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濕重怎麼辦?

2016-04-29

 
常有患者問:濕重應該吃什麼好?首先需要說明,所謂「濕重」是指什麼?在中醫上,是指「濕氣較重」,如果濕氣在不同的地方,就會產生各種不適,例如濕氣在身體表面,就會出現周身肌肉關節疼痛、沉重乏力、發熱等病症。

但是,現在民間所說的「濕重」,多是指其他不適,例如肌膚浮腫、腳腫、皮膚油膩、陰部潮濕、大便黏滯或便溏等等,這些雖然也可以叫做濕氣,但嚴格來說在中醫上稱之為「水氣停滯」,或簡稱為「水停」、「水飲」。雖然「濕氣」和「水氣」大體均屬一類相近的病,可是在中醫來看兩者的診斷與治療相差較遠,因此這裏重點討論「水停」的問題。

凡是水濕病,一般覺得跟環境潮濕有關,例如颳風下雨就會導致病情加重。的確,外在的水會影響身體,更重要的是我們體內先有水濕,當外面的水濕增加,我們自己體內無法驅除多出的部分,那就會出現不適。這就是為什麼天氣潮濕較重的時候,也不是每一個人也會得濕病,中醫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如果正氣充足的話,水濕是不會傷害人的。

Image description 生薑祛濕的原理,是因為生薑能夠溫暖脾胃,助脾胃散濕。

祛濕兩法則

要祛濕的方法,主要有兩個途徑:出汗與小便。當體內太多水的時候,怎樣讓水流走?出汗和小便是最好的方法,具體來說,讓自己多做點運動,微微出汗,多餘水就容易排走,也可順帶驅除風寒;吃一些利尿的食物,也有助除濕。

濕重與飲食的關係,一般人會選擇吃「祛濕」的食物或湯水,除了這些民間智慧外,在中醫上看,濕重的飲食有兩個重要法則:第一、水濕是因脾胃虛弱而產生的,所以無論是哪種水濕問題,都要注意「吃得少」勿傷腸胃,而不是先想吃什麼;第二、凡是水濕均宜以溫性藥物去「化濕」,這其實也跟脾胃虛弱的考慮有關,用溫藥幫助脾胃恢復運化水濕功能。

溫藥化濕的方法,最簡單的例如多喝薑湯、薑母茶等,生薑祛濕的原理,是因為生薑能夠溫暖脾胃,助脾胃散濕。可是也有不少人問,香港天氣潮濕炎熱,「濕熱」的人是否也可吃薑?在中醫理論上看,是無論「寒濕」或者「濕熱」,其中的「濕」也是用溫熱藥去驅除的,只是如果遇到「濕熱」的病情,就會在溫藥的基礎上加上清熱藥,「寒溫並用」以達致清熱除濕的效果。

所以並非「濕熱」之人就不可吃薑,只是在過程中如果發覺上火不適,那就適宜配搭其他東西。其中「生薏米」性味甘淡而涼,能利小便,生薑配薏米煮水,正是一升一降、一寒一熱。生薑和薏米亦代表着出汗與小便兩種途徑,生薑助發汗、薏米助利尿,兩者相配是除濕的基本方法。

文:李宇銘博士

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