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老外看中國】活在重慶 精采人生

2016-10-24


重慶是長江三峽遊的一個主要停駐點, 也是中國西南部的經濟重心,無數人從西南部的農村或二三四線城市來此打工,當中有進入金融機構的有為青年,有為數不少的年輕生產工人,但更多的是打散工甚至沒僱員合約的底層勞動人士。而荷蘭籍攝影師泰嘉儒卻捕捉到另一個群體的身影,他們是中國2.7億流動打工人口其中一員,他們從一個地方流浪到另一個地方,只為尋找一個屬於自己的舞台。

重慶市江北區的觀音橋一帶,是中國西北地區最大的步行區,有購物中心、電影院、 餐廳、大型超市等,每日吸引數十萬人來這裏娛樂消費。

撰文、攝影 : 梁波恩

Image description

Image description

教廣場舞變事業

畢剛出生於重慶鄉郊的奉節縣農村,輟學後來到重慶謀生,近年輾轉成為廣場舞導師,每晚觀音橋上有近百人跟着他跳「大媽舞」。中國的廣場、公園都有人跳「大媽舞」,無甚稀奇,但一個二十來歲的年輕人帶着大媽跳舞,難免引來異樣的眼光。畢剛便說:「曾經有一段時間被人嘲笑後,我說過我不會再跳廣場舞,有時心理上的壓力比身體上的來得更猛。」以前在農村,父母、村民對他跟着大媽大叔一起跳舞也有異議,但滿足感令他堅持下來。如今教導廣場舞已成為其事業,他更組織廣場舞蹈會,有機會上電視,而觀音橋亦成為他展示才華的大舞台。在中國,要隨心而行畢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別是牽涉個人才華的發展,則更需要意志力和毅力。

小靜是一個雜技藝人,她與團員在重慶附近的小村鎮為村民表演。雜技團只要將貨車上的道具搬下來安置好,並以大帆布作背景,便是一個臨時舞台。小靜特別擅長蹬技,不管是輕飄飄的紙扇或是沉甸甸的大陶缸,小靜放在腳上即可揮灑自如地舞動。這套功夫得來不易,小靜曾在重慶雜技藝術團學習了6年,才習得一身好技法。重慶雜技藝術團是在戰後成立的國家雜技團,經常代表國家出訪表演。

Image description 李生在「小人國」當上藝人, 找到了久違的尊嚴和自信。

靠技藝改善生活

在這個老牌雜技團裏,有不少從全國各地來學習的年幼孩子,他們大多因為家境貧困,而被父母送來學藝,希望孩子學成後可以靠技藝改善生活。

為了達到父母的期望,孩子在這裏年復年、日復日,刻苦地接受不同的訓練。即使放假,他們也不能回家見家人,想念親人的時候,只能看看照片,到終於學有所成,卻並非所有人都願意像小靜般繼續當雜耍藝人。「其實雜技是一個很枯燥的職業,許多人堅持幾年便選擇放棄。」小靜說。

向西南方前進,來到昆明市西山區,這裏有一個更富爭議性的地方「世界蝴蝶園.小人國」主題公園。在這裏,不論是歌手、藝人、司儀,還是小賣店、餐廳的工作人員,全都患有侏儒症。當司儀的李先生便指,以前找工作總是碰壁,貧困時試過撿街上的爛水果吃,亦試過喝農藥自殺,只是死不去。他想起以前的日子,心酸不已,相比之下,樂園堆砌出來的童話場景,對他來說儼如真實的美好國度,「覺得特別溫馨」。他因為司儀這份工作而建立了自信,更在園內結交了女朋友。

Image description 畢剛是廣場舞導師,每晚觀音橋上有近百人跟着他跳「大媽舞」。

小人國自得其樂

園裏亦不乏有學歷之人,小賣店其中一個店員,便是醫科畢業生,儘管他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卻跟李生一樣一直找不到工作。眼見同學都在大醫院工作的他,信心盡失,意志消沉,便來到「小人國」尋找其他工作機會。他最初也感到格格不入,因為用身體的不足之處來表演始終是一件難堪之事,但他發現在這裏不需要面對別人的嘲笑。「因為大家都一樣,就算有遊客,大家都知道這是弱勢群體,他們都能理解。但在外面,嘲笑是在所難免的。」

雖然與尋常的公園不一樣,但對於這裏的藝人和居民而言,能過着有尊嚴、正常的生活便足矣。

Image description 畢剛說,最初他跟大媽跳舞常被人嘲笑,但現在他從廣場舞找到一種成就感。

Image description 孩子為了不令父母失望,每天刻苦訓練,希望他日可憑技藝幫補家庭及改善生計。

圖片:香港電台

《老外遊長江》由來自荷蘭、熱愛中國文化的攝影記者泰嘉儒主持,帶領觀眾遊走長江流域多個城市,捕捉沿途的所見所聞,了解中國新一代面對的問題。節目逢星期四晚上9時在港台電視31、31A播出,港台網站tv.rthk.hk及流動程式RTHK Screen同步直播及提供節目重溫。

Image description 小靜在重慶雜技藝術團學習了6年,現在每天仍然回來練習。

Image description 一輛貨車停在村子的空地前,只要架起大帆布,就可變成雜技團的舞台。

Image description 作為西南部重要城市,無數人從農村或二三四線城市來到重慶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