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草間彌生:到100歲仍每天與藝術搏鬥

2015-03-09

「成名要趁早。」張愛玲說得好 。

這在藝術世界尤甚,畢卡索完成《阿維濃的少女》(Les Demoiselles d'Avignon ,1907)時才26歲,達利完成《記憶的永恆》(The Persistence of Memory, 1931)時只有27歲。事實上,不少著名畫家如梵谷去逝時才37歲。

草間彌生(Yayoi Kusama)1957年到美國發展,辦首個個展,展出《No.2》時只有30歲,但她真的國際知名,成為如今全球家傳戶曉的Icon,其實是在近不到二十年。今天,距離1959年展出《No.2》時繪製她迷戀了的圓點作品已有56年了,我們訪問了草間彌生。

「每天與痛苦、憂慮、恐懼戰鬥」

Image description 《圓點執念》位於展覽入口處,特別為是次展覽創作的巨形紅白圓點裝置。 Yayoi Kusama Installation, Yayoi Kusama | A Dream I Dreamed 7 February – 17 May 2015 Kaohsiung Museum of Fine Arts Courtesy KUSAMA Enterprise © Yayoi Kusama

Image description Yayoi Kusama Installation, Yayoi Kusama | A Dream I Dreamed 7 February – 17 May 2015 Kaohsiung Museum of Fine Arts Courtesy KUSAMA Enterprise ©Yayoi Kusama

Image description Yayoi Kusama Brilliance of Life, 2013 Acrylic on canvas 76 3/8 x 76 3/8 inches (194 x 194 cm) Image © Yayoi Kusama. Courtesy David Zwirner, KUSAMA Enterprise

香港巴塞爾藝術展還有十天就開幕,屆時代理草間彌生作品的幾間Gallery會把她的部分作品帶到香港。而遠在台灣高雄市立美術館,正舉行《夢我所夢:草間彌生亞洲巡迴展台灣站》特展,《Lifestyle Journal》早前特別到了高雄一行,見證了台灣展第一站(台中展出將由2015年6月6日至2015年8月30日)。

「夢我所夢:草間彌生亞洲巡迴展台灣站」,由韓國大邱市市立美術館金善姬館長策展。當中包含了草間橫跨六十年的作品,包括《無限的網》(INFINITY NETS & DOTS) 系列,到她最被廣為人知的《南瓜》(Pumpkin)及以繽紛色彩、重複圓點堆砌而成的圖案作品,包含裝置,雕刻,繪畫以及影像等,共118件作品。其中《我的永恆靈魂》(MY ETERNAL SOUL)系列中的最新繪畫,及《無限鏡屋-靈魂閃耀》(Infinity Mirrored Room-Brilliance of the Souls)是台灣站首度曝光。策展人金善姬館長所言:「我希望透過亞洲巡迴展讓更多觀眾體驗草間彌生驚人的藝術爆發力!」

高雄民風純樸,市立美術館風格也一樣,但一步入展場,遊人馬上會被巨型的紅白圓點波波裝置所吸引,紅白圓點波波大小不一,最高的樓高兩層,走到後面,會見到有一入口,走到裡面,又是另一番風景──它裝滿了反射鏡及燈光,迷幻非常。圓點仍是主題,但草間這回說得明白,這是用來具體表達人類所思所想的「愛」與「和平」(Love & Peace)等主題。

透過電郵,我們訪問到85歲仍每天創作不斷的草間彌生。我問她:你曾說過,若不是為了藝術創作,我一早就自殺死了。今天,你仍然這樣想嗎?對你來說,藝術是否一種治療?

「我每天與痛苦、憂慮、恐懼戰鬥,而我找到唯一能減輕病楚的方法,就是藝術創作。有關草間彌生的一切都是為了繼續創作的,我休息時間很短,況且我也長期失眠,所以,我每天就從作品中去創造一個新的世界。我每天很早起來,晚上工作得很夜──有時是天亮了才去睡,就是這樣每天都創作。」

「我決定好了,我要活到一百歲仍每天與藝術創作搏鬥,我希望自己能每天不被無謂的事情和思緒打亂,能夠專心做事情。我立下了願望,就是即使有一天我不在人世了,也會有人能夠用我的想法,同意我的理念。現下這一刻,我很感恩自己還在生命之中。」

