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博客Priscilla:10個2015年 你不能忽視的科技

Priscilla | 2015-01-13

我們的世界,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中。近十年的科技發展,比過去一百年加起來還要多、還要快。現在一個未滿兩歲的小孩,說着似懂非懂的BB話,已經曉得用智能電話上YouTube看兒歌視頻。現今世代,由科技主導。互聯網、移動通訊、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一環扣一環的影響我們生活的每一個部分。科技終歸可改善生活,以下介紹10 個2015年你不能忽視的的科技。

1.大數據

Image description 圖:路透社

還記得《未來報告》電影中,湯告魯斯飾演的故事主人翁逃亡期間走進Gap Store,店中的3D 廣告 billboard隨即向他發出個人化的廣告訊息嗎?隨着數據庫、互聯網、雲計算、流動通訊等等技術日趨成熟,數據正在以每兩年翻一翻的幾何級數速度上升。我們每天發出的短信、電郵、拍攝的照片、視頻、瀏覽網頁的足跡、在Facebook等社交媒體上的like、share和回應、手提電話的使用、購物的紀錄、各個機構、政府保留的資料等等,都是大數據。《未來報告》,已經漸漸由當日科幻電影對未來的預言,走進我們的日常生活。

要解釋「大數據」可能比較抽象,且看幾個「大數據」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例子:

Google Translate:翻譯對於Google來說不是一個語言的問題,而是數學問題。Google Translate團隊基本上全部都是電腦科學家出身,沒有一名語言學家, 他們甚至並不擅長語言學習。Google運用「大數據」的方式去進行翻譯,給系統生吞活剝啃下各種不同語言的文本,例如書本、網頁之類,然後不斷把不同語言的相同的的內容進行比較、優化,達到翻譯的目的。索引全球網頁的 Google 還能夠依靠互聯網上已經存在的翻譯內容改善自己的翻譯系統。

網購的個人化促銷:假如你曾經在亞馬遜等網站購物,你應該見過這句: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和收到過網站根據你的購買和瀏覽習慣為你度身訂造的促銷電郵。以亞馬遜為例,它們有超過三分一的銷售是來自以數據為基礎的個人化促銷。

2.雲計算

Image description

谷歌高級副總裁Urs Holzle,出席去年三月一活動時指出,主要的雲服務收費會下調。
大家對「雲計算」這個名詞應該不會太陌生,我們每天使用的 Google搜尋引擎、Gmail 之類的雲端電郵信箱、Facebook等社交網絡,Instagram等網上相簿、Dropbox、Evernote等的雲端儲存、Google Docs 在線文件服務,都是民用「雲計算」的好例子。

其實「雲計算」 除了給我們帶來日常方便之外,自從亞馬遜推出雲端運算平台Amazon Web Services後,更有一個深遠影響,就是大大降低了創業者(尤其是科技行業)的資金需要。現在創業, 只需要按所需用量租用運算平台,毋需再把大量資金投放在硬件上,「雲計算」可算是近來初創盛行的一大推手。另外,各種各樣的雲端軟件服務,例如專注銷售和CRM的Saleforce、會計的 Quickbooks、企業雲端儲存的Box.com、項目管理的 Basecmap 等,都大大的降低了企業對人手和資金的需求。雲端服務的靈活, 也令企業更加容易在不同地域運作。

「雲計算」和流動通訊雙劍合璧,讓我們對固定的硬件要求大大降低,只要能夠上網,我們可以不受地域限制,隨時隨地和其他人交流、溝通、協作。雲端科技,配合大數據和移動技術,成為了不少科技產品和服務的重要基石。

3.3D打印

Image description 圖:AFP

3D打印其實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近年因為科技漸趨成熟,3D打印機售價大幅降低(一部家用3D打印機幾百美元已經有交易),令技術逐漸普及。

