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博客Duncan:外來勢力,抑或實力?

Duncan Lau | 2015-02-26

Image description

上次朋友聚首,大家也談到外國的文化和處事方式,突然一個不是太熟的朋友問我,外國人是不是不太有禮貌。我不太明其所指,他加以說明,他聽說在外國,有些人直呼其父母的名字,如John,Mary等,不以Dad,Mom的稱謂。在外國,這的確是有此情況,但以自己的經驗來說,甚是少見。而且可能是特殊情況,例如是繼父後母之類;亦可能是子女已成年,大家以平輩相待,視彼此為朋友,只要雙方同意明白,絕無半點不敬之意。當然在華人眼中,那是不可思議的。

這位朋友絕不接受我的婉言解釋,以嚴厲的眼光告訴我這是不可理喻。我也沒有再多說,一旦牽涉別的文化,很難黑白分明地說誰對誰錯。我們只能盡量了解,也沒有壓力要全盤跟隨。外國人也有我們那些倫常關係,但尊卑之分不會差太大,父母師長甚至所謂管治者的政府,都可能犯錯,錯便要認,沒甚麼大不了。不論大家的身分輩分,一字記之曰Respect,互相尊重。學生要尊重老師,但老師也得尊重學生。如果老師和學生在途上遇到,大家可以打個招呼,互相問候,說說日常事。假如老師以舊時心態,總要學生先請安,然後以鼻音回應一個「唔」字,眼尾也不掃視學生一眼,也不放慢腳步;甚至學生要作半鞠躬程四十五度角,眼望地板,待老師走遠了才敢平身。這是不是我們要追求的「尊卑要分」的概念呢?這對師生關係會有甚麼實質的幫助?

如果父母們經常「頓」起老豆老媽子款,一家人言談已不多,偏偏一開口便是批評這批評那,大家認為這樣的家庭發展下去會如何?如果你不知道,原來英文裡沒有「孝順」這個詞。真的要找,你會找到 filial piety 這個字,一看解釋便見到-這是中國儒家所說的「孝道」,甚至有將「孝」這個字直接音譯成xiao,可見英語世界真的沒有「孝」這個概念。至於為甚麼如此,這可以是一課研究項目,不是三言兩語能說明。儒家提倡的孝道已有數千年歷史,每個家庭每個人都各有自己的演繹和表達方式,只要父母子女可以互相尊重體諒,已經很不錯了。今日有不少人提倡恢復孝道,甚麼行禮跪拜儀式,這都是門面工夫,有形無實。名份上的尊重怎及得上真心的尊重?如果我們只懂在表面上下功夫,而不理會我們的倫理基礎是建築在甚麼之上,和現實環境脫節,我們能走多遠?

Image description

後來我想起這位朋友的語氣態度,我懷疑他拿著一點的不是,其實想全盤否定外國文化的一切。我發覺近年不少人,可能是不想多動腦,因此找著一點,例如某人發言時,發音有錯,串字有錯,文法有錯之類,便窮追猛打,發言的內容和觀點完全置之不理,再可以上綱上線,全盤否定這個人的一切,甚至從此標籤了這個人,所有言論都是錯,而且是大錯特錯,永無翻身之日。這種拒絕用腦,不願多想多分析的態度,竟是有越來越多的趨勢,想起也令人感到無助無望無力挽。

個人是如此,那一整個文化呢?都說今天是地球村的概念,不同文化的交流或交叉感染,早已在DNA裏深層改變,現在才來說要將某個文化細胞切割出去,早已太遲。例如早前有人呼籲不要慶祝聖誕節,因為這不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這種言論在今日,又如何站得住腳?又例如有人說有外國勢力在干預香港事務,但又拿不出證據(信便有證據,唉,笑死),那如何抵擋這種外國勢力呢?難道將外國的一切都拒於門外?或者外國文化有其獨特性,不誼全盤照搬;但文化是活的流動的,不停演變的。外國雜誌出版中文版,法文版,本地的元素自會慢慢滲入,形成獨特個性,和原來母體分辨出來,這不會是壞事。

在地球村的大環境下,民間的文化交流早已是廿四小時全球運作,年終無休。在如此情況下,我們應多看多想多了解,不是選擇拒絕甚麼,而是問自己可以貢獻甚麼,因為地球村只有一個,作為村民,有種態度,有種責任,有種義務。羊年已來臨,大家不妨做隻黑羊,think different,避免羊群心態,人云亦云。互勉。

Image descri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