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博客顧小培:白天黑夜

顧小培 | 2016-10-12

Image description 網上圖片

小時候家在長洲,住的地方叫「大菜園」;媽媽養了一窩雞。我至今仍有深刻印象的是:每天早上第一件發生的必然是雄雞的啼聲,把我從夢中叫醒。到底是什麼東西促使雞啼的?我一向不求甚解。昨天閱讀了一篇科學研究報告,才恍然大悟,知道是「黑視蛋白」(Melanopsin)在發功。

原來,動物一般的視力分別有三大類。在光源充足的環境中,由「視錐細胞」處理光線,視力叫「亮視覺」(Photopic Vision)。如果四周黑暗,但尚未去到伸手不見五指的情況,視力會是尚存,但大打折扣。這時候的視力屬「微光視覺」(Scotopic Vision),由「視桿細胞」處理。這兩類視力的「主理」細胞,英文分別是cone和rod。前者數量比較少得多,我們靠它辨別顏色。但後者的敏感度則較高,雖然藉之而感受到的只是黑白度。在較暗的環境中,我們一般不能看到彩色。順便一提:患有「視網膜色素病變」(Retinitis Pigmentosa)的病者,往往夜盲問題非常嚴重,正是因為他們的視桿細胞有凋亡的情況。

除了上述兩類,還有第三種視力,叫「晨昏視覺」(Mesopic Vision),這可形容為介乎「亮視覺」與「微光視覺」之間的視神經操作能力。在1998年之前,科學家只知道那些屬上述兩種視細胞中的「主理」蛋白質,分別是能感受彩色的「Opsin蛋白」、以及負責感受黑白的「Rhodopsin蛋白」。在當年,有兩位名叫Ignacio Provencio和Russell Foster的科學家發現,一些天生沒有視桿和視錐細胞的人,仍然可以感覺到天光和天黑。

在「視網膜」後面的「神經節」,有一種叫ipRGCs(Intrinsically photosensitive Retinal Ganglion Cells)的視網膜神經節細胞,其中包含一種「黑視蛋白」,它們對早上的曙光(屬「藍光」)能有反應。正是由於這個生理構造,令雄雞「看」到曙光,於是喔喔地啼。

不但雄雞如此。候鳥之所以有天生能力可知道「是時候(季節)要起程遷徙了」,靠的也是「黑視蛋白」。每一年,它們都會藉之毅然離開「日短夜長」的家鄉,飛往溫暖的「日長夜短」地域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