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博客Alfred Siu:同舟共濟 vs 咪當我老襯

Alfred Siu | 2020-04-16

Image description 香港是我家,怎捨得失去它,實在極不願,移民外國做遞菜斟茶。《同舟共濟,1990年》

歌神出手,例不虛發。

歌神許冠傑在疫症肆虐期間突然宣佈舉行網上音樂會,由宣佈至舉行只有七日時間,和上帝創造世界時間看齊,果然像神一般厲害。一石激起千層浪,此演唱會迴響之大,超乎歌神以往任何一個「實體」演唱會,相信他也始料不及。迴響當然有褒有貶,褒者多感激歌神出山撫慰港人抗疫期間的鬱悶心情;批評者卻指「命裡有時終須有」、「香港是我家怎捨失去它」的歌聲與時代脫節,加上一女子無端打氣加持,更加添煩添亂。其實香港仍然是自由社會,鹹魚青菜各有所愛,歌神之曲多寫於三、四十年前,聽歌何須太多解讀,難道今時今日聽「帝女花」、「紫釵記」或「萬惡淫為首」也要認同其愛情觀和道德觀?

Text and Photo by Alfred Siu

Image description 1974年《鬼馬雙星》是許冠傑首張粵語專輯。黃霑博士在2003年《粵語流行曲的發展與興衰 : 香港流行音樂研究》論文指:「整體而論,許冠傑真是粵語流行曲的大功臣,對粵語流行曲的興起,有極大的功績。」

筆者是許冠傑歌迷,人生第一次買的卡式錄音帶(當時唱機是奢侈品,大部分人都只是擁有卡式錄音機)正是許冠傑的「天才與白痴」,當時仍未知道有正貨和翻版之觀念,後來,發覺錄音帶收錄了一首「禪院鐘聲」才知道買了老翻。他的電影也從來不會錯過,當然包括許氏兄弟所有作品,其中「半斤八両」也入戲院看過三次(還未有錄影帶和DVD的年代,賣座電影每隔一段時間便映),其首映創造了大約八百萬票房,以當時大約四百萬人口和幾蚊一張戲飛計算,大抵有超過一百萬人次奉上真金白銀入場觀看,其後他過檔新藝城擔大旗之「最佳拍檔」更破紀錄取得二千多萬票房紀錄,差不多一半人口入場觀看,成績可謂一時無兩。

Image description 要學條橡筋箍,要懂伸縮先算大丈夫,若你死咕咕依足吩咐 終於盞聽傑過漿糊。《做人要識do,1987年》

俱往矣,歌神已經年屆七十有多,相信後生一輩對他的認識只限於「聽過佢個名」和「老豆阿媽好鍾意佢」,就如我聽過馬師曾、薜覺先和周璇個名一樣。

許冠傑成為橫跨七、八十年代以至千禧年的樂壇巨匠,主要是其驚人的創作力和個人品格,許冠傑是少數能作、能填、能唱之歌手,其創作歌曲題材豐富,裝諧兼備,難得在偶像派年代亦不顧靚仔形象,經常扮鬼扮馬演出,但唱起情歌或哲理歌曲又一本正經情深款款。歌神創作的歌曲題材千變萬化,其中八三年推出改編自貓王皮禮士利《In the Ghetto》的「木屋區」比「上流寄生族」早三十多年已經關注「跨代貧窮」問題,八七年推出的「封佢做偶像」以男同性戀為題材,若今時今日推出,恐怕已經收到平機會的警告信。此外,他唱出的「做人要識do」和「擦鞋仔」可謂今日仍然適用的職場求生術。

Image description 物慾滿是引誘,如何避免識錯了壞人,即使天天也教訓 始終都擔心。《木屋區,1983年》

有人說許冠傑大學時主修心理學,因此洞悉市民心態,創作一首又一首反映小市民心聲之歌曲(黎彼得填詞也功不可歿),如「加價熱潮」、「半斤八両」和「話之你九七」等,較後期的「日本娃娃」更是諷刺社會崇尚日本潮流神來之筆。其實我覺得許冠傑也是一個市場學高手,他在事業顛峰時期已經很聰明適當控制曝光率,令粉絲對他的新歌和電影更加期待,除了為唱片電影宣傳,許冠傑鮮有無謂曝光,每年隨唱片推出為TVB拍攝「許冠傑特輯」是筆者引頸以待的電視節目,他亦少有參加遊戲節目和商業演出,印象中除接受演唱會贊助外更從來未接拍廣告,是少數從未拍過廣告一線藝人,可見他非常珍惜羽毛,拒絕搵快錢而隨便押上自己的聲譽。

Image description 佢有舖偷雞癮嚇到我週身震,博我冚我最忟,索性蘇哂冷底牌要問 咪當我老襯。《咪當我老襯,1978年》

或許有人認為「同舟共濟」未必啱聽,其實許冠傑有一首歌叫「咪當我老襯」,是否更能唱出他們的心聲?

Image description 佢話無謂替我緊張,只因冇你哋咁正常, 我自細就有著這種傾向,喜歡嘅嘢你未會欣賞 。《封佢做偶像,198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