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中產與黃絲帶

2014-10-16

Image description 不少中產心中都有各式各樣的鬱結和怨氣,一條黃絲帶或許就代表了萬語千言。

最近發現在金鐘、銅鑼灣、旺角的集會人士當中,扣上黃絲帶的當然以大學生佔大多數,也有好一些上班族,以及退休人士;有一天看電視新聞,看到一位到政總上班的人士襯衣也扣上黃絲帶,他說:不覺得因為在政總工作,就要完全認同政府做法,又說不覺得那是政治立場,只是良心的問題──無法得知這位人士是否中產階級,但可以肯定的是,好一些中產階級都以不同方式或姿勢站在集會學生那一邊。

這些中產上班族或在上班途中抽出一些時間,甚或有些心懷同情的老闆讓他們放一天半天假,他們都在金鐘、銅鑼灣、旺角的人群中,當中有電影攝影師、科網人員、中學教師、廣告創作人、報刊編輯、營銷人員……他們都不是凑熱鬧,平素都不喜歡鬧事,但都冒險走向人頭湧湧的街頭,他們都出來了,因為他們心中都有各式各樣的鬱結和怨氣,一條黃絲帶或許就代表了萬語千言。

《華盛頓郵報》早前分析美國的中產階級心態,指出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美洲經濟增長強勁,令到掌握資源的富人獲得更多投資機會,而只領一份薪水過活的中產階級並無受惠,更淪為全球化與大衰退大潮中的最大受害者。在香港,情況亦不見得有多大轉機,不少中產階級的薪水已有十多年並無上升,甚或扣除通脹之後,不升反跌,生活壓力日趨沉重。

據《南華早報》的一項有關幸福感的民調顯示,香港中產遠遠不及內地中產,只有四成香港受訪者表示感到幸福,而在上海和北京,此一比例高達七成。何以如此?道理很簡單──據政府統計處的《2013年首兩季綜合住戶統計報告》,顯示勞動人口共逾387萬人;家庭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為21,900港元,個人就業月入中位數為12,000港元,如此收入,恐怕稱不上中產。

Image description 現在名店林立的尖沙咀,從前主要是食肆、銀行,現在它們已被迫遷到橫街去,而橫街上的小舖就遷到樓上舖去。

稅網與雙糧

而在就業人口之中,有六成在稅網之外,不用繳納個人薪俸稅,37%的繳稅人口則大多為中產人士。

中產階級生活上更大的倒退,大概可反映於年底雙糧,各行各業以往都有此德政,而此筆收入有助於中產紓困,用來交稅,但企業近十年來大多減少甚或取消年底雙糧,中產階級因而首當其衝。

如果不是每月儲起稅款,恐怕就是要向銀行借錢交稅──此所以每逢六四或七一,走上街頭的,都不乏中產階級的身影,因為他們平日有苦無處訴,只好藉着街頭運動表述訴求。

有時走在鬧市,會發覺茶餐廳、服飾店、麵店、健身中心忽然消失了,不多久就變成了銀行服務中心或快餐連鎖店,因為銀行服務中心或快餐連鎖店的原址已變成了售賣金飾或著名品牌的店舖了──如此變遷毫不誇張,近年已是司空見慣,君不見時代廣場的電影院早已被品牌名店取代了嗎?

Image description 茶餐廳、服飾店、麵店、健身中心都因高昂的租金而被迫消失,不多久這些吉舖都會變成銀行服務中心或快餐連鎖店。

港式淘汰賽

這就是香港,或香港式淘汰賽──店舖由一些行業取代了另一些行業,港人何嘗不是如此?在無情的淘汰賽中,也總是由某一階級取代了另一階級,那真是教人良堪浩嘆了。

忽然想起《華爾街日報》早前有一篇文章,題目是《競爭是失敗者的遊戲》,大概是說美國科網行業吧,但在香港卻不是那麼一回事,因為香港有數之不盡的失敗者,遊戲規則根本不容他們生存,更遑論競爭了。

這就是香港,或香港式傾斜──當時得令的大企業趕走要計算成本的另一些大企業,大企業趕走中企與小企,小企要不是趕走更小的小企,就只能退居為「樓上舖」了,企業尚且如此,只領一份薪水的中產階級還有什麼話可說?

此所以中產甚或小企經營者除了走上街頭,除了以黃絲帶或藍絲帶表述立場(因而形成了社會大撕裂),還有什麼可為?

[email protected]

撰文︰占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