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從攝影王子到艷片導演 唯美何藩:簡直不忍卒睹

2015-01-13

何藩,有三個傳奇身份。

他年少得志,憑「Fan Ho」之名在國際攝影界闖出名堂,後來為執導電影的夢想,他跑去邵氏做場記及配角。導演夢終究成真了,然而片商只肯出資給他拍三級片,九十年代的艷星葉玉卿、邱月清都是他的女主角。「賣座的都是三級片,有時去影帶店睇,簡直不忍卒睹!」

「為了三斗米折腰,」他如此戲謔自己,「很多人話我行錯路,攝影界甚至非議:你本是攝影王子之尊……我不知是否行錯路,畢竟人不能不知足。」

已洗手近二十年的他,看起來仍是鬱結。即使當年,他已盡量使用藝術手法,將色情電影包裝成情色電影——他有名為唯美導演。今年八十三歲,已移居美國,十年來首次回港開攝影展。那些在他鏡頭下光影交錯煙霧迷離的影像,五十年前的事了。

數月前,聽到何藩的名字,出自比利時駐港總領事Maréchal的口中。他讚嘆何藩是香港有名的攝影家,甚至收藏何藩作品,掛在大宅牆上。本報攝影師在旁附和說:「嗯,他在國際攝影界很有名呢!」

何藩以拍攝五六十年代的香港街頭攝影而聞名,擅長玩弄光影,營造戲劇感。

他自言喜歡斜光,「不一定下午三四點,清早也可以。當有彩色攝影,散光更好。但我也會拍平光、陰天的光。其實,用什麼光,是因主題而定。」

Image description 雖然達八十三歲高齡,但他孜孜不倦學習攝影技術,圖為使用電腦加工的作品。

唯美導演

何藩年紀大,怕冷,在室內也穿上很厚的衣服。他愛光,將光影玩弄於股掌之中。「以前用黑房,而家用光房——電腦。」他笑道。「Photoshop可做很多事,cropping、dotting、blurring、montage……」

即使拍三級片,那堆裸露的女性胴體,在光影下亦拍得極美。八九十年代的三級電影海報,他是以「唯美導演」作招徠。

自大學年代已迷上夢工場,跟其他人柴娃娃拍實驗電影。「羅卡、石琪、陸離、西西、亦舒……都是在我們的電影會,還有國際知名的大導演吳宇森!」他回想起少年歲月。

他們都是沒什麼錢的大學生,只能搭膊頭互組拍攝工作。「譬如羅卡拍戲,我負責剪接;石琪試過做我的攝影師,我甚至跟亦舒一起做過男女主角呢!」他笑說。

1931年,何藩生於上海。他在十七歲左右移居香港,於新亞書院修讀中國文學(其時未組成中文大學)。本來想做作家,後來想做導演。「我很受意大利的Fellini影響,他最著名的電影是《八部半》。」

為了圓電影夢,他加入邵氏做演員,不怕艱苦,從低做起。「一邊做演員,一邊做場記,學會技巧。」按維基百科的統計,約十年間他演出過近二十部電影,其中飾演唐僧四次。演員路上,雖然做過主角,卻不算闖出名堂。

直至七十年代,一直沒有放棄導演夢的他,拍下十六米厘電影Gulf,在英國獲得最佳電影獎,中年的他開始受到影圈注目。「我是俗人,對名利十分重視,不自稱藝術家。」他對什麼獎項、名目、年份,一字不漏地念出來。

加上他早已掛有攝影大師的身份,被製片商看中,到台灣拍攝《昨夜星辰昨夜風》這部文藝電影。「這是唯一我講出來不臉紅的電影!影評是成功的,但是沒有票房——X街。」他大剌剌地說出來,旁人都笑了。

Image description 何藩曾在新亞書院修讀中國文學,他的攝影作品帶有一股詩意。

千萬票房

電影業不是沒有再給機會他,他又拍過《台北吾愛》,票房卻還是欠佳。「在電影圈怎能生存?惟有為三斗米折腰吧。」他嘆道。

自此,他走入艷情片世界,因光學攝影的根基,有名為唯美導演。

「你有否掙扎過?」記者問。

「當然有掙扎,但是照拍。」他自言是第一個三級片導演能過千萬元票房。「九十年代,能過千萬不容易,那套電影是《三度誘惑》!」他跟不少著名艷星合作過,《三度誘惑》是邱月清,《我為卿狂》有葉玉卿。

「影啲靚女,又sexy,有床上戲,以唯美鏡頭包裝……就算有性與暴力,我也會美化它。」他道。「果然有票房,黃霑對我說,不要有包袱在身,戲只分好壞,沒分一、二、三級。」

