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博客顧小培:化玄為顯

顧小培 | 2016-07-06

Image description

早幾天與多位好友聚餐。其中一人說他曾患「高爾夫球手」,發生在右臂;之後連乒乓球也打不來,屢醫無效。後來朋友介紹了一位中醫給他針灸。施針後第二天已有顯著進步,再來一兩次,不藥而癒。同桌另一人說:那你真幸運。我也曾有過類似的遭遇,但針了8次都全無反應,最終只好放棄。

有一個說法。找中醫看病須有「緣」:他能醫好某甲,並不一定能醫好某乙。為什麼?可能是因為中醫診症時缺乏病人體況的具體數據,以供參照。沒錯,中醫學乃是(數以千年計)中國人智慧和經驗的積聚,但只憑模糊敍述和個人感覺,實施時可以有很大偏差。

中醫談及「氣血」。所謂「氣」,可能與他們另一些「經絡」的學說有關。後者也是只可以描述,但無從得見。處於北京的中國中醫科學院,在去年3月2日發表了一篇關於經絡的報告,刊於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

根據這篇論文,經絡可形容為「肌肉之間的縫隙」(Low Hydraulic Resistance Channel);穴位則是肥大細胞(Mast Cell)在其中聚集的位置。針灸之時,針刺激肥大細胞分泌「類胰蛋白酶」;同時引發一種感覺,非痛非癢,是所謂「得氣」。肥大細胞又會分泌神經傳導物「五羥色胺」(簡稱5-HT),以及另一種叫「組織胺」的化合物。除了產生分泌物,「組織胺」的出現,亦導致有關部位的微絲血管舒張,令水滲出。於是有5-HT被水推動,在「肌肉縫隙」(經絡)中移動。

每一組主要的經絡中都具多個、一連串的「肥大細胞集結點」(穴位)。若在這些「穴位/集結點」上有系統地下針,會有多處的5-HT沿「線」移動;從而帶來的效果,能對身體某些缺失達致「治療」之功。

如果這篇論文所述者屬實,應是中醫學一大進步:將一些玄之又玄的形容詞,具體及明確地顯示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