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博客張錦滿:病人老人戲演台上

張錦滿 | 2015-07-03

Image description 網上圖片

香港話劇團演出法國Moliere莫里哀(1622-1673)的《La Maladie Imaginaire蠢病還須蠱惑醫》,散場時,節目場刊很多都留在座位上。觀眾沒帶回家細看裡面內容,實在可惜,他們錯失了舞台上沒提供的重要訊息。

曾旅居法國9年的台灣盜火劇團團長謝東寧在場刊說,莫里哀經常嘲弄醫生,寫過《飛天醫師》、《不由自主的醫生》、《愛情醫生》等劇本,而他51歲死在自己首演日的《蠢病》,則是他諷刺醫生的集大成之作。

話劇團藝術總監兼此劇翻譯陳敢權也在場刊裡說,1998年話劇團曾搬演該劇,譯作《贛病夫妙計試真情》。17年後的今天,他重演該齣戲,為甚麼?為了要突出劇中的意大利commedia dell’arte(即興喜劇)風格,所以特別邀請意大利即興喜劇權威、能講流利意大利語、演藝學院表演系主任Peter Jordan來執導。此外,他也為了要表達此劇的「宇宙性」,認為「其簡單而荒誕的鬧劇形式,在今天香港社會也絕不過時」。

如果沒看場刊,便不會知道該劇重演的意圖。

當然,所謂意大利即興喜劇是甚麼,在我看完之後,老實說,並不知道多少,然而我會肯定Peter Jordan努力過。
此外,陳敢權以1673年《蠢病》裡只懂放血和灌腸的不學無術醫生,來揶揄今天享受崇高地位的香港醫生,並不擊中重點。現時香港醫生特殊在,就算醫療失誤,也不會被召上法庭,近期破例被判罪者,只是美容醫生而已。但陳敢權畢竟當了唐吉珂德,做了想做的事,我豎大拇指。

香港話劇團演員像公務員,熟練,不犯錯,今回由Peter Jordan來指導此劇演員,減少穩陣所會帶給觀眾的油膩,感覺上爽趣,而此劇也變得可觀。
*******

今天香港話劇觀眾以年青人為主,中英劇團卻搬演以老人院為題材的賴聲川劇本《紅色的天空》,並在葵青劇院演出8場,大膽。看場刊裡導演的話,想不到年輕方俊傑會說:中英劇團讓他圓了由來已久的心願。

方俊傑如此鍾愛賴聲川版本的老人院故事,我猜,或許是因為他得到靈感,要在香港實現他自己的版本。

他依循賴聲川的套路,把平日在地(也就是香港本土)的家常事情,例如提到香港區議員,表達得新鮮甚至有趣,而最重要是,表達時不帶任何老土氣,也不說教,並要能衝破地域,可被國際觀眾接受。

賴聲川編寫的情節都很短,幾句話,一、兩分鐘便成一段戲。可是,該些短小片段卻抓得緊,環環相扣,不會讓觀眾失神、失去重心。另方面,演員唸台詞像講話,從不帶激動情緒,沒有要咬牙切齒、青筋怒現,而且也並非面對面來說。賴聲川劇本便這樣輕薄短小,卻又吸引觀眾看下去,實在是功夫。

今回,五男四女演員,皆屬年輕輩,而都沒刻意化老妝,此外,其中多位還扮演多個角色。導演如此安排,刻意製造「疏離」、「變化」戲劇效果,完全不容許婆媽感覺出現,也令劇情發展爽快,多點趣味。

我要特別一提佈景設計賴妙芝,在結尾一幕造出強而有力的意象,在舞台中央立了棵大樹,所有演員在樹下遠望紅色天空,顯示光明的未來,溫暖人心,該個畫面會感動到觀眾。

方俊傑過去導演的戲,我看過多部,《莎翁的情書》、《Q畸大道》和《最後晚餐》,中規中矩,而《山羊》和這部《紅色的天空》則在水平之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