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豬仔館活化為展覽館 饒宗頤成文化新地標

2014-07-24

要在香港找一個具有文化氣息、環境清雅優美、地點旺中帶靜,還要具有歷史價值而保存完整的地方,絕對不容易。

上月才全面開放的饒宗頤文化館,就具備了以上特色。文化館鄰近港鐵站,座落在景色怡人的山崗上,活化了過百年的豬仔館,館內不時舉辦各種文化活動,從陽春白雪的高雅,至下里巴人的通俗,都是文化館着力推廣的活動。

站在兩排紅色磚牆灰色瓦頂傳統尖頂民房中的小型荷花池邊,饒宗頤文化館館長陳萬雄帶着滿腔熱誠與期盼,他坦言期望將這裏打造為綜合性文化園區,為促進本地文化創意產業、藝文交流出一點力。

文化館座落在荔枝角山崗上,距離美孚港鐵站不過十分鐘步程,非常方便。文化館佔地32000方米,由上、中、下三區建築群組成,上區是文化旅館,中、下區是舉辦展覽、演講、研討會等文化活動的場地。記者相約館長陳萬雄做訪問,首次踏足這個正式對外開放才數周的文化館,頓有遠離煩囂、身在城市緣洲的感覺。陳館長也笑說:「政府推出首批活化歷史建築,我們就是看中這裏,地方夠大,旺中帶靜嘛。」

Image description 陳萬雄館長從事文化推廣多年,經驗豐富,自信令文化館成為文化新地標。

曾是監獄及醫院

荔枝角醫院(即饒宗頤文化館現址)是政府「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第一期的歷史建築之一。陳館長指,他們是首批有意參與計劃的申請者。「我們從事推動文化工作多年,一直以此為目標。有見這裏的歷史建築群,環境、氣氛、地點、設施都非常適合成為綜合文化推廣活動的地方,於是一早已心儀在這裏承辦文化館。」

文化館的承辦機構是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成立於1985年,透過舉辦各種活動,包括講座、展覽、工作坊、錄像欣賞會、戶外考察及文化旅遊等,提倡、介紹和發揚中華文化。陳館長是中心的理事會成員,認為這裏是開辦綜合式文化館的最理想場地。

「很開心發展局接納我們的建議書,批准我們在此承辦文化館,因為這裏的歷史價值很值得讓年輕一輩去認識。加上這裏有上下兩區建築群,上區做旅館,下區搞活動,擁先天的優勢。」

文化館原址早於1904年已興建為華工宿舍(即俗稱豬仔館),後來改建為監獄、傳染病醫院及療養院等,直至瑪嘉烈醫院啟用後,才慢慢淡出,完成它的歷史任務。

至於文化館以饒宗頤命名,則是政府的意思。陳館長解釋:「以饒老師的名字去命名,因為政府想褒獎他的學術成就。饒老師雖然不是在香港出生,但他大部分時間都在香港發展,是一位很出色的國學大師,香港文化界能夠有他這個人物,實在是香港的驕傲。」

褒獎饒宗頤成就

饒宗頤今年已經九十六歲,是享譽中外的國學家,曾在多間大學任教及獲頒榮譽文學博士。2000年更獲香港政府授予大紫荊勳章,以表彰他在學術領域的傑出成就。

「我們在八十年代推廣敦煌文化,培訓年輕的敦煌研究家,當時饒老師出心出力幫手推動,政府知道我們之間的淵源,就提出以饒老師的名字去命名,饒老師堪稱香港文化界的典範。」所以,文化館下區豎立着饒宗頤銅像,並以「饒宗頤香港詩畫畫展」及「饒宗頤教授與香港文化人士展」作為開幕展覽,向參觀者介紹饒宗頤的成就。

「畫展以香江情懷為主題,展出饒老師筆下的香港景色,他以山水畫形式畫出香港實景,帶我們回到過去,欣賞荔枝角海灘、獅子山、流浮山等香港景點。另一個則是饒老師多位文化朋友的作品展,展出如林千石、張大千等的作品。」兩個展覽由即日起展出至8月31日,陳館長指之後會陸續舉辦饒宗頤的相關展覽。「除了香港情懷和文化交流作品展,我們還打算舉辦饒宗頤成就展,饒老師非常博學,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展示給參觀者。」

斜坡多保育更難

文化館在上月才正式開幕,回想當日由投標成功,至今日全面開放,當中困難重重。「第一難是競爭大,包括我們在內,共有十個團體有意承辦此建築群。政府除了看申辦者的宗旨之外,還要看其經營可行性,我們要在推廣文化及持續營運中取得平衡。」結果他們得到政府賞識,批准在此經營,接下來又要面對第二個難題。

「你都看到,這裏地勢依山而建,盡是斜坡,為了保育,樹木不能隨便移動,要盡量保持原來的自然環境生態,但斜坡多,遇上大雨非常危險,防得了山泥傾瀉,也要做好渠務工程,以防水浸。」經過3月的黑雨挑戰後,證明這裏的渠務運作良好,令館長也放下心頭大石。

