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畫癡

2014-10-22

Image description 季豐軒 香港中環雪廠街20號地下 2580 0058

那是1991年,六四過後,樓價開始飛升。有個女子,卻放下金融行業高薪厚職,在中環開設畫廊。當然她出身不錯,也嫁得好,但到了2014年她回憶說,當年先生的朋友都說她不長進,大家根本看不起這個行業。

到了今天,香港躍身成世界第三大藝術交易市場,幾乎隔天就有畫廊開張。你以為她賺了大錢,她卻說23年來畫廊多次幾乎倒閉。她知道自己眼光好,又硬頸,人家還沒流行當代水墨她就辦畫展了,「很多畫家的第一次展覽, 都門庭冷落,賣得很差。」若賣得不好,她自己就多買兩張,「我覺得啲人唔識欣賞,結果有畫家十年後,突然爆紅!」談尋找畫家,她興奮得像中學生初次旅行。她是季玉年,季豐軒畫廊的主人。

LJ:《優雅生活》 季:季玉年

Image description

西學中用

LJ:這次參加FINE ART ASIA,他們與其他Art Show有何分別?

季:我們跟其他畫廊不一樣,不是個個月有活動。FINE ART ASIA的顧客年齡層大一點,二十世紀藝術多一點,地方不算大,但有心機做。去年我們跟了他們去倫敦LONDON MASTERPIECE看展覽,自此他們又有很多進步。剛好蘇富比又在樓下(同在會議展覽中心)辦,其實十月是個好日子,我們的客人來自不同國家,北京、上海、台灣、星加坡的朋友都來了,又不會只看一個展覽嘛,這客路很適合我們。

LJ:這次展出,為甚麼會選上徐累做主題?

季:如果談到藝術,2006年我們就跟他合作了。當年沒有人知道甚麼是新派水墨,2008年前,從來沒有人注意徐累的,當時當代藝術最紅,即是張曉剛、岳敏君等等的油畫,水墨?只有傳統水墨賣得好,新派水墨是沒有甚麼人注意的。就是到了2008年,我們替徐累做個展,買家也不多。也不是我們叻, 只是剛好遇上了這契機──你也知道,政治與經濟藝術關係密切,中國也開始思考,藝術要何去何從呢?大家會見到,岳敏君、曾梵志他們都是習傳統西方藝術這一塊,但我們的藝術, 是否都要照跟?這也是我一直找藝術家的理念,我找趙無極、馬德升,我的畫廊都是亞洲藝術,華人為多,畫廊迄今23年歷史,我也做過傳統藝術,但慢慢地,對傳統的藝術我興趣不大了。我喜歡的畫家,就如康有為說,西學中用。

LJ:你是怎麼會迷上藝術呢?

季:我在香港出生,是上海人,之後到加拿大讀中學、美國讀大學,到回港後接觸中國文化,改變很大。就像我年少時接觸基督教,但如今更喜歡佛、道兩家,我尤其喜歡天人合一的理論。後來我讀西方歷史,他們建立於科學,都講理性,我認為中國文化軟一點,可以沒這麼硬。西方文明當然厲害,但東方的哲理也不錯。

最早其實我不喜歡林風眠,回想,當年為甚麼我們有五四運動?因為大家太保守,只有一種發展,不接受西方的東西。到了今天的文化,很有趣的,是所謂全球化,也是互相學習嘛。在趙無極身上,我看到了他一生,他早年嫌棄中國藝術太僵硬,去了法國發展,但他在五十歲後仍然很苦:在西方藝術世界,怎樣才可突破?結果他回到中國藝術上,才取得靈感。結果他能在法國立足,名留青史,是因為他在東方的甲骨文、留白、空間的運用上汲取了靈感,再加上道家的大山大水,才成了大器,這在西方是沒有的。

畫如其人

Image description

LJ:很多人做藝術生意,都是流行的多賣一些,自己喜歡的,藏家裡就好了,你似乎不是這樣?

季:我真係幾固執。熟朋友都知我,「一睇就知你是做的!」我做一個畫家,會先見100個,逐個拜訪。看畫家的畫,又不能只看一張。有人讚我眼光好,我想說,甚麼是市場價值呢?其實都是看有無料子,如果沒有歷史的發展,沒有獨特之處,那是站不住腳的。大家話好,炒兩炒,都不長遠,我不信,所以我更加不信這一套,所有大名家,到最後,都是看品格,畫如其人。做人也一樣,如果你一時東風一時轉西風,那會有成就。我看畫家的畫,不會只看一張,我會由最早期的看。畫家的畫,雖有變化,但仍有脈胳可尋,所以徐累都話我好衰,連在學時的學生作品都想看!

