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博客Duncan:少年滋味 音樂和成長有沒有必然的關係

Duncan Lau | 2016-06-14

Image description

張經緯導演的新片《少年滋味》上映,很容易讓人拿2009年的《音樂人生》來比較,因為都是以音樂為背景,卻反映一個人的成長經歷。音樂,對一個人的成長有多大的影響,有多深厚的意義?

我們這一輩,很少同學去學樂器,簡陋的音樂知識是從學校的音樂課學來的,大部分已經退還給老師。學過什麼已完全無印象,只依稀記得幾首英文歌,如《Blowin' in the Wind》和《Today》之類。其他的,都是在電台,電視或街外耳開目睹而來。上到中學,開始有人彈結他,也有不少人願意學,但原因可能只是為了識女仔。學校的課餘活動多是自發性,像無線電學會,橋牌學會等,也有結他學會,甚至中樂學會,但我們這群好動的,要我們在下課後仍留在班房或室內,等於留堂受罰,絕不甘願,敬而遠之。

學校每年都有歌唱比賽,但絕不關我們事,只會作一個觀眾,反正不用上課,也不抗拒。好像是中二或中三時,因為班主任的一意弧行,要求全班參加合唱。抵抗是徒勞的,反正練習用了上課時間,我們便樂見其成,不介意濫竽充數。不過,參加了第一次之後,一班幾十人,氣宇軒昂,眾聲喧嘩,感受到一同合作完成一個任務的滿足感和成功感,在我們的學生生涯,留下一道不能磨滅的印記。特別是在中五那年,大家心知道是最後一次,此後各奔前程,不知何日再相見,少不免灑下幾滴男兒淚,但那份兄弟情懷,深深記得,銘記一生。

至於自己音樂口味的探索和成型,都是在青春期那追求與眾不同的動機開始的。要顯示自己的獨特,往往針鋒相對,越流行越避忌,甚至學着批評種種的不濟,墮落和糜爛,以自高身價。更特別喜歡跟所謂當權者如父母師長對着幹,他們不喜歡的,覺得吵耳的,不可理喻的,我們偏偏日播夜播,撐到行!不過,那是反叛少年的必經階段,建立自我的一種手法,這就叫長大。還應該加一句,我們的音樂旅途都是朋輩影響朋輩,父母的影響是近乎全無。

Image description

今天的少年,接觸音樂和學習樂器的年歲必定比我們那輩早得多,那得力父母們怕輸在起跑線的心態,如電影中只有十歲的小女孩,已有八級證書,我們那年紀可能連琴鍵也未碰過。雖然那可能是眾多要學習的項目之一,但音樂是肯定要學,為了那些拾級而上的證書,為了一個亮麗的portfolio。小朋友是自願也好,被逼也罷,幾年下來,總有一些真誠地愛上了音樂,甚至有意向這方面發展。但是父母知道後,卻會潑冷水,努力降溫,揾唔到食噃。荒謬諷刺,莫過於此。

從電影所見,大部分少年都從小學樂器,多是鋼琴。環看他們的居住環境,有自己的房間,家裡能放下一個鋼琴,應是中產或以上的家庭。這個其實是顯然易見,學習樂器的費用,不是隨便每個家庭可以負擔。而當中兩個少年便較不同,因身型巨大,自小被欺凌的凱婷,雖然有提到她在學校跟同學學打鼓,玩的是Beyond的歌,不是那些被稱為正統的古典音樂,而且也不知有多認真。影片焦點在她成長時不斷受欺凌,她不斷逃避。而另一位在青海出生,六歲才移居香港的華仔,同樣面對受欺凌歧視的問題,片中甚至未提他有沒有學樂器,倒受他強烈要求而拉隊到青海拍攝他的生活片段。看完那段,也不難理解,正如他外公(抑或爺爺)所說,他是家族九代單傳的男丁,在家裡是熊貓,即是國寶。相比在香港受歧視,自然舒服得多。不過他也明白,香港帶給他的機會,香港人的身份也令他在家鄉受女孩歡迎。

我看的一場導演張經緯和製作團隊有出席影後座談,其中談到在一萬位青少年參與的「普Teen同唱萬人音樂會」中,挑選數十人,最後剪輯剩下九人,當中的考慮是包含不同背景的人,不同band別的學生。如果這是事實,我只能了解為,不同階層的人,對音樂便有必然的取捨。面對生活,欺凌歧視,標籤和尋求認同之間,音樂可以是遙不可及的事。原來音樂,已出現貧富懸殊,活生生在我們面前攤開。我知道已有熱心人士組織起來,義教音樂和不同樂器,讓基層小朋友可以接觸音樂,擴濶視野。卻有聲音指音樂對基層小朋友未必是最需要的,這種功利主義的思維,正是音樂、教育以及文化藝術逐漸變質的原因。

Image description

現代的父母都比較緊張子女的教育,但太着眼於物質上的支援,要琴有琴,要老師有老師,但總欠缺跟孩子一同學習的時間。最多只是在旁督促,以企業管理形式,make sure things get done,沒有遺漏。很少會跟子女交談,以輕鬆或正經地分享自己的經歷。我想起傅雷老先生,大家看過《傅雷家書》,便明白一代鋼琴家是如何鍊成。我知道將傅雷老先生跟一眾尋常家長比較,是極不公平,但重點是,家長們有沒有參與小孩的學習過程。分享自己以前學習時遇到的困難和如何克服,談談貝多芬在寫那曲的背後故事和時代背景,什麼趣事軼事,都比全程只作監控狀態,有益有效有建設。

電影以音樂掀開序幕,其實深層次在談教育,而且更適合為人父母者觀看,因為諷刺地,除此以外,少年人的心底話,很難被聽到。我可以想像,即使他們鼓起勇氣和父母談,兩句下來,已被打斷,快啲練琴,快啲溫書。片中十歲的小女孩一句「就算奴隸也有抬頭看天空的自由」,令很多人留下深刻印象。但最可悲的,是有些人明知頭上有一片天,卻無暇,或根本不bother,去抬頭看一眼。

影片以Brian高唱一曲《This Little Light of Mine》作結,據導演透露,當時他們已做完預期的錄影,已在收拾裝備,但Brian突然情不自禁,引吭高歌,觸動製作團隊,馬上再set up器材拍攝。而事後,他們更花上兩個月的時間為這段作音樂加工。而這個結尾也正好點出,不管是音樂、成長,甚至人際關係,都需要空間,能發揮的空間,自由的空間,才有機會壯大,甚至開花結果。每個人心裡面都有一點光,如果能讓每個人隨心而為,它都會發光閃耀。This little light of mine, I'm going to let it sh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