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沈旭暉不講政治講人脈 自比梁朝偉:拍過很多爛片

2014-09-18

Image description 他是中大學者, 大宅收藏不同種類書籍。

沈旭暉,全港人際關係光譜最闊的學者。

最近,娛樂版刊載黃夏蕙喪禮,她佯作已死,扶靈者有沈旭暉;至於他去年的世紀婚禮,場面更盛大。賞面到賀者,有特首梁振英、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前律政司司長黃仁龍、電盈主席李澤楷、港視主席王維基,還有學民思潮黃之鋒、長毛梁國雄……有人精警地說:「當晚若有恐怖分子放炸彈,本港一半重要人物出事。」

他沒政商家族背景,在報章出現只短短十三年,現時身份是中大社會科學院副教授。最有名是將沉悶的國際課題,煮成一碟易入口的炒飯。他甚至將周秀娜寫真集,帶到嚴肅的課堂作教材。

世俗與清高,草根與名牌,同時發生在沈旭暉身上。

他以此譬喻作開場白:「梁朝偉拍過很多爛片,其實他只為拍藝術電影。」

沈旭暉拍過哪些爛片?

「都好爛㗎……」三十五歲的他,半躺在梳化上,臉容浮起笑意,重申立場只是:希望將國際關係普及化。

「為何幫夏蕙姨扶靈?」

「她不是爛片,是cult片。在我的婚禮,獲最多賓客爭相合照。我怎麼會知道她呢?因她每年上頭炷香,都以十二生肖造型出現,就像蒼井空。」他解釋,日本AV界女神蒼井空,每逢新年,以不同生肖造型拍照。「這也是國際比較呀。」他一臉認真說。

不怕大名鼎鼎的沈教授,被視為騎呢怪一員?

「我想做認真的事,但要用unexpected的夥伴。跟她合作,令我想宣傳的訊息更productive。」

「哪是互相利用嗎?」記者問。

他有點遲疑,道:「我當她是朋友,真心欣賞。如此年紀,做如此事情。」他說,偶然會跟夏蕙姨互通短訊。

世紀婚禮結束後,專欄作家紛紛撰文,探討「沈旭暉現象」。在記者的社交網絡,朋友若獲邀出席,必然貼圖,程度猶如冰桶挑戰。對普通人來說,獲邀出席婚禮,多少是面子。

他怎樣看沈旭暉現象?

「難得有機會,見一些我認識的人。」他輕描淡寫道,「自中學開始,我已在想當社會不質疑你的基本能力,你才可隨心所欲。讀書年代,是考試;上班年代,是收入。有時候,我要滿足社會要求。」

「當分析『沈旭暉現象』,不少人會說很驚訝你有如此政治能量。」記者說。

他倒坦白:「我希望keep到一些friendship,日後做國際關係課題時,一種延伸的潛力。 」

怪力亂神邀約如雪片飛至,他正在考慮是否跟司徒夾帶合作。

精英之路

香港沒有很多個沈旭暉,他自稱精英,也在精英家庭出身。爸爸是港大電機電子工程退休教授沈俊明,媽媽在早年的《大公報》英文版當過編輯。他由傭人帶大,童年回憶是「父母最喜歡的天才表演」。

自小父母在床邊講故事,不是《格林童話》,而是《三國演義》、科普知識。小學有五年考第一,其餘一年考第二。皇仁仔,會考9A,耶魯大學政治學碩士及學士,牛津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博士。

訪問在他大埔的住宅進行,屋苑靜悄悄,跟保安說找沈先生,他哦了一聲,就打開門。大宅上下兩層,外面有日光明媚的露台。客廳的一邊,書本如磚塊砌成文人專用的牆。

沈旭暉不諱言,建構品牌很重要。「即便如此(拍爛片),我仍盡量連結到國際關係。正如麥玲玲,跟農夫合唱,她的身份仍是玄學家。」他說。

沈旭暉三字,首次見於香港主流報章,是2001年。那時他以耶魯畢業生撰文。他牽頭成立青年智庫Roundtable,為社會帶來一股清流,寫過不少關心香港政治的文章,像梁唐特首戰的「治狼書」和「治豬書」。

西諺說,飯桌上不可談宗教與政治。社會賢達求人脈,政治是否碰不得?近年,他沒多寫香港政治的文章。

「會否是撞過板,怕了?」

「我撞過乜嘢板?」他反問。

次主權事件?四年前,時任中策組首席顧問劉兆佳,親自撰文反駁沈旭暉。

「像狄娜拍《大軍閥》,有裸露鏡頭,然後全世界都只記得這套戲。」他嘆息。

「約你訪問,你聲明不談政治,何解?」

「現在我在大學有行政職位,在報館亦有title。那我不僅顧慮到自己的brand,也顧慮到別人。」報館是本報,銜頭是主筆(國際)。

沈旭暉真人在客氣中帶點拘謹,這是我們第一次碰面。他會在短訊打笑臉,如「:)」又或者「:p」。相對於其他有頭有臉的男性名人,他對肖像較為敏感,包括要求攝影師不要在他談話過程中拍照。