3D打印其實絕非噱頭玩意這麼簡單,它的出現,對不少行業,例如製造業、物流、醫學、建築、航天科技,都有劃時代的影響。在醫學方面,已經有不少用3D打印的骨骼、牙齒、義肢成功進行移植的例子。也有醫生在進行比較複雜的手術之前先3D打印出需要進行手術的器官,例如心臟和腦部的模型,為手術進行練習,大大減低手術的風險。在工業方面,3D打印可以快速製造產品原形(Prototype),加快產品開發。科學家亦都正在研究用3D打印技術建屋、製造汽車、各種機器的零部件,和我們日常用的消費品。美籍女孩 Grace Choi就正在研發可以打印出唇膏、眼影等化粧品的3D打印機, 女孩子從此再不怕買不到合心意的化妝品顏色。就在剛過去的十二月太空人首次在國際太空站成功用3D打印出一支度身訂造的「士巴拿」。隨着太空打印製造技術的成熟, 太空人可以因應實際需要在太空打印零部件,航天運輸的要求將會大大降低。

4.共享經濟

Image description

近年「共享經濟」壯大起來,主要是因為資訊科技、流動通訊和社交媒體的發達,令分享訊息和組織資源都可以在彈指之間進行;而城市人口膨脹、生活指數不斷上升、2008年的國際金融風暴和貧富懸殊日益嚴重,亦令人(特別是大都會的居民)希望可以更加善用手上資源,促進了「共享經濟」模式的發展。

以協助會員出租自己的公寓的「社區市場」Airbnb,市值已經超過一百億美元,比在全球經營超過五百間酒店的凱悅酒店集團的市值還要大,共享經濟的生意模式,絕對不能小覷。其實「共享經濟」更被視為解決地球資源短缺問題的其中一服靈丹妙藥,與其讓自己的座駕、公寓、甚至户口的存款閒置,還不如用來賺點外快,也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消費。「共享經濟」的基石, 其實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工業革命之後,個人主義抬頭。「共享經濟」的出現,也讓人重拾鄰里間分享資源的精神。

5.人工智能

Image description

人工智能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比比皆是,我們每天使用的Google 搜尋引擎、iPhone的語音小幫手 Siri、數碼相機的人臉辨識與自動對焦功能、懂得根據你的反應而跟你對弈的各式電子遊戲、懂得下棋的電腦、各款因應環境而自行調節的家電。

水能載舟亦覆舟,人類對科技的急速發展,抱有恐懼。著名未來學家Ray Kurzweil 就曾預測有一天機械智能將壓倒人類智能,即出現所謂的奇異點(Singularity), 有些人認為這就是世界末日。《超級智能》的作者 Nick Bostrom、著名物理學家霍金也有類似的看法。他說: 「全面性的開發人工智慧有一天可能會導致人類滅亡!」
人工智能用得其所能提升我們的生活質素,和幫助我們解決像疾病、貧窮以及環境污染等問題。是福是禍,還是要靠我們人類的智慧,如何發展當中取得平衡。

6.無人駕駛飛機

Image description 圖:AFP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德、美等國都有開發無人機,在二次大戰中主要作偵測用途。現時的軍用無人機,已經發展到可以偽裝成為昆蟲的迷你版,例如在阿富汗立下戰功的「黑色大黃蜂」, 就只有2.5 x 10厘米大小, 的確教敵人防不勝防。

除了軍事用途之外,近來無人機在民用方面也百花齊放。航拍無人機現在幾千元港幣已有交易,更可以利用手提電話或平板電腦控制,毋須額外配置遙控,非常方便。無人機在災難搜尋救援方面亦表現出色,可以幫助救援人員在險要的地勢進行搜索,亦可以快速的把急救藥物、用品,甚至心臟除顫器等醫療工具第一時間送到病人所在位置,救人於分秒間。另外,亞馬遜亦準備在今年推出用無人機的送貨Amazon Prime Air 服務,逐步取替速遞服務,顛覆物流業。美國有大學正研發一款無人機天線,利用無人機對無人機,或飛行器對飛行器的通信方式,向災區提供Wi-Fi。而Facebook 亦已經公布正在研究透過無人機向所有人提供網路服務,並預計在今年內試飛。當然,無人機的流行亦令人擔心空中安全及個人私隱的問題。

7.可穿戴技術

Image description 「施華洛世奇SHINE」系列

Image description The Polo Tech Shirt (Ralph Lauren)

「可穿戴設備」是指可以直接穿在人身上或能被整合進衣服、配件並記錄人體數據的移動智能設備,也是「物聯網」的重要一環,跟雲計算和大數據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智能手表、Google 眼鏡,和近來非常流行的智能健康手帶,都是「可穿戴技術」的好例子。透過偵測和記錄我們的運動數據、睡眠、飲食狀況以致血壓、心跳等,健康手帶可以幫助我們計劃和調整我們的生活習慣,及預測我們的健康狀況。

