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元彪新殭屍時代

2014-10-21


八九十年代是香港電影圈的輝煌歲月,百花齊放,產量驚人,喜劇、文藝、武俠、靈異……,其中動作片更憑着多變的設計、驚險的場面,打遍東南亞市場,甚至入侵荷里活,為彼邦注入動作片新思維。

元彪,與師兄成龍及洪金寶同為京劇大師于占元的門生,是當時紅極一時的動作巨星,紅遍東南亞,但他從不眷戀銀色旅途,選擇在事業高峰時,舉家移居加拿大,幕前演出大幅減少,香港人逐漸將他遺忘。

他卻強調:「我一直都沒有離開過!」近日他還有新戲上映,大家有機會看看這位擁有真功夫的武者,如何打入殭屍界。

元彪,一個熟悉但已久違的名字。「你上一套戲是什麼?」記者問。

他想了良久,才答:「應該是《太極》,幫馮德倫客串打一場ending。」《太極2英雄崛起》由馮德倫執導,梁家輝及Angelababy主演,元彪僅客串性質,2012年上映,屬合拍片,在港只是靜靜地上畫,俏俏地落畫。

上一套較令觀眾印象深刻的電影,可能要追溯到1999年,由鄭伊健主演的《中華英雄》,元彪飾演中華樓老闆。這麼說,他離開電影圈已一段頗長日子。元彪耍手擰頭:「雖然有一段時間移民到加拿大生活,但我經常回來香港,也有參與電影演出,只是我並非多產,而且又不着意要保持曝光率,才錯覺我離開了,其實我一直都在。」他笑說。

Image description

負責拿手動作戲

元彪所言非虛,2001年的《拳神》、2006年的《寶貝計劃》、2009年的《Laughing Gor之變節》和2010年的《越光寶盒》等,每隔兩三年,都可以在熒幕上看到他的演出。只不過,他在這些作品的戲份都不多,直至本周上畫的《天師鬥殭屍》,在宣傳海報上可見,他排正中間,是主角。

「近年你的幕前演出不多,為什麼會選擇接拍這套電影?」記者追問。

元彪露出一副無奈的神情,說道:「以現今的電影市道,作為一般演員,都不會揀戲拍,只要有檔期,都會接。可惜近年我最拿手的動作片大量減產,所以我接戲也少了。」接拍這套殭屍片,是因為電影由王晶監製,他倆認識多年,一直未有合作機會,難得王晶開拍動作喜劇,找他演天師一角,當然義不容辭。

殭屍電影在八十年代非常盛行,去年則有麥浚龍執導的《殭屍》大收旺場,令這題材起死回生。「麥浚龍那套殭屍,拍得太過恐怖,與殭屍形象並不符合。」元彪曾經參演過《殭屍先生續集之殭屍家族》,對殭屍自有一番見解。「殭屍其實一點也不恐怖,它是實物,不是鬼,不會突然跳出來嚇你。八十年代的殭屍片,也不是以恐怖為賣點,而是有驚有喜,有動作有笑料,觀眾入場不會被嚇倒,可以開開心心笑一餐。」《天師鬥殭屍》也走這個方向,他聽到王晶的介紹後,畫面已立即在腦內浮現,完全掌握到角色的演繹方法。

元彪直言,這套電影不是恐怖片,亦不是劇情片,觀眾不用帶腦入場。加上現今電腦特技比過去優勝千倍,而殭屍又非新題材,不用花篇幅解釋,因此電影節奏更為明快。「我飾演一個天師,幫鄭中基等人解決問題,單看這個卡士,已知電影是動作喜劇吧,他負責搞笑,我當然負責拿手的動作戲分啦!」

元彪以動作電影打響名堂,但他早於五歲已跟隨師傅學京劇。「那個年代,並不是人人都可以輕易讀到書,而我本身又對讀書無甚興趣,於是爸爸索性送我去學戲。」

元彪師傅于占元是上海知名的武戲教席,那個年代,在戲行搵食,必要起藝名,于師傅就以其「元」字作為徒弟的藝名。「所以我叫元彪,成龍叫元樓,洪金寶叫元龍。」原名夏令震的元彪,成名後不像成龍、洪金寶般,另改藝名或用回原名,繼續以元彪之名在娛樂圈工作。「點解?我覺得『彪』字發音夠響,彪彪聲,幾好聽呀,哈哈!」

Image description

不情不願做演員

那個年代,學戲不單要學演技,還要練功,非常刻苦。「每朝六點起床,練功夫、練唱功,午飯過後,又繼續練,直至黃昏,一班師兄弟就要去荔園做戲,做到十一點回來,吃過消夜就要睡覺,翌日又要六點起床。」這種練功做戲的生活,足足過了九年。

