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迷戀爵士樂三十年 包以正:這是我的浪漫

2014-05-28

有多少愛可以超逾三十年?試想像一下,年幼時父母送你參加音樂課程,孕育引人羨慕的藝術才華,而你也愛上音樂,成長後想以音樂為終生伴侶,卻招來一句「玩音樂會餓死」!

當「搞好經濟」和「吃飽飯」常掛在人們嘴邊,原來,高薪與穩定已成為終極追求,取代了昔日的熱情、執着和許多模糊美麗的記憶。包以正(Eugene Pao)卻是例外,三十年來對爵士樂不離不棄,走過大大小小的表演場地,由兩個觀眾到四萬人的場地,每天仍樂在其中。

「有時觀眾人數少過一隊band,我跟自己說,每次有機會在台上表演都是一個privilege,不會因為少人而懶懶閒,這是對音樂、場地和觀眾的尊重。」

包以正對於爵士的愛,從來有增無減,藝穗會、Peel Fresco、Dada Bar + Lounge及Backstage Live Restaurant等都曾留下他的結他聲。「人生最重要是開心,能夠找到自己的passion而成為終身職業,是很幸運的事,所以,我很慶幸以音樂做我的職業,這是我的浪漫。」

音樂給他無窮樂趣,即使經常做show、練歌和錄音,不用工作的日子,他在家中堅持練習。「結他很容易學上手,但很難達到最高境界。我每天彈結他都有驚喜,忽然有新的chord或句子出現。」

Image description 未結婚的包以正用音樂印證男人的浪漫。

現場演出價錢只排第三

包以正生於香港一個中產家庭,父母熱愛音樂,家中唱機經常播放黑膠唱片。在接觸jazz前,他一直聽rock學結他,最早期聽The Beatles、Led Zeppelin、The Rolling Stones等。「小時候,一有零用錢便儲起來,穿着校服偷偷到唱片店買碟,回來被媽咪鬧,但她沒有阻止我。」

七十年代,他追看《年青人周報》搵歌聽,影響他最深的是《音樂一週》主編左永然,讓他接觸許多前衞音樂。「那時,我最崇拜的人是Ramband的Peter Ng。以前在北角大會堂(已拆卸)欣賞他和Donald Ashley的演出,簡直當他是偶像,後來結識成為好友,一起jam歌,也幫襯他買了幾套hi-fi音響,rock成為我們的共同話題。」

真正接觸jazz是在美國留學的日子,本來他想進入柏克萊音樂學院修讀爵士樂,父親認為音樂人不能搵食,命他選擇了商科,以便日後打理生意。不過,包以正卻醉心於音樂,大學時聽過jazz後便完全着迷了。

「爵士樂是美國的文化,以即興表演為元素,起初學jazz,彈得很差,很多chord很深奧,自己追不上,惟有慢慢累積經驗,忘記熟悉的scale,把學懂的事放在後腦或者潛意識之中,就可以與周圍環境和其他樂手產生化學作用,讓音樂靈感激發更多意念和創造樂句。」

這種不受規則約束的即興表演,基於每個樂手的人生經驗,對同一個樂曲產生完全不同的詮釋和演出。「近年玩得開心,尤與很多頂尖樂手玩,可以提升自己的技術水平。」

但是,人有情緒,心情會影響音樂,如果心情不佳,出來的效果又會如何?

「音樂可以轉化情緒,透過雙手、結他表達出來。在玩即興演奏時,能夠和出色和喜好的樂手合作,所有不開心都會忘記,而這種感覺令人投入於舞台世界。」

他除了聽CD,也追求完美音色,黑膠和唱盤都是他的靚聲選擇,他還覺得爵士樂是一門高深學問,講求用心經營,或多或少帶有階段觀念。「喜歡jazz的人可能是年紀較大、愛追求品味的人,他們買到靚的音響,坐下來呷紅酒欣賞靚聲。年輕一輩大多不講究靚聲,下載mp3用普通耳機聽便算。」

許多人認為,在香港單靠做音樂很難生存,包以正經常說自己是幸運的例子,近年涉足電影配樂、廣告配樂及參與流行歌手發燒碟的製作,全離不開他心愛的音樂。「在台上玩音樂為的是自己,無論大小場地都沒有問題,首要是玩什麼音樂,與合作的樂手擦出什麼火花?價錢排第三。其他幕後的工作是滿足客戶,當你掌握到客人的需要便不算難,很多時候運用電腦製作比較快,用鋼琴做programme,要唱歌就搵人(你自己不唱?)不,我唱得好差,哈哈。」

