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黃志華:肯定是自虐

2016-07-19

近期「崇難精神」以至「自虐」曾受熱議。人們所以提到這些詞語,主要是有人評說及因為粵語聲調多,有些人以粵語難以入曲為傲。

粵語聲調多,是優點還是缺點?於辨義表意方面,那自然是優點,比如以入聲字表現急迫激烈,以陽平聲字表現沉吟……粵語文字跟音樂結合,如果得其法,會很能發揮粵語聲調多的優點。所以十分佩服南音的發明者,因為南音就是一種極能發揮粵語多聲調的歌樂。當然亦有人認為,南音太單調了吧,幾乎來來去去那幾句,非常公式。可是當閣下想去學唱,而且想唱得有水平,會發覺是很不簡單的,或者套句潮語,為學唱好南音,可以去到幾盡?

Image description 草蜢在電視上唱過一首To Sir with Love粵語版向梅艷芳致敬,是藉步韻示敬意的作法。

文:黃志華

但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學藝從藝都需要迎難而上,而要迎難,總屬「自虐」,可是這跟「崇難精神」無關。在粵語流行曲方面,八十年代以來,為了適應生產制度,務必要寫詞人遷就作曲人:曲調先寫,詞依曲填。這其實是把粵語詞曲結合的問題擲給寫詞人,讓寫詞人迎難而上。幾十年了,寫詞人都「自虐」慣了。其實,詞曲先後的次序是否必須如此,可以改變一下嗎?肯想肯試者看來不多,何況面對的是整個行業的習慣勢力。

古代例子

不過,創作人「自虐」,又有何不可呢?文藝創作很多時是因難見巧,當有一定的難度反而逼出佳作。君不見古人也喜歡「自虐」,愛依四聲填詞,又喜歡寫步韻詩詞,據說周邦彥好些宋詞名篇就是依四聲的。元曲小令對聲調的限定也很嚴苛,但絕未妨礙文人從「自虐」之中寫出佳作。這些「自虐」,亦跟「崇難精神」無關。

從社交網上所見,不少年輕朋友是不知什麼是「步韻」的。先舉個例,宋代詞人辛棄疾寫過一首《生查子》:「昨宵醉裏行,山吐三更月。不見可憐人,一夜頭如雪。今宵醉裏歸,明月關山笛。收拾錦囊詩,要寄揚雄宅。」其後他又用同一詞牌寫了另一闋詞,其韻腳是依次用回前作的「月」、「雪」、「笛」、「宅」,詞云:「誰傾滄海珠,簸弄千明月。喚取酒邊來,軟語裁春雪。人間無鳳凰,空費穿雲笛,醉裏卻歸來,松菊陶潛宅。」這種押韻方式,就叫「步韻」,又叫「次韻」、「用韻」等。

步韻的作法,亦屬「自虐」,但古人常藉此表示對原作以至對原作者的尊敬。步韻而出佳作,例子亦多,比如蘇東坡《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便是傳誦千古的名篇。步韻之作,有些是屬於追慕式的,比如清代有些文人極欣賞蘇東坡的《念奴嬌》(大江東去),遂步其韻以示追慕和崇敬。

轉而想,大抵粵語流行歌詞跟古詩詞性質很不同,古典詩詞往往成了文友之間唱酬的媒介,粵語流行歌詞暫時尚未見有這種功能,所以是鮮有藉步韻以示敬意的作法。由此聯想到多年前草蜢三子曾在電視上唱過一首臨時寫的To Sir with Love粵語版向恩師梅艷芳致敬,這首歌唱過就算,並沒有入碟。但現今是網絡時代,致敬作品,入不入碟,應亦不會太在乎,發表的渠道多的是。故此也相信,日後以步韻為敬之風應會再現,到時會出現向大師致敬的步韻粵語歌作品也不為奇,比如極欣賞盧國沾的《大地恩情》,便來一首步《大地恩情》原韻之作!但還是那句:這無疑是「自虐」,卻與「崇難精神」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