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金漆招牌】粵劇頭飾周燕雲師傅:以教學傳承手工藝

2024-02-23

Image description 周師傅已進入半退休狀態,在有機構邀請時才會開班授教,她說香港欠缺教學空間,就算有學生想深造也沒有課室。

粵劇頭飾製作技藝是本港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這項手工藝與時尚工業中的Métiers d'Art本質上分別不大,為什麼在我們的社會卻得不到好好的發展和傳承。《優雅生活》與資 深粵劇頭飾導師周燕雲詳談當中的過去與前景、困難與意義。

TEXT BY CHRISTOPHER LAI
PHOTO BY BEN TAM

50歲後開展工藝人生

傳統以來,戲曲旦角都講究「有頭有面」。所謂「頭面」,就是泛指旦角的髮式和頭部裝飾物,對塑造人物形象極為重要。粵劇頭飾精緻多變、閃爍耀目,由銀線、彩珠等基本物料巧製而成,為演員亮麗的舞台形象錦上添花,更蘊含香港傳統手工藝的民間智慧——粵劇的造型吸引了不少粵劇愛好者,包括對頭飾設計情有獨鍾的周燕雲師傅。

「我喜歡粵劇又貪靚、還有那bling bling的感覺!」——50歲前,周師傅在本地旅行袋工廠工作,孫兒長大後他便全身投入粵劇專業,除了學習製作粵劇頭飾,亦師從梁森兒踏出虎度門為劇團粉墨登場,同時為劍心粵劇團製作頭飾。在經老一輩的師傅認同後,才開始教學生涯。周師傅進入半退休狀態後,在康文署和文化葫蘆等機構主辦的粵劇頭飾製作工作坊任教,閒時周遊列國找尋設計靈感。「近年開的班,每班30至35人,有外國人、香港人、後生女、中年婦女、公公婆婆的學生,還有學演粵劇的人。」周師傅分享她粵劇頭飾教學的點滴:「既有單次的體驗班,亦有5節課的基本課程。」

Image description 上過 5 節基本課程後,學生可以學到如何扭出一套基本粵劇女角的頭飾。

說到本港粵劇服飾和頭飾製作的老師傅,周師傅說只餘下年屆90的巨匠陳國源,而他有很多徒弟在深圳和廣州開設工坊,香港因為土地問題從20前年起已經沒有粵劇服飾製作,至於頭飾師傅也不多了。「有些業餘唱戲的人都會來學,但教也太多困難了。在深水埗賣原材料的估愈來愈少,上網淘的則很多貨不對辦,要專門上廣州才可以買到料。」周師傅說,從整個行業來看,粵劇頭飾製作業在香港已經接近式微,如今她主力的教學,絕大部分的學生都未向著專業方向進發,而是轉向興趣和消閑的方向——那麼還項港式手工藝還有保育的可能嗎?

保育文化遺產

當初(2002年)拜師陳俊才學習造粵劇頭飾,周師傅造出許多作品後卻無所用,於是才順便學戲,學成之後一直開班授徒,但承傳絕不容易變得系統化。她帶點可惜地說:「說起來,粵劇頭飾製作的技術從來都是口耳相傳,沒有任何教科書,一位學生(香港文學研究員)邱健恩博士曾邀請我一起編寫一本相關的書籍,但我拒絕了。因為當時師傅仍然在生,戲行文化認為這是不應該僭越。有梳頭師傅工作時,要所有其他人清場迴避呢。」

中國工藝人忌才,周師傅對此也十分敏感,但表示在師傅仙遊後,她會認真考慮此事。「所以當這些擁有絕活的師傅離開後,那種技巧就會失傳,如今很多演員已不是梳真髮髻,非常可惜。」沒有書本,周師傅形容每個角色的形象都在腦海,像一本天書。「譬如這一天學長平公主、另一天學林黛玉的頭飾。但也因為沒有統一的教材,每個人自己抄的筆記也有一點不同,要發揮很多想像力。」

Image description 周師傅指,曾有洋人學生比不少中國人對這門頭飾工藝更有興趣。

與學生成為朋友

疫情3年,周師傅說她和很多學生失聯了,非常可惜,但她很多時和學生做了朋友,為了友情會特別作私人教學。「粵劇頭飾沒有畫設計圖的傳統,基本上是從一條條鐵線扭起來,扭下扭下成形後,再加上面疊加各種織物、珠寶、羽毛、皮毛的裝飾,慢慢將腦海的形象轉為實物,其實非常花時間。「造一個鳳冠起碼要10日。有一個學生,她的女兒在演藝學院學粵劇,很希望送女兒一個鳳冠,希望我教她製作,結果足足花了兩、三個月,但終於還了她的心願。」周師傅的確是一位性情中人,教學最重要的從不只為金錢,而是人與人之間的聯繫。

周師傅住所門外有一個大櫃,櫃上疊着高到天花的膠盒,而裏面儲存的統統都是她廿多年來親手製作的粵劇頭飾,以及原料。她取出收藏的物料,即場示範給我們看。其實很多原料都不是特別生產給粵劇頭飾所用,頗有一種拿來主義的味道,周師傅和我們的攝影師笑言是「馬死落地行」,她感慨:「以前的師傅簡直像一個行走的百科全書,每個人的手勢不一樣,都是經驗和品味。」在《劍心粵劇團》主理粵劇頭飾的經驗,令周師傅磨練好她的功力。「早年我跟師傅時,有20個人一齊學,在他的學校上課,其他很多人是演員,演員會自己製作頭飾是平常事。」那麼她還有什麼新的計劃呢?隨遇而安的周師傅表示:「因為收入水平不會特別高,不會有很多年青人想入行。而我在教學上本沒有任何特別計劃,只要康文署或賽馬會邀請我都會接受,我很樂於分享。」聽到這裡,還是從她的眼裡看到對粵劇頭飾教學的熱忱。

粵劇服飾華麗奪目,穿戴令演員的角色塑造更上一層樓,展現本地傳統手工藝靈活變通的特質,如果在材料和設計上改良和現代化,可令不少年輕人感興趣,作為自製時尚配飾,應該到其他場合,大有可為。然而,中國傳統文化之中,同行的妒忌心太強,也許是無法透過普及化而傳承下去的原因。如果只靠口耳相傳,很多重要的文化遺產都可能會在時代巨輪下消失,誠然十分可惜。周燕雲師傅20多年的製作和教學經驗,實在十分珍貴,希望有心人能夠為她留下更多紀錄和教材,讓這門港式手藝流傳後世。至於專業粵劇頭飾製作發展及未來,因為本港的人工水平、土地問題和戲行的保守文化,可能在本地會漸漸消失,的確令人握腕。

Image description 鳳冠是粵劇頭飾中要求最高的項目,繁複疊加的珠飾和假寶石非常考功夫;女將頭飾上的毛毛球和珠飾都是周師傅在深水埗搜購,如今愈來愈難找到合適的材料。


Image description


Image descri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