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博客李照興:給北上新一代的十個建議

李照興 | 2015-01-15

Image description 網上圖片

還北上?是的。可北上的驅動力,以至根本原因,在一輪政改爭論及進一步的中港矛盾後,可能有了新的意義。過去二十多年,吸引香港人北上的論說,當中最主流的是抓住「中國機會」。而中國機會又往往意味着和經濟發展有關。那神話是:香港人透過中國其時的高速發展,可找到更大發展空間,無論事業上還是生活上,更進一步強化回歸中國人的身份認同。

可隨中國對港的干預,至本土意識近年不斷提升,以及中國可給到香港人的機會相形沒過往那樣多,有一種看法認為:今時今日,大家都不需再講北上了。

真的這樣嗎?我是這樣想的:我們努力爭取真民主是一回事,可去經歷中國的變化,去了解,去記錄,去體驗,又是另一回事。我們不一定要死心塌地的愛它,但也沒有必要視而不見:尤其是它其實確是跟自己城市的命運緊緊相連。

現在開始,或者香港人會開展出第四階段的北上理由。我說的第一階段,當是指所謂廠家年代的廉價驅動,大約指八十年代初改革開放響起,珠三角的廉價勞動力,低成本,首先吸引工業的北上。而於年青知識份子界,則是更為精神層面的認中關社意識。隨八四年中英聯合聲明決定香港命運,八十年代香港人一方面是移民外國,而同一時間,也有港人早開始從方方面面展開和羅湖橋以北的生意、文化、政治聯繫。大體而言,那都是一個從物資乃至精神上的對中國這「新大陸」的發現期。

八九年一度打斷了這大潮,可過不久,更重手的經濟改革,更多的商機,更開放的市場,促使香港人開始了第二階段北上。這時候的熱門行業是房地產、廣告業、服務專才。中國特色的市場化起碼在商機上造就一個給港人的黃金機會。同一時間,年青人北上的理由,更多變成是求學遊學,不同的國內學府都積極吸納香港學生,年青一代的北漂開始出現。

如果我是屬於北上的第三代,那就是指2003沙士年代後,有種心態要衝出香港這圍城的一代。2004年開始,直至2009年,亦是對上最後一次最為開放樂觀的中國時代。那時勢,很快就要辦奧運和世博,城市在不斷改進升級,媒體相對開放了,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中國整體是朝氣勃勃之時。

這新世紀北上的香港人,成分已由過往的集中為高層或老板級,轉而為更多元化的打工階層。以往北上港人,多屬管理階層,可其時,更多是中層,譬如有和我同代的編輯記者,或者品牌的市場部(多因大中華總部由香港轉到上海)。至於其時的香港年青人,譬如說廿多歲的,追求的可能更多確是一個發展空間。一些新的可能性。這是比單純的經濟收益驅動截然不同。這種不同最明顯體現於我們這一代的北上生活圈子。過往,北上港人甚少真正融入內地圈子。他們在內地過着一種遺民式的香港生活。可十年前的我們卻是以結識內地新朋友,共赴各種地道場所為主。與其說我們是為了那份工而北上,不如說我們是為了體驗另一種生活,甚至是測試一個新的中國想像。在各種宏偉的建築,先進的基建背景下,我們以為中國從此跟世界接軌,一個全新的時代會降臨。當時我們其實沒太多反思香港人中國人身份問題,既已非認中關社那年代的熱血要重種中國的根,當然也不太抗拒這裡正在發生的轉變。對我而言,那其實是一種創作驅動。有太多的變化,有足夠多的故事。

到今天,之前所說的吸引基因已大打折扣,整個政治形勢乃至中港關係發生逆轉,我們如果還有北上的動機的話,那至少涉及一些基本預期的調整。是的,給仍想過北上看看的新一代,這就是一點小建議。

1. 可能你仍會覺得普通話未夠好,但我還是要說一句:放膽說吧,沒有正宗這回事的,其實一離開大城市的話,中國到處都是充滿口音的不正宗普通話。

2. 在經濟準備上,以人民幣來思考。十年前有北京人對我說趕快把家當港元統統折換人民幣吧。我沒有照做。兌換率的發展說明他是對的,但更重要的可能是一種理財的概念更新,因為用人民幣思考和實踐的話(當然包括國內人民幣戶口),在國內生活才會更敏感於各種理財或消費方式。

3. 工作的話,不要期望一定是非高薪不做了。正如前說,引入香港人管理及工作經驗,已不是現今國內公司很優先的考慮。早十年前,專業人手和視野可能仍有點缺乏,可經十年的追趕成熟,加上國內盛行的熟人關係,香港外來人在基本崗位上顯然已再不能佔優。餘下來的,可能就是和一般國內職人的競爭,那當然直接影響到薪酬待遇。

4. 要去的話,再不一定是北京上海廣州這些大城市。事實上,國內也流行一個「逃離北上廣」的說法,認為大城市生活成本高但生活質量差,競爭太大,不少早年嚮往大城市生活的各種漂一族,都紛紛選擇到中小城發展。

5. 那有什麼地方可去?去西部吧。中國廣義的西部,由成都開始,包括雲南,廣西,重慶,都是現在極有活力及仍保持高增長高需求的地區,因而機會可能更多。

6. 不一定打工的,不如做些小生意。無論在大上海的小社區搞些小生意,還是到大理開間小旅館,相對平宜的開店及經營成本,為創業者提供小生意生存空間。

7. 手機上必須有的手機應用,沒有這些,已不能在中國方便地生存,那包括:微信、支付寶和嘀嘀打車。

8. 當然不要被中國鼓吹的「內聯網」思維影響(不是真的全線不和國外網站接軌,而是通過各種手段令中國人只慣於用中國網站的服務),還是必須要掌握翻牆去看外面的世界。

9. 容忍度無疑要提高。在衞生、人流、禮儀、秩序方面,都得重新適應,不能再單以香港尺度處事。錯峰出動是避免大部分因人多而產生的問題的方法。

10. 最後,心態上要懂得區分開中國與中國政府的分別。中國的現實,中國的人民,比我們間接僅有接觸到的,聽聞所及的,要多元及複雜得多。中國政府的表現卻往往令人覺得以片蓋全。只有重新開放年青人應有的好奇,鼓起勇氣,去闖蕩,去了解,去學習,去思考,去裝備自己,有朝一日再去改變它也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