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鄭天儀專題探討: 港大《剩女報告》 學術角度揭「脫剩枷鎖」

2013-05-11

Image description 杜先致的訪問個案中,不少剩女很努力「脫剩」,包括不斷相親和故意隱瞞博士學歷。「跟別人說自己只是學士,連碩士也不敢說。」

Image description 杜先致期望《剩女報告》能在亞洲五十位女性身上建構出一些理論,在社會有啟發作用。

電影《非誠勿擾2》有句經典對白:「婚姻怎麼選都是錯,長久的婚姻,就是將錯就錯。」當下的女人學識廣、處事精明,連選一卷厠紙都講求外軟內韌、價格相宜,又怎會容許自己在婚姻大事上犯錯?

但殘酷的現實告訴(和告誡)我們,社會上愈聰明的女人,選擇伴侶時愈容易犯錯,這不是記者信口開河,而是暢銷書《精明女人笨選擇》(Smart Women/Foolish Choices:Finding The Right Men, Avoiding The Wrong Ones)的命題。

盛女/剩女?近年成為社會關注的一群。《盛女愛作戰》等胡鬧製作或許得不到你青睞,新一期社會學英文期刊Symbolic Interaction上,香港大學社會學博士杜先致(Sandy To)便發表了一篇研究中國「剩女」的論文,為社會研究女性「脫剩枷鎖」提供一個嶄新學術視野。

Image description 除了《非誠勿擾》節目成為剩女釣金龜平台外,內地不時也製作以剩女為對象的節目,反映這客戶群之大。

「我認為當今世代『剩女』不一定是貶議詞,甚至是稱譽(compliments),難道無學歷、無工作、質素不高的都可以被喻為剩女?那只是諷刺社會男性主導的一個具有控制性和歧視性的一個現象。剩女?我一定第一個舉手認:『我都係!』」三十出頭、劍橋畢業的杜先致,毫不忸怩的自認是剩女典範,強調花三年時間鑽研這個範疇是見到許多學者研究「職業女性如何平衡生活與工作」或者「職場上女性被歧視程度」等題材,但沒有人針對近年熱門的「剩女現象」作出系統性和學術研究,故希望發表「別人沒有做過的報告」,希望從這些女性身上建構出一些理論,在社會有啟發作用。於是,她發表了這個明為「理解剩女︰中國職業女性晚婚現象」(Understanding Sheung Nu (Leftover Women):The Phenomenon of Late Marriage among Chinese Professional Women)的研究報告。

「很多人以為剩女之所以『剩』,主要是歸咎她們心頭高、擇偶條件高,其實這不全是剩女挑剔之錯。」杜先致侃侃而談,舉出從她的研究所見,社會傳統觀念的根深蒂固男性主導思想,家族大男人主義的傳統,男人必須是米飯班主的概念,令這些高收入、高學歷的女性在門不當戶不對的情形下,冷漠地被剔除於婚姻市場外。換言之,社會傳統的「男尊女卑」觀念,父母的成見,也是製造剩女的催化劑。

杜先致發現阻礙女性步入教堂的原因,是傳統觀念而不是個人選擇。她把這消極因素喻為擇偶中的「性別限制」,並將其分為「歧視性」和「控制性」兩類。在疑似開放的社會,男性還是無法接受太太經濟能力和社會地位比自己強,剩女無法「下嫁」就要出奇招自我「降呢」,包括隱瞞自己的高收入甚至找一份待遇較差的工作滿足男上女下的迂腐階級觀念。

過去三年,她對北京、上海、廣東、安徽、遼寧、香港、台灣等十四個城市合共五十位年齡介乎二十六歲至三十四歲的單身(從未結過婚)的職業女性進行訪談,她們有來自金融、法律、廣告、資訊科技、學術等範疇,結果發現,大部分女性並不排斥將婚姻作為人生歸宿,她還就研究結果把剩女分為四種類型,包括傳統型(Traditionalist)、妥協型(Satisficer)、進取型(Maximizer)和改革型(Innovator)(詳見附表)。

Image description

社會的錯

每個類型有不同特點,且各有告別單身的對策,當中更有許多有趣的發現。杜先致無疑毫不避嫌戴上剩女冠冕,但她進行研究時,其他受訪者又是否同樣豁達?「哈哈,當然不是,我沒有衝着說要做剩女研究,不想她們有hard feeling。」記得盛女節目掀起全城熱話時,民建聯也做了個「剩女?盛女?」調查,受訪的一百八十位單身女士中,67%介意被標籤做剩女,77%滿意當下生活寧缺莫濫。

「我問過許多職業女性都試過因收入和職位高而被歧視,甚至有男友要求女友婚後要在職業和家庭之間抉擇,亦有些女性因長時間工作被指責是漠視家人的工作狂。還有更離譜的,有女性指為了迎合市場不惜在交往時隱瞞學歷與扮無知,這全因傳統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觀念所累。」

