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現在是不是電影最差的時代?

2023-11-10

Image description 陳哲藝新作《燃冬》

「我不確定……我不確定……」同樣一句話,一小時內出自導演陳哲藝口中好幾次。這個來自新加坡的年輕導演,2013年首部作品《爸媽不在家》一上映就廣獲好評,外媒稱他為「年度全球最值得關注的十位導演」時,他才29歲。

過去總信心滿滿,一場疫情,幾乎把他對拍電影的信心打到谷底,過去總是微笑,信心滿滿的陳哲藝,不諱言過去幾年有段時間非常迷茫、失落,「我不確定像我這樣的導演,還會有人願意去來電影院看電影嗎?」他的新作《燃冬》在中國大陸上映,票房慘淡,戲中描寫三位主角,卻是另一種挫敗和不確定,他們是對前途全沒信心,不想再努力,俗稱躺平的一代。 可是這麼一齣文藝片,上映時被宣傳成愛情片,令他大惑不解。

TEXT & PHOTO BY 何兆彬(劇照由安樂電影公司提供)

Image description 陳哲藝@香港

介意網民沒看就打分

2021年,以疫情為題的《暴風之年》上映,這齣長片集合了幾位導演短片作品,當中包括了陳哲藝的《隔愛》,是他遠距離透過網絡指導下拍攝的。當時他和女主角周冬雨說,之後大家正式合作,拍一齣長片吧,結果有新作《燃冬》。電影描寫三個受盡挫敗的年輕人,在極寒的延吉小鎮無所事事,不想前途,也不想再努力。如此描寫躺平一代的電影,8月在中國大陸上映,以「七夕必看愛情片」作宣傳賣點,結果只賣了二千多萬人民幣。

「我拍電影,從來不在意票房這個東西。」陳哲藝說:「但是你知道我最介意的是什麼,我最介意的是很多網民,他沒有看過電影就去抨擊這部電影,去給這個電影打分。就說是色情片,『這些臭臭髒髒的年輕人』什麼的。對我來說,它是很病態的。」過了幾個月,他還在氣。《燃冬》上映同期,青春愛情片《念念相忘》也在上映,「我們同一天上映,它的票房是我們票房的兩三倍,但是我們的評論或點分,是他們的五倍,這可能嗎?」

令他不解的,還有宣傳,「因為我對中國的環境是不了解的,所以我之前片子都是在平台上。他們跟我說,這個片子有這樣的明星應該找一個更好的檔期,結果選了在七夕情人節檔期,宣傳就寫着『七夕必看愛情片』。」陳哲藝問:你覺得這是一個情人節必看愛情片嗎?他記得電影5月在康城首映,口碑很好,「國外影評是我所有電影裡面,有史以來最好的一部。但是回到中國,如果一個文藝片必須包裝成另外一個樣子……片子前面本來都會放參加影展的標誌,然後是競賽一種關注,它都被拿掉了,因為不想讓觀眾覺得它是一個文藝片!整個東西已經很扭曲了。」

朋友曾給他看中國四、五線城市觀眾戲院裡看電影的情形,觀眾都是一邊看一邊刷手機的,「偶爾聽到(劇情),他就看一下,看電影跟在家裡看Netflix 是一樣的。所以我會問自己,如果未來的觀眾是這樣去看電影的話,那我還要拍電影嗎?我不確定。」他擔心疫情已改變了觀眾和電影,「今年全世界票房最高的,一個就是《奧本海默》,一個是《芭比》,都很Loud很炫的東西。我現在有點懷疑,比較安靜的電影,觀眾其實已經沒有那麼主動的去思考。現在我看到就是,電影都需要很直白,而且需要去交代很多。」

Image description 三個半躺平青年,三個不想再努力的青年。

大家想吃的就是快餐

他說,自己接受傳媒採訪,都很真誠的分享,但宣發上這些做法並不誠實。戲上映後,網友瘋狂的炒作戲裡周冬雨的床戲/情慾戲,讓他感到十分挫敗。田壯壯曾說中國大陸影市雖然旺盛,但整個國家沒有培養出一個小小的文藝片市場,文藝片都要假裝成愛情片,否則沒有觀眾,「因為他們覺得有三個大家都認識的明星,就可以用一個Hook,把普通的觀眾釣進來。這些觀眾其實也沒有看過我其他的電影,也不懂我的價值觀是什麼。」

他說,這會讓他懷疑很多事情,例如如今大家都看串流平台,但串流平台其實都不賺錢,「之前平台都想拍一些作者的東西,會找馬田史高西斯拍《愛爾蘭人》,找Alfonso Cuarón拍《羅馬》。但這些片一直不賺錢,他們就不再想拍這種大導演的片子,因為要求很高,演員很貴,點擊率也沒有那麼高,平台覺得說我要拍更多動作、恐怖片,不用太好的導演,不用太好的東西,只要爽就好。」他說如今大家都說現在是電影最好的時代,但他有保留,「我不確定現在是不是電影最差的時代!哪怕是李安、王家衛或者侯孝賢、史高西斯,他們已經在一個時代建立了一個品牌,像我這個年齡層的導演是很難的。大家想吃的就是快餐,但我又不想去做快餐,要拍像抖音那樣的電影,觀眾一直在那邊刷刷刷,偶爾看一下,被消費成這個樣子,那我還要創作嗎?」他很迷惑,沒有答案。

