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濕氣重 易患皮膚炎

2015-04-09

Image description 春天濕度較高時,若人長期在室外,皮膚曝露在濕空氣中便會從空氣中把水分吸入身體,體內的濕氣會增加。

近月天氣反覆,時而寒時而暖,濕氣濃罩,不但影響心情,更令人疲憊不堪。在中醫的角度稱之為「春睏」,不過原來春睏除了令人沒精打采、睡眠過後仍感困倦、軟弱無力,胃口較差外,有不少春睏的人士也會同時發現皮膚發炎,痕癢不堪等病徵,有中醫師表示其實也與春天潮濕天氣有關。

香港天氣潮濕多雨,相對濕度甚至可達八九十度,都是春睏的主因。位元堂註冊醫師羅天佑指出「香港春天特別濕,多霧氣都令人易受春睏影響,春睏多由濕引起,當春天濕度較高時,空氣含水量自然多,若人長期在室外,加上穿短袖衫,皮膚曝露在濕空氣中便會從空氣中把水分吸入身體,體內的濕氣會增加。若有運動的健康人士,運動期間會把體內多餘的濕氣隨汗水排走,便不容易春睏。然而隨年齡增長,血氣運行不足,或是經常在辦公室工作的人士,因缺乏運動,皮膚內便會累積的水分不易排出,水分久久不散,春睏情況便會加劇。」

風癩可致窒息

春睏最常見的病人是五十歲以上的病人,男女比例相若,而年輕人患春睏的比例較低,不過仍要視乎個人體質,一般濕熱型及氣虛型體格的人士,受春睏的影響較大。他舉例氣虛型體格的人士,遇上潮濕的春天,特別會有血氣不足的情況,即使是年屆二十歲的女士,若本身氣虛,本來平時能輕而易舉地上樓梯,但當春天到來,上同樣階級樓梯也會倍覺喘氣,這都是因濕氣而至。此外,女性在更年期間,春睏會特別嚴重,因更年期間女性荷爾蒙分泌逐漸減少,加上體質開始改變,由中年踏入老年的分界點,影響的情況較大。

毛孔會在空氣中吸收水分,若不斷累積,未能即時排出時便會有浮腫的現象。羅醫師指出,除了外表可看到水腫外,濕氣也會影響內臟,肝、脾、腎都會受影響。中醫理論上「肝生風」,「我們可以幻想颱風的到來,來得快、走得快,像皮膚敏感時出現的徵狀,出現痕癢的時間很快,用藥後消失亦很快。尤其是皮膚炎中俗稱熱風癩的蕁麻疹,有着風善行而數變的特質,來去無蹤,香港潮濕天氣,易誘發濕疹,會令濕疹及風癩借勢出現。」

羅醫師強調患風癩的患者要特別注意,「有些人開始時手腳會有,後來會蔓延全身,甚至嚴重的會波及呼吸道,喉嚨也會出疹,有機會窒息死亡,有生命的威協,」由於是急診建議先到醫院作出治療,減低生命危險,再找中醫作出治療及調理。而中醫的調理上,則會以「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為方向,即是要先治好血的問題,當血氣運行得好,風便自然消失。

Image description 羅天佑醫師表示春天除了誘發春睏外,還會引發各類的皮膚疾病,市民應多加注意。

濕疹借題發揮

此外,另一種皮膚病──濕疹也會常於春季誘發,濕疹與先天稟賦即遺傳有關,在中醫學上,濕疹顧名思義是因濕而起,一般治療方面也以祛濕為主。香港常見的是濕熱,例如春夏期間,經常下雨,下雨過後陽光猛烈,濕氣浮現,有「前科」的患者,濕疹便會在體內借題發揮。「對於不同程度的濕疹患者都有不同的治療方法,急性濕疹患者會先祛濕為主,然後清熱;但對慢性濕疹患者就要以『醫血』作為方向,所謂『久病必虛、久病必寒、久病必瘀』,所以醫師大都會驅寒祛瘀,慢性祛濕疹或慢性皮膚炎。」羅醫師表示,清熱祛濕的方法一般都以土伏苓、雞蛋花、木棉花、綿茵陳、生薏米等,有助利尿,把體內的濕氣排出體外。而針對慢性濕疹的方法則是肝、脾、腎的補健。

補健益肝脾腎

羅醫師表示活血最常用的是四物湯,八珍湯是由補氣的四君子湯及補血的四物湯組成,其中四物湯包括當歸、川芎、熟地、白芍,針對活血而用,同時可以治療因風而起的疾病,例如皮膚病及頭眩等徵狀。至於脾方面,中醫學指的脾就是人體的消化功能,包括肝、膽、胃、脾狀、胰臟、大小腸,中醫學都統稱為「脾胃」,消化的好壞則視乎氣的流通,即增加新陳代謝,以推動氣的運行。

春睏的徵狀疲乏無力也與腎有密切的關連,腎氣不足會腰膝無力、腰痛等現象,平時也可以黨參(補氣)、北芪(補氣)、杞子(補腎陰)、龍眼肉(補腎陽)各一両煲湯,加排骨或雞煲,便足四人份量,此湯水可以預防春睏的。

撰文:姜紀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