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博客顧小培:肥的積聚

顧小培 | 2016-04-27

Image description

《幼學故事瓊林》〈飲食篇〉,開宗明義:「甘脆肥膿,命曰腐腸之藥。」這裏面的所謂「膿」,乃是指腐爛;香港食家有「肥燶叉燒」之說,「燶」解作燒焦。兩者不一樣。肥之中帶一點點焦,自可令叉燒更「香口」,但禍不在燶,而是在肥。

肥膏,也就是脂肪,雖然沒有毒素,但過多則有害。食物中的三大成分:澱粉質、蛋白質和脂肪,都必須經「消化」,即是「折斷和分解」,才能被身體吸收;吸收包括搬進血液,送往全身。澱粉質經由唾液中的「澱粉酶」分解為雙糖。胃分泌的「胃蛋白酶」能把蛋白質分解為很小段的肽。至於脂肪,它不會被唾液或胃液消化,而只能在小腸中被「胰脂酶」轉為甘油和三條「脂肪酸」,是所謂「三酸甘油脂」。血管內壁的內皮細胞,利用一個叫「脂肪蛋白脂酶」的酵素,把「三酸甘油脂」分解成為甘油和脂肪酸,後者可被細胞吸收,用作原料,造出對身體有用的能量。

脂肪細胞尚有另一個機制,能把血液中的葡萄糖,也轉為「三酸甘油脂」,再以後者的形式,儲存下來。首先,葡萄糖被轉為「乙醯輔酶A」。繼而有一個叫「丙二醯輔酶A轉移酶」的酵素,將兩個乙醯肉鹼連在一起,成為「丙二醯輔酶A」;後者串為脂肪酸,再進一步,被脂肪細胞的一個「二醯基甘油/醯基轉移酶」轉而成為「三酸甘油脂」。血液中的三酸甘油脂,可被脂肪細胞吸收。

與此同時,血糖引出的胰島素,會把一些身體本來有的「前脂肪細胞」轉為脂肪細胞,於是多了倉庫,可以把那來自血糖的「三酸甘油脂」儲存下來,不致於浪費。但同時,因為有了愈來愈多的脂肪細胞,人便趨向發胖了。

填滿了「三酸甘油脂」的脂肪細胞,會分泌「脂聯素」,令肌肉細胞表面「胰島素接受體」的數量減少,再而減低肌肉細胞「接受」葡萄糖的功能。結果,肌肉細胞不能有效地吸收血液中的葡萄糖,以致血糖份量上升;形成的,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