迷失的一代

陳哲藝飽受網絡文化困擾,他在新片《燃冬》中描寫在網絡出現後出生的這一代,更要去了解他們的焦慮。《燃冬》由他自編自導,創作緣起來自疫情期間他讀了好多文章,都關於當下年輕人的狀態和處境,「那時候我住在英國,不管是英國、美國,《紐約時報》、《衛報》都會寫說Britain's Lost Generation(英國迷失的一代),他們講現在年輕人的焦慮,都感覺被社會拋棄了,被上一代辜負。大家都有一種不信任機制,不信任政府,也不信任公司,反正不信任社會。精神方面會出現一些問題。」

他留意到,90及00後常會說I have to take care of my mental health,要照顧自己的心理狀態。「我是八十後,非常勤奮刻苦,一直加班,一直不停的做牛做馬,我們的DNA是這樣的。我讀到很多,但是我感受到一種不安,一種焦慮、失落感。我想拍一個關於年輕人的電影,想捕捉現在普遍他們在感受的這個東西。」搜集資料的過程中,他發現如今新一代都喜歡在網上寫東西,抒發情緒,也有人愛用攝影機自拍,一直在講述生活和感受。

戲中三人,周冬雨演的娜娜是延吉導遊,其實她本是滑冰高手,有天離開運動隊伍,與教練和隊友斷絕一切來往,不再回頭,「我讀文章,大家都有一種被什麼東西打敗的感覺,第一個就想到被夢想被打敗的就是娜娜的角色,她從很小被栽培做花式溜冰員,只上過體育學校,沒有其他一技之長,背負着國家和家人的期望,大家都覺得說她很有才華,但一場意外,夢想被破滅之後,她不懂得去接受自己的失敗。」

劉昊然演的浩豐是上海金融才俊,從小努力讀書卻從不快樂,長大後還有自殺傾向,「我們這種傳統亞洲社會機制成大的小孩,一貫性的都說一定要念好書,要去補課,要有好的成績,但是當他們都把這些東西做對了之後,出來社會你就發覺,我沒有感受到滿足感、存在感。」第三人是屈楚蕭演的韓蕭,在延吉餐館工作,一事無成,也看不到前路,「他從小也不喜歡念書,也覺得對上學也沒有心思,他其實很早就知道說反正我就沒有人家那麼厲害,我就不用跟人家去競爭,還沒被打敗,就已經就是放棄了,有點半躺平的心態。」這三個人都不屬於東北,他們都是過客。「我是外來者,就用外來者的視角去講這個東西。」

擺脫之前風格

看《燃冬》會發現它與陳哲藝過去作品大為不同,從前他鏡位精準無比,連綿不斷,這次描寫三個「廢青」,拍攝上隨意一點,也詩意一點,就讓三人在雪地上耍廢,「我用一個更詩意的方式,更抽象的方式把年輕人當下的情緒、精神狀態捕捉下來。我很刻意的想要擺脫我之前作品的風格。之前記者都會說《熱帶雨》不論場面調度、劇本、剪接都好準。我拍《隔愛》時章宇還問我:哲藝你為什麼要那麼準?我說因為我對表演的要求,都很清楚我要什麼。大家會問,如果你不那麼去控制所有的東西,一個更自由的陳哲藝會是怎樣?疫情那兩年,我就一直在反覆想這個東西。」

這次拍年輕族群,他決定學習新的創作方式,而且這個在沒有冬天的熱帶國家新加坡成長的他,要到鋪滿積雪,零下二-三十度的長白山去拍《燃冬》。「我讓自己更加擺脫之前創作的方式,去尋找一種新的一種突破和自由。」

電影做好了,他對這一代有更多共鳴,「以前我從一個八十後去看他們,就覺得說你看你從小也沒有很窮,也沒有很辛苦,什麼都有,物質上的東西比上一代更舒服。其實他們在網路時代長大的小孩,要去接受這種壓力是很困難的,在網路上被霸凌跟被欺負,你不能去把它擦掉。你每天需要去面對,在網上人家怎麼看你。」網絡時代一切都太快了,「我看在中國工作的年輕人,與我們以前都不同。以前我們還要等一些東西,等一個消息,再繼續去做,但現在所有的東西是即時的。發一個微信,三分鐘內他必須去搞定。在這樣的世界裡面成長,你是一直不停歇的,一直被批判,大家都是24小時在看你的工作效率。」

談跟周冬雨的合作,也許是這次訪問裡他談得比較高興的,「她是一個很有靈氣的演員,不是用所謂的技巧或者功底去表演。《燃冬》其實裡面很多內心戲,很複雜,很多情緒是很克制的,克制裡面你又要感受到一種暗流洶湧,沒有那麼好演。她也不懂怎麼去抓這個東西,她的優點是她不會放棄,會去撞,我們就一直試,試到她對的時候,突然就會很亮眼,會很出彩。」周冬雨公開說,陳哲藝對她要求特別高,別人拍6-7個Take,她一拍就20多個,「我說,因為你是周冬雨,什麼獎都拿過了,我不希望我看到的就是之前看過的周冬雨!」

Image description 《熱帶雨》2019

Image description 《爸媽不在家》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