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萬物皆數據 Think Big Think Big Data專訪阿里巴巴副總裁兼資料委員會會長車品覺

2015-01-16

Image description 車品覺多年來致力於研究中小企業在互聯網的發展,對電子商務未來趨勢有獨到見解,是一名未來趨勢觀察家,實戰型培訓師,專欄作者及創意產品人。

「萬物皆數據,一切你所看到的,如果加以量度都會成為數據。」車品覺(Herbert Chia)雖然認為無所不包、無以限量的大數據將會為我們帶來一個「遍地黃金」的時代,但亦坦言大數據絕非萬能,而看似冷酷無情的數據,在他眼中只要落到真實生活工作的框架和場景中,卻是充滿人性的解決問題方法,他相信唯有人的洞察力與科技的高效能結合,才能充份發揮大數據的潛力。他說:「過去數十年,很多行業走向信息化,未來十年將是數據化的十年,傳統產業包括互聯網將迎來第二春,在原有的生產基礎上,因為大數據應用,產生更高的附加值,這對企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業必須更注重數據,以解決問題為導向來加強對數據的收集、提煉和應用,作為信息科學的延伸,數據技術年代才剛剛開始,產品數據化將是其最為關鍵的特徵之一。」

車品覺在香港出生成長,曾在美英澳洲等地接受西方教育, 新南威爾士大學畢業,後於清華及INSEAD獲得雙碩士學位,先後在 HSBC/PCCW/微軟/eBay 等多家跨國公司任高管職務, 未加入阿里巴巴前在敦煌網曾任CIO及CPO,2010年發起「桑珠助學公益計畫」,並於業餘時間經營淘寶公益店鋪「桑珠貝瑪」,致力於改善藏區兒童教育。因為著作《算勝•大數據密碼》的出版,這位長期致力於研究大數據和互聯網的發展趨勢,現任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兼數據委員會會長,並擔任上海交通大學客座教授、中國科學院大學專家委員會委員等職的大數據專家,不但在新作中為大家撥開大數據時代的層層迷霧,對數據化運營和運營數據的熱點問題做了詳細的解答,為現代商業的發展提供了數據應用的前瞻性建議和商業新範本,還借此機會捐出全部版稅作為雪謙寺重建及其創辦的「桑珠助學」計劃經費。

大數據 (Big Data),或稱巨量數據,指的是所涉及的數據量規模巨大到無法通過目前主流軟體工具,在合理時間內達到擷取、管理、處理、並整理成為幫助企業經營決策更積極目的的資訊。在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Viktor Mayer-Schönberger)及肯尼斯•庫克耶(Kenneth Cukier)編寫的《大數據時代》(Big Data: a revolution that will transform how we live, work, and think)中,大數據指不用隨機分析法(抽樣調查)這樣的捷徑,而採用所有數據進行分析處理,現時的物聯網、雲計算、移動互聯網、車聯網、手機、平板電腦、PC以及遍佈地球各個角落的各種各樣的感測器,無一不是大數據來源或者承載的方式。車品覺認為:「要讓數據產生價值,就是讓更貼身的數據分析框架去解決用戶的實際問題,就需要將有關聯的數據嵌入到產品或者生產流程中,在數據提煉的最後一公里,讓數據在產品中說話。」為了更清楚地解釋大數據概念,車品覺在接受《信報優雅生活》訪問中更特別以李小龍武術哲學和美國空軍傳奇教官博伊德上校戰鬥理論,作出最生動活潑而令人啟發深刻的說明。

Image description 車品覺在《算勝.大數據密碼》中首次揭開阿裏巴巴運營數據的神秘面紗,解密了其數據實踐的「混、通、曬」內三板斧和「存、管、用」外三板斧,對於當今的絕大多數電商企業來說十分有借鑒意義。

LJ :《信報優雅生活》
HC :車品覺

LJ :大數據時代的來臨,給當今的商業帶來了極大的衝擊,許多不諳科技的朋友都表現出一種觀望、迷茫、手足無措的狀態,其實大數據是否真的如此複雜難懂?