另一個維修問題,就是要保持建築物的原貌,做到保育效果。「每一幢建築物都具有歷史價值,不能亂動,就算是室內裝修,也要保持原來的面貌,因此我們裝修時也不能用釘等破壞牆壁的工具,橫樑也不可以拆除,非常考建築師的功力。」最後一個困難就是籌募經費。

「政府只會提供一筆過的營運資助作為維修費,但起初的申辦經費則要中心想辦法籌募,幸好中心的宗旨是推動文化,很多有心人都願意支持,文化館委員會的工作人員也不介意做義工,大家都願意為推動文化盡一點綿力。」

至於開辦後要面對的,就是如何持續營運,因為政府不會再給予任何資助。「我們要自負盈虧地去經營,所以上區用作文化旅館,下區則會接受各團體在此舉辦文化活動,我們還邀請到飲食社企銀杏館來經營餐廳,雖然不容易,但我們有信心可以做到持續經營。」

目前已有多個團體申請在文化館舉辦各種文化活動,陳館長表示非常歡迎:「文化活動既多且廣,從陽春白雪至下里巴人,只要是文化活動,我們一一歡迎申請。」

過往曾經在文化館舉辦過的活動,相當之多元化,例如有攝影活動、茶道禪修、文化旅遊講座及藏書展等,而之後的活動也排得密密麻麻。「包括文化考察、崑曲京劇表演、世界兒童繪畫比賽作品展、藝育菁英計劃及社區文化話劇等。」

流行建基於傳統

香港常常被視為文化沙漠,但從事文化推廣多年的陳館長卻不認同。「香港歷史的確短淺,卻是個具有豐富文化的地方。因為香港是個華洋雜處的社會,中西文化相互交融,與中國其他城市大不同,因此,它在中國文化史中扮演一個重要而且與別不同的角色,所以又怎可能說香港是一個文化沙漠呢?」

但陳館長也認為,香港的文化發展步伐仍遠遠不足,作為一個國際知名大都會,絕不能忽視這方面的發展。「香港給遊客的印象,是個現代化的城市,但對比同樣非常先進的城市如紐約、倫敦、巴黎甚至上海,香港的文化水平則比較落後。一個有文化色彩的城市,才能給予遊客獨持的體驗及遊歷經驗。」日本之所以深受香港人喜愛,就是因為日本文化有很強的獨特性。

不過,時下年輕人對傳統文化又確是「三零部隊」,零認識、零學習、零興趣,面對這個現象,陳館長搖搖頭:「這一點的確令人擔心,他們較為功利主義,賺錢為上,但市儈一點說,認識文化,有文化修養,對工作及前途都有幫助。好像政府近年大力提倡的創意文化產業,連文化的基本認識也沒有,如何去把握這個機遇?」

陳館長籍此機會呼籲年輕人,要掌握中華文化,對個人發展相當重要。「以語文為例,全世界最重要的兩種語文就是英文和中文,只要好好學習,單憑這兩種語言,已經可以走遍全世界,與各國朋友溝通,看各國的名著。」香港年輕人只愛流行文化,聽歌只聽流行曲,但他們卻忽略了,出色的流行曲也是建基於傳統文化之上。

「簡單地說,怎樣才能寫到好的流行曲歌詞呢?首先要作詞人對中國的詩詞歌賦有深厚的根柢,你看看七八十年代的作詞人如黃霑、鄭國江,他們擁有深厚的文化修養,所作的歌曲全為經典,並且在東南亞廣受歡迎。」並不是否定新晉作詞人的功力,但刻下的流行曲歌詞,來來去去都是「你愛我」、「我恨你」,畫公仔畫出腸,沒有了以往可堪細味品嘗的感覺,相信這就是館長所說的文學修養。

年屆六十五的陳館長,已到退休之齡,但受到同事們的推舉,才決定暫掌館長職位,他希望文化館盡快上軌道,就可以退位讓賢,享受退休生活。

當記者問到目前文化館的經營狀況,陳館長滿懷信心地說:「在我們理想進度之內,我們有信心可以做到推動文化這個宗旨!」像記者一樣親身到訪過文化館的人,自會明白陳館長的信心來源。

Image description 饒宗頤這幅《潤澤四方》,繪畫出雨後太平山上的風光。

Image description 饒宗頤的銅像竪立在園內下區,以示對饒氏成就的肯定。

Image description 上區的旅館名為「翠雅山房」,擁四星級酒店設備,但收取三星級酒店價錢。

Image description 文化旅館歡迎藝術家、文化人來港交流時租住,圖為旅館的室內設計,甚有文化氣息。

Image description 中區建築群是展覽館、演藝廳、餐廳、活動室及資源中心的所在地。

Image description 下區的紅磚建築物歷史悠久,目前在港已難找到,非常珍貴。

Image description 保育館內,主要介紹文化館的演變過程,如何由豬仔館發展到今天推廣文化的綜合式園區。

Image description 「饒宗頤香港詩畫畫展」以香港情懷為主題,圖為饒宗頤筆下的鳳凰山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