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不介意歲月痕迹 朱玲玲攝影求真

2014-08-21

近十年間,什麼「港女」、「腐女」、「剩女」,林林總總新稱號層出不窮,當下全港眼球聚焦於「沒女」,這種沒有美貌、沒有智慧、沒有事業、沒有地位、沒有自信的「新產品」成為城中熱話,是否意味着觀眾潛意識傾向幸災樂禍,欠缺同情心,還是我們活得太枯燥,比一眾「沒女」,心靈上更「沒」?

當「沒女」成功出位,「失敗」也可以出名,佔領媒體與網絡,同時承受各方善意與惡意的評價;不禁令人想到做女人難,做出名的女人更難。可想而知,數十年來背負「最美麗港姐」美名、已榮升嫲嫲的朱玲玲,承受的壓力不會少。

不過,任何時候走出來也是外界焦點的朱玲玲,早就學懂與成功作伴,化解所有困擾,秘訣只得一個字:愛。

「從人生中學習到要抓緊機會:選擇自己所愛,再愛自己的選擇,只有真心喜愛你的工作、人生,你才有熱情燃燒下去。」正如一片殘荷落於地上,從沒有人在意,但她比誰都更關心它。「這片凋落的花瓣很美,我愛它,因為它令我想到女性成熟後同樣地可以活得很美,我要表現這份生命力!」

就這樣不消1/125秒時間,這片落在頤和園湖面的殘花成為不朽的影像,相片最後用作慈善拍賣。因為「愛」,愛攝影、愛花、愛人、愛事物,不單是藝術家專利,任何人一樣可以因為「愛」而活得精采。無論朱玲玲是攝影家還是數十年來以美麗見稱的香港小姐,她都是為自己喜愛的人和事而活。

「人的外貌會隨着年紀衰老,女人十幾二十歲芳華正茂,如何拍攝都是美麗的,但一到中年就會走下坡,那是否代表不美呢?我覺得可以有性格、有氣質、有自己價值觀,這是不變的。」

自小個性樂觀,一笑呈現腰果眼的朱玲玲,形象向來優雅高貴。但她認為人無完美,即使皺紋在臉上出現,她也不會刻意修飾歲月的痕迹。「這次在佛山拍攝的都是殘破的舊建築,因為建築物有特色,於是記錄下來,跟人一樣,不論活於什麼階段,總有值得欣賞的地方,呈現當時實況。我已經是嫲嫲,如果執走我的皺紋,就不真實。」

Image description 朱玲玲近年積極投身「攝影為慈善」活動,通過拍賣其攝影作品來為上海慈善基金會、四川地震災民及民工子女治療眼疾籌集善款。

 

十四歲對攝影發生興趣

由1977年奪得港姐冠軍起,朱玲玲成為鎂光燈焦點,毋須執相App美圖秀秀幫助一樣優雅。娛樂版愛談論她的婚姻和家庭生活,現實中的她內外兼備,熱熱衷攝影,又積極參與公益事務,尤其喜愛以攝影作為追求藝術的方式,充實心靈。「我好享受整個攝影過程,用技術、感覺及知識來表達我的藝術概念。以前上學,主要修讀理科、數學,沒有接觸art,沒想到自己對art的興趣那麼大。」

早在十四歲時,朱玲玲已經對攝影好奇,只是沒機會學習。「小時候還沒有自己的相機,也沒有正式學習攝影的機會。後來當模特兒、成為香港小姐,經常被人拍,我就常常去攝影師後面學習,看他們怎樣使用相機,開始一點點接觸。到我最小的兒子六歲念一年級的時候,我有一些自己的時間,所以找了陳紹文老師學攝影,由1994年開始學習至今,差不多二十年。」

現在於佛山舉行的「羅朱玲玲眼中的嶺南建築有聲攝影展」,展現其新作,用照片記錄她對傳統嶺南文化的理解。「我是緬甸出生,自小於國際學校讀書,所以對中國文化和歷史的熟悉度很淺。現時多了機會與先生到內地,這次因為攝影而接觸嶺南建築,於是拍下來,希望五年後再來對比一下這裏的變化。」

現今都市人生活節奏快,朱玲玲坦言自己也是做事急速之人。「但影相需要耐性,需要時間靜下來思考。有些人看過景物,記在腦中,然後找一天再影,而我則習慣邊走邊看,想想哪些景物具潛質、靈感,就取三腳架出來拍攝。對我而言,考慮題材先決,器材其次,因為每部相機的重量都差不多。」

學過插花、日本花道,朱玲玲最喜歡拍攝花卉。「對花的構圖及擺放,這方面比較敏感。拍攝植物,花明顯是焦點,不過,拍建築物就需要闊鏡,由於很多細節,加上舊建築沒有電供應,只能靠掌握自然光線來發揮,要好好把握時間。」

說到把握,每個人都會面對許多選擇時刻。電影《發夢王大歷險》中的攝影師Sean熱愛攝影,不惜冒生命危險,租用飛機拍攝火山爆發、攀山涉水拍雪豹,但人生有幾多遇見雪豹這樣難忘的經歷?若然兼顧技術與美觀,自然無法切身感受當時美景。

最美一刻應該活在當下,還是讓鏡頭捕捉?「這種兩難局面,我有同感。」朱玲玲舉例:「猶如看演唱會,我想影相,但就無法好好享受那場show。如果有機會看兩遍,我會選擇第一次看,第二次再影相,我曾經為葉倩文演唱會影過幾次,記得她的走位、什麼時候爆煙花,那麼,第二次觀賞時就可以預知時間換鏡頭、拎相機出來影。」