「你喜歡做戲嗎?」記者問,不喜歡一件事,好難可以維持到九年。

「個個小朋友都不喜歡讀書啦,所以起初是蠻喜歡(做戲)的。不過之後就算不喜歡,也走不了。」跟師傳學戲,要簽合同,並不是想走就走。

在一眾師兄弟中,洪金寶(元龍)、成龍(元樓)、元彪、元奎、元華、元武及元泰,被傳媒稱為「七小福」,但其實七小福並不是指他們七人。「師傅以七小福名義,在不同地方演出,其時我們師兄弟等共有幾十位,大家都叫七小福。」到七十年代,香港京劇式微,一眾師足弟各奔前程,繼續留在戲行發展的,就是以上七位,漸漸地就成為了七個人的「七小福」。

其後,元彪與成龍、洪金寶一起在影圈闖盪。「七十年代,大家都在捱,希望做到武術指導,結果捱到七十年代尾,終於捱出小小成績,洪金寶當了武術指導,師兄弟團隊有點成績及地位,於是公司就給我機會擔正做男主角。」元彪首部擔正的是1979年的《雜家小子》,但原來他一度抗拒做演員。「我一心想做幕後,想做武指,當公司叫我做演員時,確有點不情不願。」有時因緣際會,就是如此奇妙,首次擔正,結果票房報捷,收400多萬元。

Image description

再發個人電影夢

在八十年代,《蜀山》、《波牛》等先後成功打入日本市場,元彪經常到日本登台。「八九十年代,是最忙碌的時候,除了到日本登台唱歌,還被邀拍《孔雀王子》。」在電影圈獲得了名與利,但元彪卻對之看得很輕。「如果我看重,我可以更拚搏地去接戲,拍更多電影。但我真的不在乎,所以,我完成了自編自導自演的《西藏小子》後,選擇了移民加拿大。」為了讓子女得到更好的生活環境及教育制度,他毅然在高峰時,選擇退出。「其實是想花多些時間照顧小朋友罷了,哈哈!」元彪再重申一直沒有離開電影圈。

2005年,一向只在大銀幕出現的元彪,破例接拍無綫劇集,原來是還人情債。「因為樂小姐做過我的製片,陳佩華又在我拍戲時照顧有加,她們力邀我拍劇,我不好意思推搪,加上都想試試拍劇滋味,結果就成了事。」元彪先後拍了《佛山贊師傅》及《通天幹探》兩部電視劇。

「很多藝員都說拍劇辛苦,是嗎?」由電影主角做到電視劇主角,他的感受絕對有認受性。

「跟TVB簽約時,已談好了條件,故此並不是捱得太辛苦,但對比拍電影,後者當然舒適得多。」尤其是做到電影主角,一切事務都有專人照顧。「拍電影有一大班電影團隊支援,每個細節都有清晰分工,導演、編劇等會跟你研究劇本及演法,但拍劇則要自己去摸索。」不過,拍電影的壓力也相對較大,票房好壞,對星途影響很大。

在影圈經歷了四十多個年頭,元彪看盡香港電影業的高低起跌,他指觀眾的轉變,對行業影響最為深遠。「七八十年代,香港人沒有什麼娛樂,睇戲是最主要的節目,他們會有等睇戲的心情,但現今的年輕人,只要手拿一部電話,已足夠消磨時間,睇戲已不是主流節目。」而且,戲迷現在懂得揀戲睇,質素稍差的電影,票房可以只得幾萬元。「以前只要宣傳一下新戲,觀眾就樂意入場,現在困難得多。」

回想昨日,香港電影業實在風光明媚。「以前的環境比現在好得多,香港的動作電影首屈一指,東南亞的片商爭相購買,懶理劇情,只問有幾多場動作戲。」可惜電影跟風潮,嚴重打擊了業界的發展。「以前眼見殭屍題材收得,就一窩蜂跟拍,沒有考慮質素,直至將之拍死為止。跟着興起黃飛鴻,大家就一湧而上,趕拍這個題材,不斷重複又重複。」元彪希望業界不要再將好題材拍死,必須要花心思。「是否用心拍,現今的觀眾是看得出的。」

訪問接近尾聲,元彪透露他即將有新搞作。「子女都成長了,他們有自己的事業,我可以再發自己的電影夢,目前正籌備中,日後有新消息,定必跟大家宣布。」相信日後我們有更多機會看到他的幕前演出。

Image description

撰文︰鄭志珩

攝影︰郭錫榮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