘲諷寓意,讓人反思文革心理與歷史如何在當下重複。

雨傘過後,政治勢力分裂成碎片,對於政治抗爭的手法,各方意見不一。一些主張以「共產黨思維才能抗衡共產黨」,將革命高放於道德倫理之上,卻未見成果先跌入無盡的內鬥中。劉大鴻的不少畫作都與革命思維中的權鬥事件呼應,《冠雲峰》將劉少奇、薄熙來等人物放在六月飛霜的場景中,天空掉下的雪卻是一個個人頭,雖然不見一滴血,然而氣氛卻陰冷恐怖。

《井岡山》畫面一片紫紅色,如剛乾涸的血跡,一眾政治人物面向一片人頭堆砌起來的空地,上書「踏着先烈的血跡前進」,槍桿子出政權,暴力與殘殺被合理化,戰爭思維一直沒有離開過這個國家。最讓人心寒的是色彩繽紛的《中山路》,把一切荒謬殘忍的迫害都變成嘉年華式的狂歡,威權的最大助力是一群盲從苟安的人,他們都為這新的鬥爭遊戲變得狂喜,政治迫害因此一發不可收拾。多年以後,擁護文革與威權的想法從未離開過那一輩人的腦海,多年前香港「愛國不愛國」的批鬥辯論,到早前「撐文革」的遊行等,都是例證。

Image description 劉大鴻《朱家角》2013年

權傾天下

在《朱家角》中,畫家也把前朝歷史人物朱元璋與毛澤東放在同一場景中, 無論出發點是為了如何遠大的理想,最終仍是落入封建制度中,民眾無法獲得真正的自由,兔死狗烹的命運不斷上演,以成就一個人的權傾天下。若不擺脫對威權的迷信,文革終會換個面貌與名號一演再演。

劉大鴻的繪畫方法融合多種畫風,文革年代政治寫實主義宣傳畫自有不少影子,然而其布局構圖、放棄透視法、忽大忽小到處穿插的人物,都有山水手卷的餘風。而最富有玩味的一幅,是脫胎自Rembrandt《浪子回頭》的《豐澤圖》,安排毛澤東與少年習近平相擁,旁邊更有穿龍袍的袁世凱在觀看,不無諷諭。展覽中更有一幅畫家為香港回歸創作的作品《蝶戀花》,把回歸過程比喻為毛澤東把姨太娶回去,畫面參考聖像畫和南唐的《韓熙夜宴圖》,有不少中英名人和港星富商助興,在如今處境下再度審視這狂歡式的作品,不無唏噓與悲哀。

Image description 劉大鴻《冠雲峰》2012年

Image description 劉大鴻《中山路》 2013年

Image description 劉大鴻《豐澤圖》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