我很想了解畫家的創作脈胳,會一直聊天,抽絲剝繭。藝術其實是生活,我也見過不少畫家,講一套畫另一套,你會覺得他只看外面市場,看市場在流行甚麼,如果沒有真,談甚麼藝術呢?我有質疑。

LJ:有哪位藝術家,哪個探訪是你很深刻的?

我剛從巴黎回來,三個人去,為着見一個韓國藝術家,我們簽約了。她今年68歲了,這是前總理Dominique de Villepin親自帶她來香港介紹我的,他說起時直豎雙拇指,他說:「她從來沒有賣過畫,沒簽過畫廊,也不想簽畫廊。」為了她,我去了濟州,又去了韓國、巴黎,她有很多工作室。我想看她的作品,又想看她的生活。她的畫風,與趙無極一樣是抒情抽象。這個人,17歲就跟了她老公──他們父親是南韓銀行工會的主席,很富有。但當年她先生因為畫了些批評政府的畫,當年總統朴正熙(今天南韓總統朴謹惠父親)就施壓,着他們不要這樣,當年他們本來在南韓有家藝廊,很受歡迎,但被打壓後,七十年代就被放逐到巴黎了。

他們上一輩很富有,但如今生活很簡樸,滿屋都是畫。這房間是油畫,那間房就是水墨,全屋只有一張枱用作食飯。但他們把錢花在那裡呢?說來也是很奢侈,他們會為了畫天安門,租了天安門對面一個單位,畫日出;又為了畫濟州島──原來濟州島當年用來放逐犯人,他們會那裡住幾個月,看歷史。他們說:以前不喜歡早睡,但現在年紀漸大,為了清晨的五點晨光,變成早睡了,你看他們有多珍惜生命!現在他們也沒甚麼錢,生活過得有點不食人間煙火,我看他丈夫似乎畢生都沒有正式工作過呢。

他們的畫,好些被美術館收藏,但不賣到市場上。他們的觀念有點守舊,認為同一系列,被美術館收藏了就不應該賣。如今她答應我做一個新系列。她說,我是唯一一個,由朝到晚跟她談藝術的,所以覺得,我真的愛藝術。

LJ:看你談起來,就覺得很興奮。

季:人家問我是否去工作,我也分不清,有時我覺得去玩。

不曉畫價

Image description 趙無極 29.05 – 31.10.68 80 x 100cm 布面油畫 1968

LJ:你相中的畫家,都賣得好嗎?

季:不,也有些畫家,我做了十年都賣不好,然後一下子爆紅。不如這樣說吧,有人說我成功,是因為我不成功。做生意會掛住Turnover,但我很傻,如果銷量不好,我自己就多買幾張吧!哈哈哈,你都不懂欣賞!我很幸運,家裡不用我供養。做了這麼多年,賺了的錢,又用來買畫,我生活好簡單。

LJ:徐累最初受歡迎嗎?

季:我做的畫家,第一次展覽都很慘啊。2009年辦徐累個展,客人說:「吓?40萬一張?好貴啊。」其實那幅畫很大張,如今同樣的畫,要400多萬,我也不知道畫價應該怎樣解釋,我只知道這張好。但我們做畫廊,又不是經濟學家,那知道升或跌。

LJ:所以你只跟客人只談藝術?

季:面對那些說給你一筆錢,儘量買,五年之後看回報的客人。我會說,如果你覺得我眼光好,那不如你在全系列中選你自己喜歡的吧。我好大壓力,我不答應。投資?我真的不行。

LJ:但大趨勢是這樣啊,好多人都在談藝術品的投資價值?

季:我有些客人,好多好多錢,身家是幾百億那一種。要買一張畫500萬,對他來說不是很多錢,但對我來說就是不少了。當你有這麼多錢,房子會裝修得好靚,然後他會想,我需要一張好畫,想在家中掛一張好作品,相比之下,畫比傢俬更重要了。徐累現在有名了,但如果張張一樣,我就不會做了,客人也會想,這張跟那張有甚麼分別?每個年代的作品都有變,客人想買的,是藝術家的獨特處、故事、特色。藝術其實是小眾的,不需要太計較,客人有時會說:啊,這個真美!我會請教他:那裡美啊?每個人看到的都不一樣。

好坦白,又有名氣,又有歷史的藝術家,作品一定升值。例如徐累,他一年只有13-15件新作,因為是工筆畫,在絹上一筆一筆畫,畫完要休息。他又喜歡寫文章,他還教曉我看明劇呢,他文化底子很深厚。他作品就這麼多,如果一個生意人,見受歡迎,就多產一點嘛,但他要的是名,不是利,他要做一代宗師,要歷史留名嘛。

