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人物】鑽研粵語長片 流行文化學者吳俊雄:這是寶藏

2017-07-04

你哋呢班無恥嘅死飛仔、社會敗類、人渣;你唔好埋嚟呀,我嗌架;乜咁都有㗎,真係該煨;我生係李家嘅人,死係李家嘅鬼;螻蟻都尚且偷生,更何況係人……

上述對白是否好耳熟?不知從哪兒聽過,或者經常聽到而沒察覺到?其實逐漸被人遺忘的粵語長片,對香港流行文化影響無遠弗屆,影視圈隨處可見舊日的印記,只是營營役役的香港人似乎失去追古尋根的興趣。

現代人看見咳到吐血的情節,通常只覺好笑,也全然不知周星馳的靈感源自黑白片巨星,甚至認為粵語長片不過是粗製濫造的爛片。是耶非耶?就由研究香港流行文化的開山師祖吳俊雄,在這個人浮於事的社會裏面,為大家拆解箇中奧妙。

撰文:潘天惠

[email protected]

Image description 生於五十年代的吳俊雄是研究香港流行文化的第一人。(陳縱宇攝)

吳俊雄即是文筆出名抵死幽默的專欄作家梁款。1977年在香港大學畢業,曾擔任《學苑》總編輯,亦是前香港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更是教授香港流行文化的香江第一人,學識淵博,卻能深入淺出,務求普羅大眾也能看得明、聽得白。

「九十年代中首次開堂,第一堂就播《超級無敵獎門人》,學生邊聽邊玩,非常投入,落堂又有得着;退休前幾年,第一堂改為播《危樓春曉》(1953年張瑛和吳楚帆的作品),同時又播屎撈人,兩者相距30多年,情節何其相似,都是講述草根階層在聖誕節只能吃麥當勞。」粵語長片從來是這麼近、那麼遠。

吳俊雄目前在香港電台主持《粵語長片重出江湖》(逢周三下午4時播出)。「做這個節目一來是個人情意結,我研究香港歷史一段日子,愈看愈舊,由六七十年代回到四五十年代。新一代經常跟我說本土主義,但發覺在言談間,他們似乎若有所失,粵語長片當年的產量不遜於西片,對香港本土的形成不言而喻,我們是時候找回快被遺忘的根。」

Image description 《危樓春曉》是粵語長片經典之一,常被吳俊雄用作教材。(網上圖片)

深厚時代意義

他自小在戲院旁長大,睇戲多過睇書,笑言流行文化早已「入血」,希望能為傳承下去盡點力。「梅艷芳早期在荔園表演,身旁就是新馬仔做戲,整個社會氛圍構造了八九十年代香港流行文化,新一代對粵語長片認識很少,昔日教書第一堂,必播《危樓春曉》,剪輯成兩分多鐘,李小龍對爸爸說『你賣血,我豈不是吃你的血?』」

「學生們聽到一定哄堂大笑,狂踩劇情低能,我就趁機帶他們認識當時的社會面貌,告訴他們那童星就是李小龍,然後嘩聲四起,個別學生也追問我如何重看全片。」他心滿意足道:「間中會有學生來借DVD,最多人借《大軍閥》,因狄娜會在戲中脫衣,哈哈!」

他喜歡的粵語片明星很多,如新馬仔、吳楚帆、關德興、謝賢、石堅、曾江等等,舊時最愛的作品是阮兆輝的《父與子》,近期印象最深的是《荒唐鏡三氣胭脂馬》。「全片沒有微言大義,卻平凡中見不平凡,新馬仔在戲中表現出色,鬥嘴場面笑到碌地。」他不期然露出欽敬的眼神。

「五十年代,粵語長片一樣處於弱勢,但產量是強勢,國語片的製作成本是我們的三四倍,但產量平均每年約50部,而粵語片則有150部,總票房也是我們較佳。」吳俊雄做過咖喱啡,報過無綫編劇班,最終沒有入行。「粵語長片讓我們認識當年的社會狀況和厲害的電影技藝,趣味盎然,的確是我們的寶藏。」