當然,攝影講求捕捉剎那,不是每次都有兩個機會。「好似梅花山,我和老師走了五次,但無法尋回初次景象,因為感覺、光線、季節不同了,只好抽時間享受當下風景。因為影相經常有失望時候,又如約朋友一起到武漢影梅花,等了一年,並致電當地人查詢,結果到達時花已凋謝,所以影花要揀季節,每年2月至5月忙於影花,8月至9月則是拍攝非洲動物遷徙的時候,事前一定要計劃好及做research,知道愈多失望機會愈低。」她笑說。

Image description 石路巷古民居群始建於明末清初或更早,兩旁古舊建築物是嶺南傳統民居代表之一。

 

與老公非洲天空見奇景

在大眾眼中,朱玲玲貴為豪門太太,生活無憂,令不少人羨慕。但這位鎂光燈下的主角,追求的與常人無異,貫徹踏實自然個性,不介意辛苦、大汗淋漓地扛着大堆攝影器材去捕捉可能是幾秒的風景。

「有些女性朋友覺得我這樣扛着三腳架、一大堆攝影器材,那麼重、麻煩和辛苦,全身酸痛兼容易曬黑。這確實辛苦,不過我不會放棄,做運動為鍛煉身體,而藝術是啟發人的思考和創造力,令人細心留意身邊事物、靜聽內心世界,所以,我喜歡一個人行到哪兒,影到哪兒,走到公園,我的內心平靜,一有靈感便停下來拍攝,這種感覺很舒服。」

談到攝影過程中的趣事,朱玲玲分享她在北京頤和園拍攝已結冰湖面上的殘花,橋邊走過的人不明白她在影什麼。從不介意旁人目光,朱玲玲拍下凋零的花,成為她心愛的一批相片,四年前還舉行展覽,有人認為從中感受到禪、平靜的意味。

有一次,她跟朋友組團往哈爾濱影老虎,拿着長鏡拍攝兩小時,雖然時有老虎走近,她並不害怕。「試過在非洲影動物,坐的是一架開放式車,獅子走過車旁,但並不危險,牠不理你的。如果知道危險,家人一定不准去,哈哈。」

她回想起跟老公羅康瑞到非洲肯尼亞的攝影經歷,不住酒店住帳篷,有一天下大雨,入夜後天上滿布星星。「咁大個人未見過,很幸運這一世可以見到這樣的景。第二天坐熱汽球俯瞰非洲,發現前一晚的雨造成的蒸汽還沒有散,雲霧繚繞,看見上面藍天,下面是雲,地上的大象等動物若隱若現,十分驚喜,於是不停拍攝,很難碰到這種景象,剎那間覺得辛苦是值得的,因為沒有辛苦又怎有收穫呢?」

在佛教家庭成長的她,一切隨緣,從沒計劃影什麼。「我陪羅先生出外公幹時,喜愛一個人出外走, 最近去了美國西雅圖旅遊,參觀了Chihuly Garden and Glass博物館,是關於玻璃藝術的,那些顏色很漂亮,接下來三天我就在那裏拍玻璃。(那麼香港呢?)以前在香港影過荷花、木棉花,還有煙花,哈哈,都是與花相關。不過,現在很少到街頭影相,因為別人認識我、凝望我,我覺得不夠free,而且在香港會有人打電話來搵我工作,沒法靜下來,不及外地般輕鬆呢。」

Image description 朱玲玲跑到頂樓用長鏡拍攝一座又一座的鑊耳屋,包括圖中的駱秉章故居。

望年輕人吃飯時收電話

她習慣隨身帶備傻瓜機,卻甚少用手機影相, 也不會迫兒子看自己拍的照片。說到與兒子的相處,她常提醒他們注意禮儀,尊重別人。「有一件事經常向兒子說的是,不要在食飯時篤電話,他們有時不是一個電話,而是兩三個,以前沒有這個問題,現在年輕人坐在一起就愛text。吃飯唔該收埋電話,關心一下同枱人,互相交流無了,很可惜。」

她幾年前收過一個電郵,內容是有個媽媽發電郵給兒子:「仔,我好掛住你,你可否落樓吃飯?」原來母親住在樓上,大家關着門做自己事,父母不知道子女是否在家中。朱玲玲有感而發:「我和子女text第一句都是where are you?哈哈。」

由小到大,朱玲玲堅持正面積極的人生態度,令她和身邊人充滿正能量,相信也是她年過五十還艷光四射的原因之一。「若問我養生之道? 最重要是思想正面,人開心,對別人、對工作都會好。還要配合運動及飲食均衡,但我最愛吃,要我戒口很難。哈哈。」

常言:文化藝術是任何人的精神食糧,如果沒文化修養,追求錢之外只是一個空殼。自1977年開始投身公益事業,朱玲玲積極為香港管弦樂團、慧妍雅集、香港公益金、中國仁人家園、緬甸風災災民等開展慈善工作。近幾年,她積極投身「攝影為慈善」活動,通過拍賣其攝影作品來為上海慈善基金會、四川地震災民及民工子女治療眼疾籌集善款,包括2005年的候鳥攝影作品受邀於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舉行的「米埔自然生態」攝影展中展出,以此來推動濕地保護。

「我在慧妍雅集遇見很多二十至三十歲的年輕女生,不時和她們分享,我們做慈善為社會做典範,同時,我們在她們身上學到年輕人的思想,例如做事要放膽,不可以一直沿用舊方法,正如這次佛山聲色攝影展,有些新技術(如利用二維碼和微信語音功能打造了一個會說話的有聲攝影展)是由年輕人提議的,我認為不論任何年紀、背景,雙向溝通及學習,是很重要的。」

撰文︰林艷虹

攝影︰郭錫榮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