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長勝減肥法 增肌肉燒脂肪

2015-08-18


香港肥胖人口問題愈來愈嚴重,根據衞生署2014年公布,18至64歲的人士中,便有近四成屬超重或肥胖(即BMI ≥ 23.0)。不過這數字並未為市民提高警覺,早前肥胖關注聯盟就進行了一項有關「市民對肥胖及減肥的認知調查」,超過三成男士(30.8%)及近兩成女士(19.4%)聲稱身形適中,但其BMI指數卻屬超重或肥胖,更有近六成(59%)是於購買衣服時才得知自己對上一次的腰圍尺寸。有醫生指減肥時若能增加肌肉量,對減體內脂肪更有效。

我們減肥時經常都會以體重作為減肥的指標,是否有效呢?家庭醫學專科醫生李俊傑表示,單是看體重並不準確,人體中大部分都是水分,水分會隨運動、焗桑拿或是進食去水丸而流失,然而當如常補充足夠水分後,體重便會打回原狀,所以量度體重只是參考之一。在減肥時較為準確的是量度脂肪比例,若體內脂肪比例超標,則會帶來很多慢性疾病的風險,如高血脂、高膽固醇,甚或因肥胖而導致各種癌症,都與體內的脂肪有關。

Image description Tabata Training間歇式訓練,在4分鐘內進行高強度間歇運動能有效增加肌肉,然而涉及高強度運動,並非每個人都適合。

量脂肪率為指標

針對脂肪的量度,坊間有一些脂肪磅除了可量度體重外,也可以量度脂肪及肌肉的比例,原理是以微電流通過身體,量度出入身體的電流差別,由於脂肪是身體唯一不傳電的物質,所以透過脂肪磅便可推算脂肪比率。脂肪磅的好處是知道脂肪及肌肉的比例,令用家掌握大方向,可以針對性地增加肌肉。不過家中沒有脂肪磅不代表是不注重健康的藉口,李俊傑醫生說:「最簡單的方法如一把軟尺已可客觀地觀察,如成年男士腰圍大於90厘米或是女士腰圍大於80厘米,即歸納為『中央肥胖』,我們減肥最重要是方向,並不是儀器。」

他又認為,即使市民正在減肥,也不需要天天上磅,建議一星期上磅一次便可,因為每天會隨着進食及活動都會出現不同的小波幅,所以不須執着於每天成果,只要每星期量度,明白身體的趨勢,而制訂飲食及運動的方法,便可輕鬆減肥。

很多減肥人士通常都有一個迷思,就是如果肚子不餓,便不應進食,但事實並非如此,不進食反而有機會更肥。李醫生解釋,「一個人即使一天睡在床上動也不動,也需要燃燒約1200卡路里,這稱為基礎代謝率。不進食或食得過少,身體便會有不夠食物維生的錯覺,於是身體便會自動減慢基礎代謝率,基礎代謝率一但減慢形成容易肥胖或反彈的情況,所以即使減肥也切勿令自己有餓過飢的感覺,如餐與餐之間時間相距大,應吃一些如果仁或穀物能量棒等小食,以保持基礎代謝率。」

至於不肚餓又是否代表不用進食呢?李俊傑醫生拆解說:「我們不應該依賴肚餓及飽肚感作為準則,來衡量是否進食。因進食的時間與飽肚感有關,若進食時過於急速,身體未及時把飽肚的訊息傳到腦中,若只憑這感覺來判斷,卻沒有在食物份量中加以節制,容易會墜入過度進食的陷阱,所以慢吞細嚼除了可以享受食物,令身體容易消化外,也可以減低進食過量的機會。」

Image description 李俊傑醫生認為最佳減肥方法,是把良好的飲食習慣及運動變為生活一部分,便可事半功倍。

間歇訓練增強肌肉

減肥除了食物控制外,運動是少不了,坊間流行一種Tabata Training間歇式訓練,間歇式訓練旨在4分鐘內進行高強度間歇運動(高強度運動20秒,休息10秒,持續8個循環,共4分鐘),便可達至增肌肉減脂的成效,這又是否有效呢?

「在同一體重下,肌肉強的人比肌肉弱的人消耗的熱量較多,相對燃燒脂肪的速度較快,換言之肌肉比率高的人沒那麼易肥。這個訓練可以令心跳很快提升,舉例由平時心跳率70在20秒其間升至約140,理論上是一種增加肌肉的訓練,當肌肉增加後,便能更有效地減去熱量。這種方式相對於以同等4分鐘持續跑步所建立的肌肉量較多,然而Tabata Training亦有其缺點,此種循環模式存在一定程度的爆炸力,未必適合所有人使用,一些年紀較大、有心臟病、筋骨創傷者及長期病患的人士未必適合。」

李俊傑醫生又表示,雖然坊間流傳不少減肥方法,但要長遠達至健康,無論飲食或是運動都要持之以恒,而減肥並非一定要快,最重要是食得健康,進食不要過量,亦切勿低於基礎代謝率,以減低減肥後反彈的機會,減肥期間平均每星期減一至兩磅為最佳,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可減低因肥胖帶來的疾病風險。

撰文:姜紀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