流行文化有它的時代意義。「五十年代告別戰爭,香港的精英分子都走進流行文化,例如黃霑不寫詩,寫出了《滄海一聲笑》,這是因緣際會。歐美地方擁有文藝傳統,香港沒能發展到高雅文化,高雅文化不是我們的強項。」黃霑生前上過他的課程,兩人亦師亦友。

Image description 《粵語長片重出江湖》每集都會邀請不同嘉賓,其中一集的嘉賓是在播音界享負盛名的蕭湘(右)。 (香港電台圖片)

難再出現巨星

吳俊雄曾經「做嗰行、厭嗰行」。「當時看到一些著作說流行文化是糖衣毒藥,阻礙社會進步,內心掙扎十年八載,有段日子早上入場看鹹片,晚上拿筆批判它,慢慢知道流行文化不僅聲色犬馬,同時集結民間智慧,充滿大眾的幻想和投射,你想了解民間,就要了解它,俗稱貼地。」

粵語長片的胡楓經常說「你哋一定要勤力讀書,將來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吳俊雄正是其一。「家人話我腳頭好,其實是社會腳頭好,我讀社會學,知道五十年代中後期的香港,人工年年加,失業率減少,升上大學意味可以改變命運。」吳父是會暈船浪的水手,曾經失業2年,他在石塘咀劏房長大,從小通過窗戶看盡街頭血戰和失業漢遊蕩的畫面。

吳俊雄承認世代無法逆轉,若生於當下,也許自己也是憤青。「社會未必是停滯不前,但年輕人想像不到20年內可以獨立生活,物質上的問題可以來自房屋和就業,總之就是無得發圍;同時,社會氛圍鬱悶,當年我們爭取八八直選,覺得可能會成功,但今日你大聲叫真普選,就明知一定會失敗。」

隨着政經地位走下坡,強勢的香港流行文化也一去不復返。「流行文化已由大眾轉型為分眾,在資訊流通之下,獨一無二的巨星很難再現江湖,因此10個巨星也化成200個明星,像韓國歌手一樣好睇,但不是最好睇。」

江湖傳聞,當年有個「雲吞麵導演」拍戲只喊一句開機,便會出外吃雲吞麵,任由演員自行發揮,一鏡直落,雖然是笑話居多,但也反映粗製濫造情況。「七日鮮要趕起貨,導演有時根本沒有劇本,要求2個名伶即場爆肚,那些笑話是人生累積,爆到江郎才盡就cut機,但當中充滿處世智慧。」

他是周星馳粉絲,每次重看也會笑不停。「王晶說星爺機關算盡,依然甚有靈氣,《功夫》前的『機關算盡』就是師承許冠文、伊秋水和新馬仔,扮演草根人物說話時身體『印不停』,始於伊秋水。」粵語長片有無機會翻生?「已翻生過!七十至九十年代的電影人,用了不同形式向前人致敬,像《黑玫瑰對黑玫瑰》、《東成西就》。」

「其實,徐克一直沒停過向前人致敬,由八十年代開始,《黃飛鴻》系列、《白蛇傳》(《青蛇》)等,一直希望把中港電影現代化,雖然《智取威虎山》被扯到投降論,但我不太認同這種說法,這部戲有港味,結局剪了一段,就是大英雄變身成為特務,革命英雄非神化,等於把《聖經》拍成喜劇般大逆不道。」他戚戚然說。

我們已經被重重包圍,若連自己人也不認識自己製造的歷史瑰寶,恐怕這才是舉手投降。

Image description 吳俊雄(右)與做過演員與導演的施介强(左)合影。(香港電台圖片)

Image description 吳俊雄(左)主持節目,嘉賓包括影評人舒琪(右)。(香港電台圖片)

吳俊雄小檔案

出生年份:1957

學歷:香港大學畢業

退休前職銜:香港大學社會系副教授

曾出版書籍:《文化拉扯》、 《此時此處許冠傑》等

Image description 他撰寫專欄時非常幽默,但談起正經議題時認真嚴肅。(陳縱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