HC :以往許多事物東西,我們要很複雜的方法才能計算到,今天隨著資訊科技進步,數據獲取方便得多,令到我們多了很角度去看同一件事情,免卻很多複雜的計算方法,所以有人說因為用了大數據方法去計算而結果居然複雜了,便相當值得懷疑了。像北京是有計算空氣污染度的,當地有40幾個收集空氣污染指數站點,可你會發現就是400度那幾天,便仍有幾個站點平均只錄得每日130度,即是說那個平均數是不合理。以前數據獲取沒有這麼容易,便要用推断方式去求取這個數據,用已有數據來計算沒有的數據,結果自然很不準確。

站點與站點之間其實會有很多別的影響因素存在,譬如空氣中的濕度、交通情況,以至風向,都會影響到空氣污染度,帶來更多變項。然而,這仍不算是大數據,只不過通過一個更複雜的計算方法去改進數據吧。反而在歐洲原來已經有人以手機受干擾的情度來收集空氣污染指數,如此這般,便令那兒每部使用中的手機都成為收集空氣污染指數的站點,那樣計算數據就不需要用這麼複雜了。本來建設更多站點,收集數據越多,計算便越準確,但成本是一個問題,現在以手機為站點,成本自然較低,那就成就了大數據的計算方法。又譬如以往要評價一個品牌,可能要花許多錢去做街頭意見調查,現在很多人都喜歡通過網上表達自己的意見,品牌要知道用戶對其評價便容易多了。關鍵是數據的獲取容易了,各行各業其實都要認真考慮一下會有那些數據會令顛覆整個行業,並加以有效的收集、管理和利用。

Image description 阿里巴巴去年將其「11.11購物狂歡節」拓展至全球範圍,成為首個全球化的「雙11」。在這背後,以電商平台、中國智能骨幹網的物流平台、雲計算、大數據能力等為核心的全球化生態系統已經初步建立。

LJ :依你所言,大數據其實關係到社會萬象,現實處境千變萬象,但只要我們看清楚其規律的時候,卻仍可以充份掌握它的態勢,我很欣賞你在新著《算勝•大數據密碼》中一開始便講李小龍的功夫、講賽馬,讓害怕數字或計算的讀者更容易進入大數據的天地,起碼李小龍自成一套的功夫理論就簡單易明得多了,譬如李小龍經常掛在口中的”Be Water, My Friend”,水既可以是流體,也可以是水蒸氣或冰,很生動的表現了他不拘一格的功夫哲學,大數據又是否也是同一道理呢?

HC :一切你看到的,如果加以量度都會成為數據,從原理來說,數據就好像是水。換言之,如果你將一堆數據置諸不同在環境中,它就會解釋環境中各種變化,好像你將水放在不同容器中,它就會成為這個容器模樣。同樣地,如果數據形容一件物件的話,它也可以很鮮活地將物件特質表現出來,但要是物件沒有了,數據也就不存在,亦變得毫無價值。所以數據一定要有目的,譬如要去描述出這個杯,只要能用數據很好描述出這個杯子,我就能複製出這個杯子。大數據最特別之處就是一切皆可以見到的事物,只要你願意去量度,它都會成為數據。而這些數據,如果我能跟自己將要做的決策鏈結起來的話,就會成為決策的根據,並從而促成相關行動,而由形成數據、作出決策,以至落實行動,這個輾轉過程無論成功與否,到頭來又會回到一個新的起點,讓人可以檢討所收集數據好壞對錯,再由此而形成一個新的循環。

為什麼會以李小龍的功夫為例子呢,因為在大數據裏便有一個同樣廣為人道的傳奇概念。提出這個“OODA環”理論的人的身份非常之秘密,據說是美國空軍打伊拉克時的一個參謀空軍上校博伊德。他曾經是空軍教練,很多人說他在空戰中從沒有死過,因為他在模擬測試下所駕駛的戰機從未試過被打落,而根據由他訓練出來的許多空軍機師點點滴滴透露,他的戰鬥理論可以概括為” OODA”,第一個O是 “observation”即數據收集,第二個O是”orientation”即定位分析,第三個D是”decision”即決策,第四個A就是”action”動作,合起就是” OODA”。