去年Ralph Lauren 便是第一個宣布推出具備「可穿戴技術」服裝的高端時裝品牌,其推出的The Polo Tech Shirt 會偵察並紀錄穿着者的實時生理數據,並即時傳輸到它的手機或平板電腦。在2015年,「可穿戴設備」會越見普及。在2015 CES國際消費電子展上,Swarovski施華洛世奇宣布與Misfit合作,推出全新的、具有可穿戴技術的「施華洛世奇SHINE」系列。系列備有9款首飾,其特大切割水晶正是配備Misfit的專業追蹤技術的「水晶活動追蹤器」,只須簡單按一下,「水晶活動追蹤器」就會亮起,然後顯示時間以及已完成的活動進度。此系列的產品將於2015年4月起在香港發售。「可穿戴技術」除了是潮流玩意之外,隨之而來的歷史上最龐大的生理數據資料庫, 將會帶來人類醫療的一大突破,讓我們可以更有效的預防、發現,和控制疾病。

8.物聯網

互聯網已經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物聯網(IoT)這個與我們的生活越來越息息相關的大趨勢,大家卻可能還有點陌生。物聯網,簡言之就是物件的互聯網。它不只是把物件串起來的一個網路,更讓設備和設備之間可以互相交換資料並溝通,令我們的生活可以更加自動化。當物聯網產品及應用普及化,簡單的邏輯判斷將會交用由設備和設備之間自行溝通,很多事情會便會自動化。例如智能冰箱會為我們監測食物存量,擬定超級市場shopping list;智能家居系統可以為我們鑑測和控制室內溫度、濕度、各個電器的開關、家居保安等等;智能汽車可以為我們鑑測路面交通情況、選擇最快捷的路程、甚至減少因為駕駛錯誤。我們的生活習慣,例如購物、交通、作息也會因此而慢慢改變。

9.演算法

Image description

電腦透過Algorithms, 速度比人類去做決定快速很多。隨着電腦擁有越來越強大的運算能力,和前所未有的海量數據, 在不只不覺間,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事情是完全不經人手,而是由Algorithms 來推算決定。

Google 的搜尋技術、Amazon的個人化促銷、Facebook的內容發布,全部都是依賴Algorithms運算而來。紐約時報暢銷書作者Christopher Steiner早於2012 出版了“Automate this:How algorithms come to rule our world”一書,詳細解釋了Algorithms 怎樣一步一步的取替了人類。時至今日,華爾街大約有75%的交易,是直接由電腦在少許或完全沒有人類的監督下,在微秒內做出即時決定並且完成交易的。這種效率是人類無法比擬的,亦因如此,華爾街很多星級的交易員和分析師,都逐漸被電腦取替了。

10.機械人

Image description 石黑浩教授(中)與他製造的「雙生子」 (Gemonoid)機械人。

隨着科技的發展,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機械人,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出現,為我們效勞。

因為工作關係,我認識了以機械人科研的頂尖科學家,日本大阪大学的石黑浩教授。他製造的「雙生子」(Gemonoid)機械人和他自己看起來一模一樣,是迄今與真人最為接近的類人機械人作品。近年機械人的科研突飛猛進,功能越來越多、靈活性越來越高、造價也越來越平。一個普通的家庭用機械人,售價將會在不久將來降低至大約2000美元一個,價錢跟一部手提電腦差不多,普及化指日可待。早前富士康就已經宣佈引入名為Foxbots的機械人協助生產iPhone6,令蘋果成為全球首部由機械人生產的智能手機。Google在近兩個月收購了十多間機械人科研初創公司,配合它在A.I.和大數據方面的研究,高人工智能機械人,將會是Google未來發展的一大重點。

其實除了工業用途外,機械人在軍事、醫療、教育方面都相當有用。危險、沉悶、重複、需要在惡劣環境下進行的工作,都可以逐步以機械人代勞。人口老化問題日益嚴重,科學家亦正在研發可以照顧獨居長者的機械助理。「擔心機械人會搶人類的飯碗嗎?」 我問石黑浩教授。「機械人的出現,可以讓人類專注於有意義的工作。」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