認識無極

Image description 2 0 0 7 年, 季豐美術出版 社製作及出版一本紀錄趙 無極一生精髓的專集。在 趙夫人弗朗索瓦. 馬凱 (FrancoiseMarquet)和趙無 極的私人助理揚.亨德根先生 (YannHendgen)的支持下, 這本書歷三年完成,這本巨 書,內容包括了趙無極檔案館 提供之實用資料:年表、個展選 錄(1980-2010)、公共收藏、與 畫家有關之影片、專論文獻目 錄、珍藏版書籍目錄.法國前 總理多米尼克.德.維爾潘先 生所寫充實前序等等。

LJ:對了,談到這個,我記得我見過有些藝術家,很多助手的,產量自然增加了。

季:你知道嗎,有個英國客人就跟我說:你這樣不行啊!你看Damien Hirst,一年沒有50件新作的藝術家,大畫廊不會做的,你做的Artist,喜歡就畫,不喜歡又不畫。我也很虛心,就聽他說。但為甚麼我願意過百萬買一張徐累,因為他不是像大量生產的,他的畫,真的是創作啊!

LJ:你為甚麼那麼喜歡趙無極?

季:2002年,我到法國做展覽,我們又不出名,被安排在角落,當時展覽的張曉剛也不有名。趙無極被簇湧着,跟法國文化部長一起到來,他一到來,跟我說:你是那裡來的?然後跟我說他住過香港。法國記者都不知道我是誰,然後他每張畫逐幅看,法國記者問他如何,他指著張曉剛的畫用法語說:這個很好!當年張曉剛還未成名。然後他又着我去找他,把電話給我了。

完了博覽會,我真的去了探他,後來,我每次去法國都去見他,又開始研究他的作品,但他的畫書,通常是法文的,看得辛苦,我見他年紀漸大,但畫冊內容多數相若,就問起他來,他告訴我,是因為如今畫冊不賣錢,就沒有出版社肯出了,因為出畫冊投資好大,又不賺錢。我想,作為朋友,我又這麼欣賞他,不如我出一本吧。跟他說了,他說,哎呀,大出版社都不做了,做畫冊又不賣錢。

做這書不簡單,畫的圖片,要跟Sotheby's他們寫律師信,借版權用,要跟他倆夫婦談了很多次,我又找了法國最好的設計師,這樣子,我花了三年,終於做好了。連他太太都說,人人都去深圳印,你怎麼不去呢?我說,怕盜版呀。做好了,我這樣想,有人花百萬跑車,我就當這個是我的小玩具吧。

2009年撞正金融風暴,人人都叫我把畫冊做薄少少,錢可以花少一點,但我硬頸,一頁都不減。有一天,我跟趙無極太太吃飯,她說:不如我介紹法國的出版社給你?反正你東西都做好了。然後我跟法國出版社見面,法國人看到畫冊內容,很感動,因為他們不可能做到這樣。我就跟他談好,製作/設計費他都不用花了,只要他把書賣了,才給我一定費用,我條件只有一樣:就是書價要定得平宜,讓年輕人都買得起。結果他們共賣了二萬本,我很開心。但把書運回香港賣就麻煩了,去跟誠品談,原來要再經入口商談,他們不能直接賣書。我很生氣,但我也很幸運,我認識匯豐的朋友,於是我打了通電話,跟他們談好了條件,把畫冊加上禮盒,送給私人銀行的客戶。

LJ:說起來,你是甚麼時候開始癡迷上畫的?

季:啊,其實我家裡也有影響。我放學,就陪媽媽行荷里活道,我爸會買字畫,回來就不斷講,阿媽也收藏鋼筆,其實那些筆都不貴,但她會告訴我,這支筆是甚麼牌子。我先生收藏紅酒,會跟我說背後的故事,我家人都是這樣。然後,學習着,翻開書,你會見到有另外一個世界。

LJ:怎看做了23年來,香港藝壇的變化?

季:最初,就好像連穿鞋子的人都沒有,你在賣鞋!當年,人家連油畫是甚麼都不知道!到了今天,市場算蓬勃了。我記得當年,我先生的朋友說:開畫廊?很不長進嘛。不工作去開畫廊?燒錢啊!我覺得做畫廊完全不受尊重。

我也不覺得不忿氣,只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如果我不喜歡,那可能做到23年呢。我公司下又開了分公司,因為03年曾經零售市道差,我開分公司(Kwai Fung Art Consultant)去替酒店做藝術顧問,當年我連酒店圖則都不會看!晚上就去跟朋友學。另一家分公司Kwai Po Collection又是瘋狂的,由於我喜歡版畫,也收藏了不少版畫──八十年代時,畢卡索版畫仍然不貴啊,我收藏了不少。2002年,我邀張曉剛、岳敏君、吳冠中他們去巴黎做版畫,為了這計劃,我還賣了層樓呢!我跟藝術家一起,去了半年,好像工人一樣,每天看製作。當年我們是批發給畫廊的,沒有做零售,那想到他們後來都大紅大紫呢!

文:何兆彬 圖:Ben Tam(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