入門推介一定不是Kenny G

除了音樂,包以正還愛看電影,他十年前購買了Ken Burns一系列爵士樂紀錄片,認為其珍貴片段及錄音,真實呈現早期爵士樂演變史與發展。至於關於jazz的電影與真人故事數之不盡,Ray Charles是一個例子。「奇連伊士活拍過一部關於Charlie Parker 的電影Bird,黑人導演Spike Lee也有部戲叫Mo' Better Blues,另一套Round Midnight亦很有名。不只是jazz,講pop、rock傳奇人物也有很多,譬如未上映的搖滾巨人Jimi Hendrix傳記電影,我很期待。」

然而,電影編劇常以煽情橋段和大起大落的際遇成就傳奇,他未遇過一部最貼近爵士大師的戲。「電影故事常以悲劇形式來描寫傳奇人物,集中於吸毒、掙扎鏡頭,音樂刻畫不足,沒有explore他們的音樂成就,為何彈得那麼出色?他們怎樣練習?」

他說要練成好武功,成為專業爵士樂手,應該多聽Mile Davis、John Coltrane、Charlie Parker、Thelonious Monk等一眾已故大師傑作,分析其彈奏風格,融會貫通,自然能建立個人風格。

在歐洲,國際爵士樂手會在jazz club現場表演,爵士樂迷可輕易聽到很棒的音樂。近年,香港也出現了各式爵士音樂節,讓普羅大眾能在現場隨着音符搖擺、放鬆身心,「可是,現實中彈jazz的年輕人不多,為了生計,大都選擇pop。」

Jazz的普及程度遠不如pop和rock,不是大部分年輕人那杯茶,亦不似David Bowie的Space Oddity紅透電視廣告和電影界,由《發夢王大冒險》以至近期的《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都有翻唱,jazz要大眾接受有點難度。

「很多荷里活電影除了原創音樂,都會傾向選擇流行音樂元素,jazz相對較少。Kenny G的Songbird比較出名,有時會在電梯內、牙醫診所聽到。不過,如果我要介紹jazz入門作,一定不會是Kenny G那種沖到淡的歌。如果漂流荒島,我會選擇帶經典timeless的唱片,譬如Mile Davis的Kind of Blue、John Coltrane的Giant Steps這些最能代表爵士即興演奏的精神。」

永遠不是雅俗共賞音樂

香港有許多爵士迷和支持者,例如日本指揮家Taka Hirohama及唱片專門店Jazz World老闆Clarence,一向對推廣本土爵士樂不遺餘力,不少歐美爵士名家輪流造訪香港,好像很熱鬧。但在亞洲而言,包以正指香港的Jazz Club較少,不及上海、泰國和新加坡等地的樂手多及節目豐富。

論曝光率,今日傳媒依然沒有將爵士樂當主角,很多支持jazz演奏的場地都因為受不了貴租或業主收樓而被迫結束。「還有很多原因如音樂教育不足、培養不到樂手、沒有媒體介紹等種種因素。」

他深信着重交流與即興的jazz,現場演奏仍有魅力,並非聽CD、看DVD就可以滿足。「爵士樂永遠不是雅俗共賞,而是偏向古典藝術性的音樂,不是pop。我情願不沖淡自己的音樂去滿足人,繼續堅持個人音樂風格。」他家中收藏了逾三十支結他,兩個月前獲得一支「洗水牛仔褲藍」的PRS結他,心情無比興奮。

「從未試過有那麼大間的結他廠,透過通利接洽我作為代言人,任我設計和選擇材料,PRS是近代品牌,較多rock友用,這次特別度身製造一支較爵士風味的結他,等了大半年時間,一開箱見到這支靚結他,手柄刻上我的英文名,人人都嘩一聲。」

樂器終歸工具,音樂才是靈魂。未來,他除了遊走歐洲巡迴表演,還參與6月香港夏日爵士音樂節的演出,另外每逢星期三晚於半島酒店的Salon de Ning舉辦的Jazz Night中有Eugene Pao and friends演出,直至6月底,他希望更多喜歡jazz的朋友捧場,從未想退下來。「我很享受,因為是我的passion。」

撰文︰林艷虹

攝影:lamlam

場地:Backstage Live Restaurant

Image description 包以正是第一位受外國唱片公司賞識簽約出個人爵士大碟的香港人,他經常於歐洲巡迴表演,其中包括維也納歷史悠久的音樂廳,莫扎特也曾在此演出過。

Image description 包以正最新一支度身製造的PRS結他。 (通利琴行圖片)

Image description 在婆羅洲爵士音樂節(Borneo Jazz Festival)中,包以正與The Asian Jazz All Stars Power Quartet 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