整個概念的關鍵尤其在於”orientation”,因為你做一件事情,你不會只靠一個數據收集點的,你需要的數據收集點越多越好,然後將收集得到數據疊層,將存在關係的數據放在一起,加以梳理並摸索出它的規律,最後才作出決策。那些美國空軍機師依此首先就要“observation”觀察對方戰機型號,譬如對是方米格戰機,如果大家在45度位置下同時作出完全轉身時,它只要14秒,而美國戰機則要18秒,那麼我要是與它一起轉身便必死無疑,所以經過”orientation”之後的”decision”即決策就是「千萬別轉身」,這個時候只能做加速。要知道這是美國空軍機師在高空剎那間作出生死存亡決策,要在這個” OODA”的循環,在這四個詞之中不斷轉動,中間不斷去發現錯誤並修正行動。

當我深入研究這理論時便發覺,原來今日的博擊運動中已有不少人在運用” OODA”的戰術。因為我也有學習劍擊,我發現其實博擊與空中戰鬥非常類似,像李小龍的功夫有許多假動作,他做假動作不是為了打對手,而是為了收集數據,然後計算你的反應,看看如果這樣打你,你的反應會是怎樣,再加以計算然後才真正決策出手。現在我們營運大數據其實亦不是靜態的,雖然我們常常說收集數據,但它們都不會是靜態的,因為你的每一個行動都會影響數據變化,譬如我今天說紅磡隧道大塞車了,其實我下一個指令就是要在15分鐘後再看一下,是不是很多人聽了我的話轉向另一條隧道,那麼此時的數據便已起變化了,所以有時我們不只在收集數據,更聰明的做法甚至是去影響數據,我以李小龍的功夫博弈為例子,因為大數據往往也是博弈出來的。

Image description 阿里巴巴將旗下「淘寶旅行」升級為全新獨立品牌「去啊」。「去啊」將成為阿里巴巴集團旗下航旅業務的新名字,在手機應用程式則名為「去啊旅行」。品牌邀請「麥兜」作代言人,手機應用上推出 「行程服務平台」,並提供酒店後付、旅遊寶、機票預售等多種創新服務。

LJ :中國傳統武藝很講究套路,像什麼虎鶴雙形拳,都其有一個特定程式的。李小龍的截拳道或博擊功夫就不同的了,是隨時變幻。

HC :所以數據也是千變萬化的,正如詠春拳的「問手」就是用手來“observe”即收集數據,然後就作出攻擊決策,所以有人認為現在的”Business Intelligence”更貼切的便應該形容為”Action Intelligence”,因為收集數據的目的就是為了服務你的決策和行動,所以” OODA”也可以反過來解釋為”ADOO”,因為要有更好的”action”,就要做好”decision”,要做好”decision”,便得有好的”orientation”, 要有好的”orientation”就要靠做好“observation”即數據收集。前者旨在解決問題,後來則從問題出發而尋求解決方式,其實就是同一件事情,所以亦有人認為美軍這個” OODA”可說等同於真實數據中的《孫子兵法》了。

LJ :放在今日商業市場,像你置身的電商行業的競爭環境,也就每天都在這樣互相搏擊了,但假如大家都在用” OODA”這套方法了,那又豈不是彼此都沒有戰略優勢了?

HC :其實搏擊也好商戰也好,如果我要贏你,只有一個可能性,就是你的決策就在我的決策之內,你的” OODA” 就在我的” OODA”之內,那我一定贏你,但怎麼樣才能做到呢?答案就是我由收集數據開始已經完全吃定你,甚至乎我會特意漏些數據給你,讓你看錯,對嗎?這就是打仗,現實裏的伊拉克戰爭就是這樣,用錯誤的數據去干擾你的決策數據。

LJ :我想在阿里巴巴這個平台就很合適發揮大數據了,阿里巴巴本身就是一個很有博擊味道的機構了,生意的性質本身就很富博擊色彩,我聽說,你加盟了沒多少,老闆馬雲就付以重任,叫你不僅要研究數據化營運,還要想想怎麼營運數據。營運數據不但是幫自己企業更高效地營運,更要將自己的數據同人分享,但好像剛才這樣說,我本來是要用數據對付競爭對手的,現在反而要拿出來同人分享,甚至將其變成一個產品推出市場,這會不會也是一個戰略佈局呢?