「顏色在狂野地舞蹈」

Image description Yayoi Kusama 《無限鏡屋-靈魂閃耀》(Infinity Mirrored Room-Brilliance of the Souls, 2014》 Installation, Yayoi Kusama | A Dream I Dreamed 7 February – 17 May 2015 Kaohsiung Museum of Fine Arts Courtesy KUSAMA Enterprise © Yayoi Kusama

Image description 大南瓜 南瓜 南瓜 (Great Gigantic Pumpkin Pumpkin Pumpkin) 2013-2014 Installation, Yayoi Kusama | A Dream I Dreamed 7 February – 17 May 2015 Kaohsiung Museum of Fine Arts Courtesy KUSAMA Enterprise © Yayoi Kusama

Image description Yayoi Kusama Dance Party Night, 2013 Acrylic on canvas 76 3/8 x 76 3/8 inches (194 x 194 cm) Image © Yayoi Kusama. Courtesy David Zwirner, KUSAMA Enterprise

對草間迷來說,她的成長故事也許早已耳熟能詳了。草間彌生於1929年在長野縣(Matsumoto)出生,她出生於一個富裕家庭,母親一家在當地擁有廣闊幅地。可惜父母親的結合並不愉快,草間的父親是個出了名花心的男人,這令她母親相當相當不高興。作為四個孩子中的孻女,也許是逃避現實,草間從小就沉迷在書本及繪畫之中,但像當時──二戰期間的青少年一樣,她曾被徵召到工廠製作降落傘,她曾說過:「那間工廠既潮濕又多塵,我也是因此才得到肺結核的。」

這段童年對她影響至巨,包括了她的精神病。她這個病聞名於世,也成了她創作的一部分,草間從十多歲就開始產生幻覺,「我有如走在沒在盡頭的路上、踏上沒在盡頭的扶手電梯,直到死;又有如喝了一千杯咖啡、或吃了千萬呎通心粉!」草間一直把病怪罪在母親身上,認為她當年把憤怒發洩在子女身上,會虐打他們,反而在她口中,父親「是個溫柔的人」,她曾說:「有一次,母親還帶我一起去妓院找父親,但沒有找到。」在她2002年的自傳當中,她曾自述,首次幻覺出現在二戰期間,人面的紫羅蘭開始跟她說話,而她自己的聲音竟然變成了狗吠聲!花花圖案充塞了整個房間。自此,在創作中重現這些畫面會令她舒緩一些。今天,談到圓點,草間會說這是她源自幻覺/創作,但從前,她曾說過另一版本:母親因為生活不快,令家中常出現暴力事件,圓點的來源其實是母親在她身上刺傷的印記。

問草間:你的圓點顏色一直在變,十五年前它是粉紅色的,後來它變成了黑和黃,這當中有甚麼原因嗎?她只簡單的回答:「每一種顏色都在狂野地舞蹈,它們深深地穿透了我心。」從上面那段往事,也許圓點顏色轉變的原因,能令你有另一種想法。

長期居住在精神病院的草間彌生到底在想甚麼,常人很難明白。她的創作,及對創作的說法不時改變。草間的日本代理Hidenori Ota曾透露,草間早年常在自己的童畫上蓋上圓點及色網,從不感可惜,「她說自己又不是藝術歷史學家,管它呢,反而它們本來就是我自己的作品。」她甚至做過「假畫」,八十年代,曾有藏家向她查詢還有沒有五十年代尾至六十年代初的畫作,其實她沒有,但她模仿舊日的自己,並在畫作上寫上60、61年的記認。當畫商知道,馬上停止了買賣,一般相信,她「復刻」了30-40件自己的作品,當中只尋回了約十件。畫商把它們稱為「Misdated」(錯日子)。

紐約日子

Image description 作畫中的草間彌生。 Photo by Gautier Deblonde Image © Yayoi Kusama. Courtesy David Zwirner, KUSAMA Enterprise

Image description

1957年,草間到美國發展,當時她先在西雅圖居住一年。小時候她習傳統日本畫,但一直想擺脫傳統,在寫信毛遂自薦給女畫家Georgia O'Keeffe下,她得到這著名畫家的鼓勵,到了紐約發展,並進入了前衛藝術圈,舉止越來越離經叛道。