根據杜先致的《剩女研究》,「傳統型剩女」就是受到上述觀念而形成的社會產物,也是最難成婚的種類。她們都以結婚為明確的人生目標,想嫁的是個與自己「門當戶對」而具經濟實力的伴侶。她們的擇偶條件很傳統,看重男性的經濟地位,也正因受到傳統觀念的束縛,她們缺乏主動的策略,很容易便加入「剩女」行列。

杜先致笑說,幾十年前,女上司已是社會不受歡迎的婚戀對象,如今社會改變觀念未變。「許多公司新的女秘書進來幾個月已經在公司找到對象,甚至結婚,但同樣的情況卻不會發生在新的女上司身上,或許在電影中才發生。」

而現實也告訴我們世代以來男女擇偶價值觀的不同。杜先致承認:「男性大多要找漂亮的,女性大多要找有錢的。」雙方要求既高且不同,令配對失衡。楊受成在自傳《爭氣》內說到,他堅信婚姻是一門極為複雜的智慧,與年輕時的熱戀不同,「但太多都市女性,憑着尚餘的姿色,以為要把握自主權,孤注一擲,卻真正鑄成大錯」。正如《精明女人笨選擇》中明言,社會許多精明的女性,因為過分相信自己能「創造遇上Mr. Perfect機會」的能力,最後恨錯難返。

進取型剩女也受上述社會原因影響「市場」。「她們條件優秀、有成就、高收入,卻令男性『望而卻步』,只可談情不能談婚論嫁。」杜先致指,面對傳統觀念的箝制,進取型剩女的對策是:為令父母接受而努力尋找事業比自己出色的男性,若不成功就只能繼續「剩」下去;另一方法是轉攻思想開放而選擇較大的海外市場,以老外作伴。她續指,為打破獨身煩惱,高質剩女約會時更會隱瞞自己的職位和收入,避免「嚇窒」一段姻緣。新加坡早看到這問題,政府更鼓勵男大學生娶女大學生,務求生產優質下一代。

Image description 去年7月,另一有關兩岸三地的剩女調查顯示,六成女性不在乎被稱作「剩女」,與杜先致的看法相近。

自我降呢

妥協型剩女深明市場供求失衡的定理,故願意妥協。這類型的女性不會單看重男方的經濟條件,反而希望找一個收入未必高但具有兩性平等觀念的伴侶。「老實說,這種類型的剩女比較容易『脫剩』。我認識一位高收入的職業女性,不介意與丈夫調換角色,男主內女主外,丈夫在家煮飯湊仔,她在外面拚搏,他們相處得很開心,全因大家溝通後達成共識。不過,我也見過一些案例是雙方家境懸殊,最後因價值觀不同而令感情無疾而終。」杜先致認為,這類型女性沒受到家庭經濟誰做支柱的既有觀念左右,故也不會受傳統性別角色影響她們的生活模式。

最後一類型改革型剩女顧名思義走的是前衞路線,她們並非獨身主義者,但更不會以結婚作為人生的終極目標,甚至接受婚姻以外例如同居與心儀的伴侶交往,縱然長期單身也感覺良好,刻意顛覆傳統婦女於家庭的角色。杜先致說,隨着社會開放,這種人的數目也愈來愈多,但始終在亞洲華人地區,這種個人選擇很多時會受到家長強烈反對。

不過,剩女卻絕非中國獨有產物,女性教育程度的提高,遲婚甚至不婚已成為大部分先進國家的社會趨勢,在香港、日本、韓國和台灣,女性平均結婚年齡已延至三十以後。杜先致又如何理解這情況?「哈哈,女性社會地位不斷攀升是個明確趨勢,正因為許多人的女上司很bossy,很多男性回家也寧願找年輕、漂亮、小鳥依人的太太,自然對成功事業女性生畏吧!」這可是伊人的親身經歷?「有!我曾被香港男生學歷歧視過,他們想追你又帶有歧視性心態觀察你,態度很模棱兩可,長期在玩曖昧,這是我最吃不消的。」

杜先致強調,研究推翻了中西方許多對單身職業女性的誤解。廣東人愛以「攝灶罅」或者「女人三十爛茶渣」來揶揄剩女;曾經在電視劇《色慾都市》(Sex and the City)裏面,剩女們給人「敗犬」的形象,有loser的意味;日本更以「聖誕蛋糕」(Christmas cakes)來比喻剩女是不搶手的過期食物,這些標籤都帶有歧視成分。「現代女性也不是想周圍搭訕調情,只想在對的時候安定下來(not dating around,but wedding in the right time)。」如此看來,解決剩女問題,並不是教育女性降低擇偶標準,而是社會應突破傳統觀念的束縛,令剩女在無重狀態下自由戀愛。

問她下一個學術研究會否轉攻「剩男」?杜先致興奮地說:「你怎麼猜到?這正是我下一個project。」她這個新發現或許能造福天下剩女,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文、圖︰鄭天儀)

[email protected]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