HC :今日世界已非往昔那種你死我亡的經濟年代了,尤其在商場上,大家便往往是競爭對手也是合作夥伴,而整個大數據概念有兩點非常重要,一是「分享」,其次就是「透明」,假如沒有此兩點,整個大數據就廢了,所以既競爭亦合作這將是未來商業經營格局。其實以「博擊」為例子只是為了方便解釋,而人類的購買行為本身便也是一種是「博擊」,人多複雜啊,怎麼會喜歡這樣東西,怎麼會不喜歡那樣東西,我們要怎樣才能滿足這些消費者,這本身就是一種博奕,李小龍只不過啟發了我們原來” OODA”是可以這麼靈活的。

LJ :談到數據分享或數據透明度,其實大家也很關注數據私隱,尤其是現在經常都會傳來互聯網上個人私隱泄漏等新聞,現在大數據營運如此影響深遠,有關企業在數據安全上又應該有何作為呢?

HC :我覺得每一件公司是否適當運用工具去服務客戶,客戶自己懂得看的,一家公司是不是適當地運用自己的資源,其目的是不是令到消費者更滿足、更滿意,大家是有目共睹的,並會有越來越多消費者會以此為選擇標準。對於顧客來說,如果大家真的信任某家公司,他們其實是無所謂的,只要你能為他們提供更佳的產品和服務,大家都願意付出更多數據,關鍵是彼此間有沒有共同利益,而不僅僅在於數據收集,分享、透明之後,大家都有利,那就不成問題了。

LJ :大數據會將帶來一個時代變革,政治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1883-1950)有「創造性破壞」之說,大數據顛覆性的變革,會否帶來很多失業,像資訊技術落後的人追不上時代就慘了,對此你怎麼看?

HC :其實很多像我們這個年紀的人都有過這樣的想法,譬如個人電腦出現,手寫年代過去了,大家就怕不再有工作機會,今日IT的年代已經到了許久,傳統職位無疑少了許多,但經濟轉型,亦帶來許多新的就業機會,我覺得用一個美好的看法来看,不是所有的變革都是破壞性的。

LJ :其實大數據都是慢慢形成,不是一天發生的事情,好像幾年前,大家便仍興志勃勃地談著”Business Intelligence”,其實大數據與此是不是都是一脈相承而演變出來的呢?

HC :這既是一脈相承,卻也是一個負累,因為”Business Intelligence”是在20年前發明的,其做法很多東西都是以數據為根本,但卻存在一個弊病,就是其構思始終不離由一個中央部門去幫其他的部門,今天大數據便往往都在將”Business Intelligence”或BI打散,大數據營運企業不再會有BI的了,而是每個部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數據分析能力,變革令大家取得更多工具去做出更好的分析。大數據要旨在於解決問題,是針對過往統計數據不能夠解決的問題,現在以更多更高質量的數據去加以解決。它可以追溯至幾年前很多人在用雲計算或所謂的「分佈式計算」,令我們計算能力突飛猛進,加上儲存成本減低,令數據收集、儲存和分析能力大增,才促成大數據的興起,而這只是有三、四年間的事情,在此之前,你是查不到”Big Data”這個字的。

Image description 可連接手機APP智能音響燈,體現出產品數據化的大趨勢。

LJ :你認為是不是大數據思維是不是每一個企業家、管理者都應該有的?

HC :我現在經常為中國一些高等院校舉辦的總裁班講課,便經常會向學員提問,要他們看看問題是否可以用數據解決,而如果這個世界數據都可以獲取,你想要獲得什麼數據才可以幫到你解決問題。之前情況是只要你懂自己的行業,然後有邏輯推理,這就足夠了,今天整個環境變了,情況是今天存在的數據比以前多了很多倍,有些數據甚至你以前根本沒有想過,譬如過往怎麼會有人無端端說我喜歡你的品牌呢?但現在就有人無端端在網上面發表意見。由此可見,數據多了,許多以往夢寐以求的數據終於出現,而這又會否改變你的思維和決策?譬如日本福島地震,第一個報告地震的是Twitter,而不是國家氣象局講有地震,在地震發生兩秒後Twitter上已有人講地震了。

LJ :許多人認為收集數據會好繁瑣、成本好貴,但你在《算勝•大數據密碼》書中提到看一家酒樓生意好壞,原來問一問其門口那個報紙攤檔便可以知道,這個都是大數據裏面的一個收集數據案例,似乎數據其實是隨手拈來,那麼生活中是不是存在許多這樣的方便數據,只不過我們都沒有留意吧?