問她:當你剛到紐約,像Jackson Pollock等的抽象畫十分流行,你曾經喜歡過那一位抽象畫家嗎?草間回答:「我剛到紐約那一年是1958年,在那時,城中彌漫着成功和發達的氣氛──縱使現實其實十分艱辛,而我們每一個人都其實在與困苦搏鬥維生。」

這段日子,她跟其他藝術家居住,大家會互相繪畫祼體畫,她開始在作品前拍攝祼體照(有時會穿和服)。這樣聽來,你會以為草間的男女關係一定很多姿多采,但事實並非如此,她對性存有恐懼,友儕間最親密的多為同性戀者。

在草間心中,她一直渴望名氣和受到更多注意,她曾在1966年威尼斯雙年展前,以兩美元出售自己用1,500個鏡球製成的作品《Narcissus Garden》(水仙花園),她又曾把名字借出給雜誌《Kusama Orgy》,並為他們設計了一襲裙子──一些胸前及後臀穿洞的裙子。這件事傳回日本後,父母就停止了寄錢給她了。1973年,她回到日本。

草間很重視作品銷售,並不是因為她需要錢,而是她渴望被欣賞。她曾經每天打五六通電話給日本的代理:「喂,Ota San你在做甚麼?別理其他藝術家啦,集中做好我的。」近年,她每天只打兩通。到了今天國際知名,她仍渴望被肯定。

真理的頑固追隨者

Image description 草間彌生出席2013年紐約個展/Who Have Arrived in Heaven at David Zwirner, New York Image © Yayoi Kusama. Courtesy David Zwirner, KUSAMA Enterprise

創作對草間彌生來說,到底是療傷?或心理補償?她自稱Obsessive Artist,也許這字眼本身更自明,意義更清楚,它迷戀圓點、網狀、重覆的圖案。問草間,當觀眾去看你的作品時,你希望它們感受到甚麼?

「我是真理的頑固追隨者,我從小就是這樣了。隨着我作品的力量,我傾瀉出的想像力,我追尋過生命、老去、病困、死亡的真相,也尋求過永恆和不朽
當大家看我的作品時,我希望他們體驗到『永遠地愛』的光芒,追求真理一向是我創作的基礎。我願我能一直向世界及宇宙唱著讚頌愛和人性之歌,我願我以藝術來歌頌人性尊嚴和生命。這就是我想大家能見及感知的。」

你在台灣有兩個大型展覽(一在高雄,一在台中),數年之前,你在香港商場舉行過展,你對台港兩地印象如何?

「很高興,我的展覽《夢我所夢》剛在台灣開幕。為了這展覽,我特別為了他們造了一個新的圓點汽球裝置,《Dots Obsession 2015》(迷戀圓點2015)用上巨大的紅白圓點汽球,把展覽場館由地板到天花都填滿了,以引領觀眾。至於香港,我還沒有開過博物館級的個展呢,把作品帶到香港會是我一個未完的美夢。」

我剛到高雄參觀了你的個展,你的作品《無限鏡屋-靈魂閃耀》(Infinity Mirrored Room-Brilliance of the Souls, 2014》在暗黑中充滿了LED燈膽和鏡子,使觀眾看起來像身處太空,你的構思從那裡來的呢?

「多年來,我一直愛用新的媒介,例如電燈膽、鏡子和很多其他物料,而且我對新物料作為靈感的好奇並沒有因為時間而轉淡。創作一個全鏡房間一直是我的夢想,再加上迷幻的燈光,令房間內的世界變成了一個萬花筒,鏡子互相反映,又投射了踏入房內的觀者,造成一個無盡的世界。這是我在生與死之間,把狂喜狀態物質化的作品,也是我生命、呼吸中愛的宣言。」

草間彌生《夢我所夢》展覽正在高雄市立博物館舉行,展覽期至今年5月17日(日);之後,展覽將移師台中國立臺灣美術館,展期由6月6日(六)-8月30日(日)。草間彌生的作品,也會在15-17日香港舉行的Art Basel HK展覽,展出的藝廊包括Ota Fine Arts, Tokyo/Singapore, Victoria Miro, London及David Zwirner, New York/London。

文:何兆彬 圖:Courtesy KUSAMA Enterprise© Yayoi Kus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