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果你問我是如何開季(雖然我身為男兒身,但多年來因為工作的關係,亦早已習慣了和女士們一起迎接開季的來臨),我可以告訴你,我會到中環環球大廈的捷刊雜誌店, 翻閱最新的時裝雜誌,透過版面圖文,試圖洞悉當季潮流。
為什麼是捷刊?因為它是全港唯一一家全部雜誌可以讓你任意翻閱的雜誌店,而且主人家王先生更是一位好客而專業的雜誌經銷商,他不但讓你隨意翻閱,同時更會留意你在翻閱的雜誌類型,然後自動自覺把相關相類的雜誌拿到你面前給你介紹。
可惜,我在3月31日之後便再不能得到這種任意翻閱同時開季的快感了,因為王先生決定了在將屆70之年退休。當然,除了退休這個原因,還有好些之前一直是店鋪銷量冠軍的外國雜誌都經歷了無可阻擋的下滑,例如那些八卦類雜誌像《Hello》或《OK!》等,生意是真的做少了,亦多少反映了雜誌閱讀正迎來一場數碼世紀的挑戰。上述的雜誌以前是週末出版,週一二便在捷刊買到,但現在是週末出版,讀者已能同步於網上看到了,還用等兩三日買雜誌嗎?!
唯一感到慶幸的,是王先生今次的決定,真的純然是自己的主意,不像近年坊間經常出現的老店鋪遭業主瘋狂加租逼遷的新聞,王先生是自主行動的,是自己選擇結束這份他自1958年便開始加入的行業。退休後由於閑在油麻地家裡,王先生亦已準備維持有限度的雜誌訂閱配送服務(當然只限地鐵站交收),特別為一些老顧客而為,足見他的念舊和長情。早在去年底捷刊結束的消息傳出後,意想不到的是竟然是在以國內為主的微博上的反應最激烈,香港自身比較流行的社交媒體如Facebook反而較少見到有人觸及。而事實上,捷刊亦已經成為內地從事創意行業的朋友來港必經之地。我便曾經有以前國內舊同事托我問王先生有沒有可能到國內城市如上海或北京開分店,但還是被他拒絕了。我深信還有許多人問過他。
其實我自己亦問過王先生,如果有人肯頂手他的雜誌店來繼續(這個人便是我,我的確曾經有這個衝動啊!),他會考慮嗎?
可能是王先生已經感覺到這人是我的緣故,只見他語重深長的和我說,賣雜誌很難做的,書又重,銷量又跌,賺不到什麼的,得個做字。我仿佛聽見王先生是在說雜誌這一行的前景!?很有警醒的作用,讓我明白到,在每一個年代每一種新舊交替的十字路口裡,如何理順自己的能力長處,然後重新出發,才應是迎接新時代來臨的硬道理。就像開季換季一樣,面前有這麼多嶄新的選擇,但大家首先要做的,便是先搞清楚自己需要什麼,不要為換而換,就像做雜誌一樣,不要為做而做,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