HC :生活中無疑存在許多方便收集的數據,只不過你未必能以此作出”orientation”即定位分析,而其準確度又是否足夠讓人作出適當決策以至行動,這些數據必須準確並持續,就是說這件事情必須是一種常態,不能就是今天準確,明天又不準確,否則又怎能作為決策和行動根據?現實是不是所有數據都可以隨便應用的,我們現在握有數據算儘管多,但當我們獲取這些外部數據時其實含有很多噪音或”noise”,處理它們的成本可以很高。

LJ :不過,你書裏也都有講,處理大數據是不是應該放下投資回報ROI的想法呢?

HC :那就要看你的ROI看的是長線或短線了,最短的ROI就一個click,只看這個click賺不賺錢而已,最重要你會不會看長中短線的ROI,我認為從大數據來說,是應該注重長遠的ROI。

LJ :根據你在書中提及,從數據化營運到營運數據,數據本身也可以成為就是一盤創造利潤的生意。

HC :這個是理想,譬如美國的Acxiom公司便是是幫助企業利用資訊創造最大價值的領導者,他們通過發展商業智能和數據庫行銷,為客戶策劃和執行行銷解決方案。他們就是在街外收集各種數據,然後將之提煉再成有用數據,供應予不同的企業客戶使用。

LJ :你在書中又提及隨著類似谷歌眼鏡等穿戴式設備的出現,人和數據將真正融為一體,那麼這方面的數據化產品相信也會大有所為吧。

HC :就好像有次我在台灣出席一個專家論壇,那主持問我:「下一步大數據會怎樣?」,我只能回答:「我怎麼知道呢?」我覺得今天大數據只是一個雛形,然而,當萬物皆為數據的時刻到來時,更多商業發展的新機會將會出現,數據將為我們的生活做出更好的判斷,比如,什麼時候最適合吃飯、什麼時候身體疲憊適合睡覺和什麼時候記憶力最好等等,這些都能通過數據來預判。甚至當獲取充份數據後,數據就可以告訴我們此時此刻應該做些什麼,以及應該採取的最佳策略。也許,那時決定人是否聰明的指標,已經不是大家的智商,而是大家擁有什麼數據了!大數據時代已經揭幕,並且將是一場風暴,一切你可以見到的數據將會越來越多,數據可能有限但對衡量它們的維度卻是無止境的。

LJ :如此說來,大數據對我們的生活可真是影響深遠了。

HC :不過,大家也毋須將大數據太過神化,因為你越是將大數據去神化,越是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麼。其實我們做大數據的人自己知道,很多數據裏面還有很多斷層,我們還需要繼續做好。事實上,不是所有事物都與大數據有關,不是所有數據問題都是大數據問題。如何一件事不用大數據可以解決,用現成數據也行,那為什麼要用大數據呢?

LJ :你這次出版專著《算勝•大數據密碼》,主要是為了替雪謙寺重建和你發起的「桑珠助學公益計畫」籌募經費,其實你是否也用上大數據去推動公益?

