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給電影節一個Palace

2023-09-20

Image description 利雅博(Albert)

香港國際電影節每年舉辦的夏日電影節剛剛結束,夏天也結束了。自2018年起,電影節協會找來在電影界多年,在電影界出生在電影界成長的利雅博(Albert)擔任總監。父親曾從事電影宣傳和發行,利雅博自己在嘉禾工作18年,後來自2003年起在英皇電影任行政總裁多年,由發行、推廣到電影製作、創作文化等都有深入了解。「我2017年在英皇退休了,但我不是一個喜歡有空閒的人。」他加入電影節,這工作與過去截然不同,它不是商業機構,每放映一部電影,其實都在虧錢,活到這把年紀,他想推廣電影文化,他有一個願望,就是電影節能有自己的「電影宮」(Palace),他也望能把年輕觀眾帶回戲院去。

TEXT & PHOTO BY 何兆彬

Image description 今年夏日電影節,放映五套小津安二郎作品,圖為《早春》。

康城有一個Palace
利雅博在電影界擔任過不同崗位,與不同的大導演、巨星都合作過。1953年出生,今年快年屆七十的他近五年在電影節任總監。除了日常一年兩個大節,平日常規的放映,他還有兩個不容易達到的願望和目標,一是把年輕人帶回電影院,告訴他們電影之美,二是電影節能有自己的電影宮(Palace)。

「很多海外的地方,海外的大電影節,他們都有他們自己的一個電影宮(Palace).去到康城他們有一個Palace,去到柏林有一個Palace,去到多倫多他們有一個Lightbox,他們的主場地。」經歷多年在觀塘工業區,搬遷了數次,香港國際電影節近月搬到荔枝角,終於有了永久的辦公室,也在此建立了小小的試片室,但作為總監,利雅博(Albert)的願望,是令曾經在世界影壇咤叱風雲的一個重地,能夠有天能擁有電影節自家的電影宮,「譬如香港管弦樂團,他們有一個文化中心作為一個主場地,他們會在那裡演出,永遠在那裡,但目前電影節沒有。」利雅博透露早與政府溝通過,希望能在未來,電影節能有自己的電影主場,「有了電影宮,就不需要說大節時用不到文化中心,像3-4月我們用文化中心,但夏日電影節用不到,因為沒有期。如今我們只能像打游擊一樣,用一下商業的場地,又用一下藝術中心古天樂電影院。」他說,因為場地分散,多少影響了氣氛。

在可見將來,會有機會嗎?「有些難。因為香港始終地方很細小,哪裡能找個地方給你做這些東西?難度很高。我們會嘗試去做,有比較合適的地方就跟政府說。你想想,當初西九文化區談了那麼久,當他們去設計時,有沒有考慮到裡面有個是做電影的地方?」

Image description 年報紙的《鐵金剛勇破神秘島》,由利爸爸親自落筆設計。

爸爸的電影院
利雅博的父親也一生從事電影業。他叫利秉璋,廣東新會人,早在五十年代就在電影院裡當宣傳工作,幾歲的利雅博一直出入戲院,是看着父親工作長大的。他記得自己最早、印象最深的電影,就是原版的《八十日環遊世界》(1956),「為什麼會這麼深印象?第一,那時候北角新都城百貨公司的位置,有一座都城戲院,爸爸當年就在那裡工作。我記得很清楚,當日我跟媽媽一起看,坐超等,我年紀小還坐在兩個椅子中的扶手上。那齣戲很精采,目不暇及,大衛尼雲去完日本,又去了印度、香港,它是一個很神奇的經驗。」

他記得,從前的戲院很大,至少有一千個座位,「當時我家住銅鑼灣,父親在北角工作。」五十年代香港還沒有一條條院線,十數家戲院,各有各放映的影片,例如利舞台(銅鑼灣)和樂宮(尖沙嘴)屬同公司,一家九龍一家香港,已是一條線了,「每一家戲院,會跟八大公司,即美高梅、環球、帕拉蒙、霍士等簽約,每簽就是一年,簽了約,那一年都會放映他們的電影。電影上映時,所有電影的宣傳都由戲院負責。」利爸爸的工作,除了負責戲院外的大牌、海報等等,還要改中文戲名,寫宣傳語句,「我記得很清楚,爸爸會在紙上打格,然後設計戲名。」當年的中文戲院,都流行用中式書法字體,戲名寫好,廣告美術做好,就有電板公司的人前來收稿,做成電板,再去印刷。利雅博取出手機,給記者看1962年《鐵金剛勇破神秘島》(Dr. No)的報紙廣告,這就是由利爸爸設計的,「廣告的字都是由爸爸寫出來的,包括裡面的宣傳字句。」他從小出入戲院,多少受到影響。這影響還包括了品味上,「因為我爸爸做的都是外國電影的宣傳,中文片其實看很少,我唯一看中文電影,可能是家裡的工人帶我,去看工餘場粵語片《火網楓宮十四年》(任劍輝、芳艷芬主演)。我有少許印象,但是興趣不大,始終都是跟着爸爸去看西片的多。」由傭人帶去看工餘場,可見利家生活水平不俗。