他自覺不是社交動物,「我不是那種喜歡跟人談天、扮friend的人……」

「哪你是否圓滑?」他看來有點拒抗,記者惟有改個字眼,問:「你是否為人較厚道?」

「我對人的宗旨是坦白。」他道,「我認識不少有錢人、政治人,我不是他們的競爭者,交往應該會舒服啲。」

Image description 在有關伊拉克的書架,他放置一套薩達姆年代的錢幣。

Image description 除了嚴肅的學術書籍,他還珍藏多啦A夢漫畫及精品。

宣傳國際

國際關係在香港的大學,是學科,而非學系。他期望有天能將它的地位,推至「將HR洗腦,在各行各業,作為招聘條件之一」。他說,正如金融機構面試,世界視野是必問範疇。

他在本報的專欄,寫過周秀娜的塞班島寫真,是教材。上次記者訪問周秀娜,她問用來做乜?

「抽下水啫,」沈旭暉快人快語:「塞班島屬於Northern Mariana Islands(北馬里亞納群島),她不是獨立,身份可跟香港比較。我用作課堂引子。」

「在學生中傳閱嗎?」

他低頭一笑道,「揚吓啫,我都要攞番㗎!」

大學生若具備國際視野,有什麼實際作用?

他坐直身子解釋,若學生加入國際NGO、顧問公司都有好處。「維持你的國際視野身份,那你可在這圈子游走。當然,不少學生在畢業後,最終都走去做空姐空少……」

沈旭暉近日寫了一些文章,指「世界已不怎麼關心香港」,又說「恐怕和我們看海地、馬里的感覺相差無幾」。哪香港應如何走?「香港可以sell啲乜呢?我們的英文較內地人好,具國際視野,卻又較西方懂得中國國情。我們是潤滑劑,務實的,有誠信的,別人有信心在這兒做生意。」但他亦有所憂慮:「假如香港失去國際視野,就會失去相對優勢。」

他怎樣從國際例子,去看香港正面臨的政改風暴?「很簡單的,當正常社會進入兩極化,就會發生大碰撞,然後再走入溫和。」他道:「像美國禁酒時期、英國女權分子爭選舉權、台灣陳水扁年代,最終都由兩極走入和諧,即是鐘擺效應。」

他甚至說,「香港此刻正在等打仗。」而他的角色是「幫一些人在大碰撞後保持元氣」。

問他「等打仗」的意思,會否重現天安門事件,他欲言又止,只在訪問後補充說:「香港開始步入專業政治時代,而專業政客的生活,不是人過的。我必然絕對永久選擇徹底遠離。」

Image description 他到日本參觀靖國神社,並購得一套侵華紀念杯,上刻有「支那事變記念」,他強調只作為教材之用。

Image description 沈旭暉說跟夏蕙姨、周秀娜crossover,目的是為了推廣國際關係。

自戀回應

訪問尾聲,記者好奇一問(相信是不少行家的心聲),「請勿介意──你是否自戀的人?」

「In what sense呢?」他輕笑,沒好氣問。

「譬如,你的沙龍照。」從面書到書房,都有他那批朦朦朧朧的沙龍照。他把頭髮染過鴨屎綠,這天也把秀髮弄得高高的。恤衫總有點花巧設計,例如這天的腰間黑布塊,明顯是視覺減肥。

「外面拍攝的,很貴!」他每兩年拍一輯沙龍照。

黃子華在棟篤笑說過,這年代人人都要PR,而沈旭暉恐怕稱得上PR完美演繹。「上一代的PR會想,沒新聞就是好新聞,最好出鱔稿;這一代不能如此,公眾人物要伴隨批評,才顯示立體存在。」他說。

因此,在本報寫專欄及統籌國際專題的他,不忘總結道:「容我講一句?咁樣講好似好核突但我都覺得係真嘅,《信報》找我的時候,是想推廣國際視野,我覺得是一件好事。」也許他也覺得太突兀,禁不住大笑:「哈哈哈……」

撰文︰譚淑美

攝影︰郭錫榮

Image description 爸爸是港大電機電子工程退休教授沈俊明,他在中產家庭長大。

沈旭暉每兩年拍沙龍照,問他是否自戀,他不置可否。 沈旭暉每兩年拍沙龍照,問他是否自戀,他不置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