「你努力地以藝術手法包裝三級片?」記者問。

「是的,但都被他們剪走了,只有唯美鏡頭保留下來!老闆說,那些旁白、心聲,悶死觀眾。」他好像仍是心結不解,唏噓道:「有人說,我的內容很薄弱,就是這個原因。」

他不是沒抗爭過,改編自《肉蒲團》的電影,他就刻意美化它的名字,叫它做《浮世風情繪》。誰料在香港上映時,被打回原形,叫《足本肉蒲團》。

「本來講好多佛偈,點知片商為了搵錢,叫做《足本肉蒲團》,又刪走不少內容,根本唔係『足本』。我很反感!」色情電影繼續是色情電影。

這時,在場有人興致勃勃地告知他,原裝情色版本早被收錄在北京電影學院作教材。他快樂得即時以英文轉告藝廊負責人這個「威水史」。

Image description 《日暮途遠》(As Evening Hurries By,1955)是他最心愛的作品之一。

醫生太太

他不甘一生掛着三級導演的名銜,跟老闆開條件,拍完一部三級片,下一部要拍文藝電影。「點知拍完,又X街,老闆就罵我:你呢啲藝術工作者頭腦,實在太死板!」

他承認自己並無商業頭腦,因為「唔識搵人笨」,笑指爸爸是廠主,專營布料商標,竟不願這個獨子繼承生意,怕他「敗家」。

唯美艷片導演的聲譽直達荷里活。他的好友石琪在專欄寫過,何藩的太太反對他再投入這趟混水,因此他下定決心,不再拍三級片,移民美國去。

「我太太是醫生,她不是那種不登大雅之堂的行業。」他嘆口氣說:「我何必在街上被人指手畫腳話:唓,嗰個咪三級片導演!」

回頭講攝影,自從十四歲父親送他一部Rolleiflex,自此開始攝影之路。他從沒念過攝影課,一切是自學而成。青年時代至二十八歲,是他攝影創作的高峰期,共贏得國際大大小小獎項二百八十個,他亦是英國皇家攝影學會最高榮譽的高級會士(fellowship)。

Image description 何藩這次來港出席其攝影展及新書《何藩.香港回憶錄》的簽售會。

他怎樣看攝影藝術?

「攝影,不用理會觀眾,是表達個人想法,是freedom of expression。為何我要看你拍的照片呢?為何我不出走看看世界?攝影作品反映攝影師眼中的世界,有多可愛,或有多可憎。」

他引述:「法國Henri Cartier-Bresson有句名言,是決定性的時機,即decisive moment,講出攝影的精髓。這令它超越所有藝術。攝影是世界語言,它不用翻譯,不像詩歌文學。」

「大家都說你擅長光影,有何心得?」記者問。

「攝影是光的藝術,處理底片時,雙手像彈琴,這邊加點光,那邊減點光,像光繪。」

「你覺得自己最擅長的是攝影嗎?」記者問。

「可以這麼說。」他點頭同意,「我看過Cartier-Bresson的自傳,他亦發夢做導演,但發覺不適合自己,於是忠於攝影,結果名傳世界。」

在光影尋覓半生,拍戲嘛,一切是假象,只有票房最真:「拍戲不是個人主義,受投資者、製片人、公司高層、觀眾影響。沒有票房,乜都假。拍壞一張照片?丟了算,電影卻不是這麼容易扔得走。」

他記得,有次他的文藝作品上畫,他到戲院看,只見小貓三四隻。「散場時,有個彪形大漢喝住我:何藩!我是你的fans,但呢齣戲悶到我抽筋。談情說愛,卻連kiss也沒有,純情到咁?不如你退番錢畀我!」

他回憶當天情景,接下去道:「我話,好!我退錢畀你。然後他說,講笑啫,但我們這些小市民,看電影只為眼睛吃冰淇淋,你就整啲咁嘢出來,哭哭啼啼,高深莫測的對白!」

這位攝影一代宗師,隨時代進步,也用數碼相機,更學懂以Photoshop代替黑房。但他覺得,以往在黑房處理相片經歷顯影、定影,然後相片如嬰兒般在黑暗中誕生。這種趣味,數碼年代欠奉了。

撰文:譚淑美 攝影:郭錫榮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Image description 何藩一生傳奇,年輕時是有名攝影師,後來做演員,又做過艷情片導演。


Image description 何藩在上海出生,少年時代來港,為了圓電影夢,讀完書便加入邵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