Image description 嘉禾當年向外擴展之作:《炮彈飛車》。成龍主演但海報沒有成龍。

嘉禾向外擴展
六十年代尾-七十年代初,利爸爸自己做老闆,開了電影發行公司,引進西片,「他專門做入口電影,當年《兩小無猜》(《Melody》)、《奪標》(《The Winners》)等等的戲其實都是父親發行的,這兩齣在香港都非常賣座。」中學畢業後,他前往英國升學,去的時候沒有想將來會做什麼 ,「我甚至讀的科目其實都不是打算工作用,因為我讀政治。」到了英國,他反而因為與父親有生意來往的電影公司,不少都在英國,利雅博就像拜碼頭一樣,逐家逐戶的去拜訪他們,「讀書那幾年,每逢放假我都沒有返港,而是留在電影公司裡當實習生,做宣傳部的工作。」畢業後他回港,本來順理成章應該到父親的電影公司工作,但他竟然去了當記者,採訪了三年,「回港時未太清楚自己想做甚麼,父親朋友多,是他叫我去《星報》學習的。」他記得七十年代尾香港有越南難民問題,他也有採訪過。

七十年代 ,嘉禾向外發展,成立了海外部「嘉通」,鄒文懷找來學者好友Bob Burton負責,但他本身不是做電影的。有天,利雅博接到電話,問他有沒有興趣去工作,「我說好啊,就去試試。」當時嘉禾已捧出了李小龍,一直在想把電影業往外發展,「我還沒進去時,嘉禾已在拍西片,包括了《荷京喋血》(Amsterdam Kill)等幾齣。」他說:「香港的市場很小,其實你拍一齣戲出來,極其量都是一千多萬二千萬左右的票房,已經很厲害了,要拍一部港產片,推出外面市場,世界是大很多的。」嘉禾一直往外發展,於是後來有了成龍的《炮彈飛車》( 1981),再後來拍出《忍者龜》(1990),那些都是嘉禾出品,「嘉禾不只是看東南亞的市場,而是連同歐美所有的市場一起看。但電影因為地域在文化上有差異,於是像《師弟出馬》香港上票房很好,要到外國上映,我們也得請外國很出名的剪接師,重新剪接。」嘉禾當年在倫敦、羅省都有分公司,可見生意之大。利雅博這段日子專注把港片推到全世界,他說在外國最受歡迎的一定是動作片,許冠文的系列在日本也大受歡迎,「後來有成龍,再有洪金寶,然後是《僵屍先生》系列。」

Image description 在英皇十多年,合作得多的其中之一是姜文。圖為《讓子彈飛》

電影節放一齣蝕一齣
利雅博在嘉禾工作了21年,後來又代表嘉禾,到台灣與Pony Canyon和滾石成立嘉音(娛樂及演藝公司)。他在2000年離開嘉禾,到台灣做過兩年新媒體,當年網絡媒體仍未成熟,後來又回港加入英皇電影做行政總裁。這工作一做十五年,他由之前在嘉禾把港片帶到全世界,變成了在第一線負責製作,崗位不同了,很多都要重頭學起,「之前(在嘉禾)做發行 ,而且做國際發行,我們就少看香港的電影。當年嘉禾做製作厲害的人太多了,不會輪到我們。但到了英皇,組織不太一樣,英皇是大機構,楊(受成)先生很驕傲自己有七個八個主要業務,包括金融、房地產等,電影只是其中一個部門。」英皇有大製作例如成龍電影,也有並不商業的小型製作,「你要做一些Branding的東西,拍大製作,公司方針一定要省漂亮的招牌。」後來英皇也有做發行,與UA合作購西片、日本片和韓國電影來港上映。

他與很多巨星合作過,其中有姜文,雙方合作,第一次是《太陽照常升起》,時為2005年,「電影在2005年尾開拍,2006年拍到某一段時候,停了下來,資金出了問題。因為姜文的《鬼子來了》在 2000年,未完成電檢通過的情況下去了康城比賽,令姜文被罰五年禁拍,《太陽照常升起》是之後第一齣電影,整個行業都有很大期望!」有一晚,台灣焦雄屏打電話給他,問:「英皇是否有興趣投資?」她說姜文現在拍到四分之三,資金不到位,停了下來,他希望能夠完成這部電影。這事老闆楊受成知道後,二話不說就答應了,利憶述,電影有點曲高和寡,票房沒有想像中好(只有約三千萬),但雙方合作愉快,從此姜文的電影都有英皇投資了,於是後來合作了話題作《讓子彈飛》,收6.59億。英皇拍很多大片,但一直有出品小製作,利雅博說是希望多元化一點。在英皇的日子,有時老闆楊受成提出要開戲院,利雅博沒有做過,又再去學,「很辛苦,但也學了很多。」

這幾年做電影節不一樣,「坦白說,電影節每放一齣電影蝕一齣,所以這是個挑戰,希望節目能夠吸引多些人,推廣電影文化。」電影節要有自己電影宮很難,但更難的,他坦言是吸引年輕人回到戲院,「我們真的很老餅,和年輕觀眾聊天,談到以前的電影,很多人會張開嘴巴完全不知道你在說什麼。」要吸引年輕人回到電影院,他坦言,還沒有想到方法。「我有些朋友在大學教電影,學校圖書館的電影很齊全,但從來沒有人借看。如今年輕人的興趣根本不在這裡,他們看短視頻,那是另外一些東西。」

「暫時來說,我沒有一個方式,可以眨眼就做到出來,但你不可以放棄,不可以不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