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火槍手與裸女》的悲情故事

2018-02-20

Image description 巴布羅•畢加索 《火槍手與裸女(Mousquetaire et nu assis)》,Ripolin 油彩 畫布(作於 1967年,估價 12,000,000-18,000,000 英鎊)。

“ To my misfortune, and maybe my delight, I place things according to my love affairs.” 巴布羅•畢加索(Pablo Picasso ,1881–1973)夫子自道,作為二十世紀最卓越的藝術家之一的他總愛將不同時刻的情人畫到作品上,不同的女性在其廣泛的立體主義作品中充當了重要又複雜的角色,她們有時快樂,偶爾的叛逆,以及常見的悲情結局。即將於2月 27日至 3月 7日倫敦佳士得「印象派及現代藝術」夜拍中吐推拍的《火槍手與裸女(Mousquetaire et nu assis)》(作於 1967年,估價12,000,000-18,000,000英鎊),便正是一例。

在《火槍手與裸女》中,畢加索大筆揮毫、大筆着色、筆觸澎湃有力,為他於1967年所作的神氣火槍手主題作品中的早期畫作。側坐於這一經典形象身旁的是一位性感撩人的裸體女子。她黑髮濃密,姿態婉順,一雙杏眼清明通透,令這女子的身份不言而喻:她正是畢加索最後的摯愛、靈感之源及最後一任妻子 — 杰奎琳(Jacqueline Roque)。1953年,畢加索遇見了在Vallauris陶藝店打工的杰奎琳,據說當時71歲的畢卡索為了追求26歲的Roque,曾經在她房子上用粉筆畫了一隻鴿子,直到她答應與他約會前每天都送她玫瑰。

在首任妻子Khokhlova死後,畢加索與杰奎琳於1961年結婚,這場婚姻一直陪伴了這位藝術家的餘生。在畢加索人生最後的這段戀情中,他創造了大量的作品,杰奎琳的身影滲透到了他每一幅作品的女性形象當中。在畢加索生命的最後幾年裡他開始以一種充滿焦慮、近乎強迫性的方式開始不休的工作,經常重複著相同的風格與主題。因此,他以杰奎琳為代表的作品幾乎超過了之前任何一位情人。

Image description 杰奎琳(Jacqueline Roque)給了畢加索晚年寧靜溫馨的生活,她全心全意的照顧他,陪伴這位藝術家渡過了餘生。 (網上圖片)

倫敦佳士得「印象派及現代藝術」 拍賣主管Keith Gill表示:「畢加索藝術生涯晚期的作品多呈現撩人情慾,作品中他將自己描繪為強健的藝術家,嬈艷的愛人陪伴左右。畫作蘊含寓意,畢加索不僅描繪了虛構角色,更藉此將自己與其他藝術前賢之列如Rembrandt、El Greco、Velázquez及哥雅Goya並列。在這一時期,他對其作品似乎有一種緊迫感,好像要克服時間的流逝,從《火槍手與裸女》的濃厚筆觸及大筆揮灑便可見一斑。我們很榮幸能將其呈為『印象派及現代藝術』夜拍的鎮拍臻品。」

在《火槍手與裸女》中,畢加索既承襲古典藝術前賢,又着眼當代藝術,以新奇豪放的方式顯示自己仍在不斷挑戰傳統藝術、不斷衝破典範禁錮、不斷為藝術推陳出新。這幅作品洋溢着鮮明的情慾色彩,藝術家的故作強勁一覽無餘;同時畫作活力無限,為畢加索晚期在藝術中引入新主題、新風格及新作手法作了鋪墊。

Image description 杰奎琳一直想念畢卡索,無法擺脫失去他的孤獨。她說:「失去了畢卡索,我的生命就失去了意義。」 (網上圖片)

在畢加索的一生中,他經常把自己畫作歷史、經典或神話形象:他或是憂鬱的小丑,或是龐大駭人的人身牛頭怪邁拓諾,或是英勇的鬥牛士。在他人生的最後十年,畢加索最終將自己化身為英勇神氣、勇於冒險又剛健強勁的火槍手,身着華麗的制服,準備好投身大膽的冒險,書寫英勇的傳奇,施展英雄的壯舉。他極力讓自己返老還童,讓藝術生生不息時,火槍手正是畢加索在餘生中要向世人呈現的形象。

對畢加索而言,火槍手形象歷史出處豐富:從哈爾斯(Hals)到林布蘭,再到梅索尼埃(Meissonier)、埃爾•格雷考、維拉斯奎茲和哥雅,這些藝術巨匠都曾畫過火槍手形象。本作中火槍手鮮明的深瞳黑髮形象極具西班牙、法國、荷蘭人種特色,穿着17世紀的優雅服裝,仿如經典鉅作《侍女(Las Meninas)》及《夜巡(The Night Watch)》中的人物。畢加索一心想要戰勝時間的無情流逝,這讓他以全新的速度創作。他仿佛抽象表現主義藝術家一般,筆觸渾厚,隨心而發,手到之處恣意揮灑,以油彩在畫布上記錄着自己的存在。

杰奎琳給了畢加索晚年寧靜溫馨的生活,她全心全意的照顧他,陪伴這位藝術家/火槍手渡過了餘生。1973年畢加索去世後,杰奎琳傷心極了,為他的靈柩守了六天六夜,把他葬在他們的家門口。她與畢加索的孩子們展開了長達七年的遺產爭奪之戰。但不論如何,杰奎琳和他的孩子們最終達成了一致,在巴黎建立畢加索博物館,他們要向全世界展示大師的作品,讓他的精神發揚光大。她一直想念畢加索,無法擺脫失去他的孤獨。杰奎琳說:「失去了畢卡索,我的生命就失去了意義。」畢加索去世13年後,1986年的一個淩晨,杰奎琳躺在床上,用手槍自殺身亡。

*估價不包括買家酬金。拍賣總成交額爲落槌價加上買家酬金,但並未包括任何適用費用。

文:Patrick Chiu     圖:佳士得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