HC :我相信這與大數據沒大關係,記得2013年,一個朋友把幾百個羽絨睡袋捐過去「桑珠助學公益計畫」贊助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學童, 那陣子甘孜天氣忽然從十幾度下降到零下幾度,當時我們正在發睡袋,你不知道我那個心情有多溫暖。還有一次,我們給學生捐衣服,恰好少了一份,有一個學生沒拿到,他哭得很厲害啊。當時我們把自己身上的衣服脫給這個孩子,他都不肯要。你就算給他身上的茄士咩也沒有用?他不要茄士咩,小朋友不開心,因為他要的是公平。所以說,做公益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計畫得很細,專業地去做很重要,不然幫助不大還會傷到孩子。做公益第一重要的其實是愛心和專業。

不過,話說回頭,大數據對公益亦的確會有積極作用。譬如現時在美國便有一個很好的計畫,透過研究世界各地的土壤、水分和種植情況,然後決定某地最佳種植方法和對象,因為全球糧食短缺,我們好容易會有饑荒,所以一定要讓種植科技化起來,而大數據對此便很有幫助。此外,大數據在醫學研究上亦極具價值,現時很多癌症研究都與大數據有關,譬如當我們知道某種白血球可以殺滅癌症,其配對研究就可以用大數據去做篩選了。所以大數據在有關方面的應用便都是人類的福址。

Image description 車品覺多年來致力於研究中小企業在互聯網的發展,對電子商務未來趨勢有獨到見解,是一名未來趨勢觀察家,實戰型培訓師,專欄作者及創意產品人。

LJ :在你剛才說到的那個” OODA”理念中,我覺得那個”orientation”即定位分析對人生走向其實亦很重要,譬如充分的教育和知識便是人生最好的”orientation”,你發起的「桑珠助學公益計畫」便旨贊助甘孜小朋友的教育,但讀過你的新著《算勝•大數據密碼》,我才發覺你以前也是個壞學生呢!

HC :我不是一個很正常念完書的人,曾經有機會讀好書不讀,後面才浪子回頭,一路跌跌碰碰。如果不好運現在應該在路邊幫人修車或在廚房給人炒菜,甚至做了黑社會。我大學畢業時,老爸都哭了,感覺這個孩子是給救回來的。所以現在我深知讀書對於大多數人說有多重要,那是他們進入社會的門票。而現在,我看人家是連念書的機會都沒有,心裏覺得這個世界太不公平了,而這大概就是我與甘孜這群孩子結緣的原因。

不過,我們亦得明白一個有教育的人不一定是一個好人,所以一個人在接受教育的同時亦應該學習怎樣去做一個好人。我覺得自己最幸運是有一個很的外公,他是很有名的慈善家,一生人做了好多慈善的事情,所以當我時運不濟時,便往往都會想起他,外公為我立下了一個好的模範,如果大家都有如此一個好長輩,要算有天走錯了路都不難回頭。但以另一角度看來,世上又有那個人一開始就走對了路呢,實情是當他以前越是走錯路,到他走對了路時,便越可能更有價值,所以我覺得不要這麼早看死一個人了,有些人大器晚成,會經歷一些不好的事情,反而更加珍惜自己,更加喜歡幫助人。譬如在人生路上便有很多人幫助過我,我曾經問幫助過我的人:你覺得我可以怎麼報答你呢?他的答案就是:你幫回其他人吧。所以你遇到好人,你就變成好人了,我覺得就這麼簡單。

我現在做公益能夠幫到那些小朋友,見到小朋友很開心,自己也很快樂,至於付出跟收益是否成正比已不用計算,因為對我來說我已經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總是有收穫的。只要你能夠令到緣分更好,一切就會更好。人生下下都要「算勝」是很痛苦的。

後記:

《算勝•大數據密碼》是車品覺為了替替雪謙寺重建及其發起的「桑珠助學公益計畫」籌募經費而出版之專著,圖書個人所得全部捐獻出來。車品覺在中首次揭開阿裏巴巴運營數據的神秘面紗,解密了其數據實踐的「混、通、曬」內三板斧和「存、管、用」外三板斧,對於當今的絕大多數電商企業來說十分有借鑒意義。此外,他在2011年亦在淘寶開設了「桑珠貝瑪」網店,以義賣佛珠和茶葉來資助「桑珠助學公益計畫」,此舉不但得到國內電商業界眾多行家支持,也得到阿里巴巴破例允許集團高層參與經營淘寶網店。「桑珠貝瑪」網址為:https://tb.cn/POINT?backurl=https://item.taobao.com/item.htm?id=43197098901&spm=a310v.4.88.1

(文:Patrick Chiu,圖:Ben Tam,阿里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