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全方位遊客滋擾

2015-03-03

Image description 遊客太多,迫爆旅遊景點,不單令美景失色,造成當地人不便外,還隨時出現人踩人意外。

農曆年假是香港最好的日子。百業暫停,道路暢通,少了空氣污染。街上少了內地遊客,他們大多回鄉度歲去了,少了喧嘩、吵鬧、擾攘。港人情緒也舒泰得多。

全球化時代,不只香港,歐洲各國都備受遊客的困擾。無論經濟是好景與否,遊客都不斷增加,全球旅遊業彷彿不會受經濟下滑的打擊似的。遊客可能減少停留的日數,花的錢可能少了,但總是會來。旅遊是否沒有需求彈性?不知經濟學家對此有什麼高論?怎麼解釋這個現象?

世界旅遊組織(World Tourism Organisation)估計,到了2030年,全球遊客會高達18億人次,比起2010年增長接近一倍。港府年前公布的《香港承受及接待旅客能力評估報告》就預計,十年後的訪港旅客數字,將會比現時增至超過1億人次。《金融時報》的專欄作家古柏(Simon Kuper)指出,單是荷蘭的阿姆斯特丹,2013年接待遊客逾840萬,是1998年的兩倍。威尼斯更誇張,年均遊客達2,000萬,該市人口只得25.6萬。計人口比例,威尼斯的遊客「災難」,遠比香港嚴重。

中國遊客:名店區發惡

難怪已有評論說:不少歐洲名城已經被遊客「佔領」了。平日在城中,只見遊客臉,只聞遊客聲,難見本地人(除了做遊客生意的本地人)。昔日,當一些城市的市中心地區被外來移民「佔領」後,本地人便遷移去市郊。

日後,不知蜂擁而來的遊客,會不會將本地人迫遷到城外呢?事關現時各名城的「景點」全部變成「旅遊景點」,本地人要分一杯羹,愈來愈難;你想去看林布蘭的博物館看他的畫,裏面由朝到晚都有幾十個旅遊團在內。

阿姆斯特丹的安妮法蘭克館(Anne Frank House)亦全日水洩不通,擠滿來拍照的遊客;著名一點的餐廳、酒吧、咖啡店等,經旅遊網站介紹,本地人休想染指;乃至公園、街道也擠滿遊人,本地人要悠閒舒適的散步,已成奢侈,有待非旅遊季節。

如今,每逢大假,一些歐洲名城的本地居民,都紛紛離城而去他鄉作遊客。巴黎人去了柏林,柏林人去了羅馬,羅馬人去了巴塞隆拿。為了避開遊客,惟有自己也做遊客!現時,不少居住在「旅遊名城」的富豪已陸續遷居,免受騷擾。威尼斯輿論更提議:向遊客收取「入城費」,寓禁於徵,既可控制遊客數量,又可豐潤庫房!

近年,內地遊客備受港人討厭、揶揄、聲討。他們一旦出洋相,消息便在社交網站瘋傳。可是,不少英、美網站,看其舉辦的「最討厭遊客」選舉,內地遊客雖然名列前茅,但竟尚未名登榜首。無他,中國人頂多在名店購物時發惡發癲,但起碼他們晚上會乖乖回酒店休息睡覺。

英美遊客:醉酒隨街嗌

Image description 意大利名勝威尼斯每年的遊客達2,000萬人次,但該市人口只得25.6萬。

二戰以後,長期名列「最討厭遊客」榜首的依然是美國遊客,其次是大不列顛遊客。蘇聯解體後,俄羅斯遊客亦臭名遠播,之後才到內地遊客。

美國和大不列顛遊客是全方位發癲的——例如有遊客在巴塞隆拿街上全裸遊蕩──尤其在夜晚,喝得半醉,便聚眾放蕩形骸:四處高聲唱歌、吵鬧有之;醉酒打鬥、隨地嘔吐有之;佔據市中心的通衢大道開通宵派對有之;鬧到倦了,躺在路邊、倚着牆邊和街燈,倒頭便睡……活生生一幅末世頹廢的浮世繪!

遊客多,酒店、賓館自然增加,否則遊客在哪裏住宿?古柏引述他的同行荷蘭新聞工作者Frits Abrahams所言,阿姆斯特丹已經不斷「酒店化」(hotelisation),但興建酒店的速度追不上遊客增長的速度,許多居民把握商機,將住宅改裝成平價和中價酒店或民宿,遊客(尤其是背囊黨)毫不計較,省點住宿費更好。

如此一來,遊客便不只集中在旅遊區,而是遍布全城,加上各種文化、消費場所,都遭遊客「佔領」,像阿姆斯特丹這樣的小城市,便可能變成酒店城。

正如阿姆斯特丹市長Eberhard van der Laan警告,長此下去,阿姆斯特丹終會變成「為遊客而非本地居民而設」(a city for tourists and not for inhabitants)的城市了!

[email protected]

撰文:占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