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劉偉霖:再聽鋼琴賽

2016-10-31


因為佔中而延期兩年的第4屆香港國際鋼琴大賽,已經於10月10日落幕,格魯吉亞的Luka Okrostsvaridze得到冠軍,香港的曾憲逸得第四名,是香港鋼琴家在這一項比賽歷來最好的成績。23歲的曾憲逸於今年完成倫敦的學業,會於明年初到柏林藝術大學,隨名師Klaus Hellwig繼續進修。

文:劉偉霖

Image description

上次觀摩香港國際鋼琴大賽,已是11年前的第1屆。這次集中聽第二回合,17位參賽者(其中7位是直入第二回合的種籽參賽者),每人演出一小時多一點,產生最後六強到第三回合(室樂)及第四回合(協奏曲)。筆者聽了其中15位,可說是在兩日半時間,聽了12場full-length的獨奏會。

一如上幾屆,有不少來自內地的參賽者,亦有從深圳過來的觀眾。雖然不是主辦者的本意,但似乎香港國際鋼琴大賽一個功效,就是令內地鋼琴學生(尤其是沒有出國留學的)汲取國際大賽的經驗。這次聽的內地參賽者,已經沒11年前聽的參差,但總有一些是看得出很努力、不過演奏不得其法的年輕人。

普羅歌菲夫奏不停

聽第二回合頗為辛苦,朝早聽到夜晚,但今屆一個欣慰是可以聽到很多普羅歌菲夫的鋼琴奏鳴曲,9首之中聽了第四、六、七、八,平時除了七及八,很難聽到其他。另外在第二回合的最後一天(10月5日),應屆柴可夫斯基大賽鋼琴組冠軍Dmitry Masleev在夜晚的獨奏會中彈了第二,即是3天之中,聽了過半的普羅歌菲夫鋼琴奏鳴曲。

去年在斯德哥爾摩聽過Masleev彈柴可夫斯基第一協奏曲,已覺得他非等閒之輩,但這次的獨奏會更令人意外。上半場除了普羅歌菲夫,還有4首史卡拉第奏鳴曲,以及貝多芬《告別》。下半場有一組拉赫曼尼諾夫作品(不知他是有心還是忘記了,少彈了兩首),最後以李斯特《死亡之舞》作結,Masleev在李斯特的炫技令人咋舌。

最令筆者意外,並不是Masleev彈得快,而是他處理細節及「大圖畫」的手法和絕大部分鋼琴家不同。他並不是追求將每個細節清楚展現,反而會壓抑一些無關痛癢的細節及伴奏,令觀眾聚焦於真正重要的東西。不禁想起林布蘭畫作中,一團一團不同深淺的黑暗中,有一小塊的光明懾住你的眼神。名家之中,有Masleev這種手法的應該是波里尼。

人民之選豈是鬼才

去年的柴可夫斯基大賽鋼琴組中,很多觀眾, 不管是現場還是從網上觀看的,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拿第四的Lucas Debargue。最自然的結論是評判打擊不羈天才,把冠軍給了穩妥的平凡之輩。筆者還未看過Debargue,不敢斷言孰高孰低,但這次聽Masleev的獨奏會,感覺到他是一個很「趕客」的鋼琴家,讓他得冠軍隨時是最大膽的決定。相反,假如Debargue是「人民之選」的話,筆者就開始懷疑他是否人人口中的鬼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