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愛華麗:跨越兩個世紀的幸福嫁衣裳Love at its Finest

2014-07-30

Image description

Image description

Image description

有人說女人披上嫁衣裳是一生之中最漂亮的時刻,因為她們希望把最美好的自己交給這輩子最愛的人,從此厮守到白頭。這是女人的浪漫,是男人的幸福。因此,一件完美無瑕的嫁衣對女人來說別具意義。

早於二百多年前,當婚紗禮服還不是定製產業的時候, 女人會用盡所有的方法和物資為自己製作獨一無二的婚紗禮服。最近,英國國立維多利亞與艾爾伯特博物館(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便舉辦了一場超過兩個世紀的大型婚紗展覽,展出1775-2014年間合共超過80 多款的婚禮服飾,當中焦點盡在各式各樣、精緻迷人的新娘裝扮,除婚紗以外,還包括珠寶、鞋子、頭紗、花圈、帽子,以及設計草圖和照片等。展覽著重展現在英國和愛爾蘭舉行的婚禮禮服,不但追溯白色婚紗的發展進程,更詮釋每件禮服的創作意念,藉以揭示穿戴者當時的生活面貌和時尚選擇。

18世紀後期的農村新娘

Image description 1780年英國富裕農民的女 兒Jane Bailey行禮時所穿 的真絲禮服,當年只有有 錢人才能穿上白色婚紗。

展品依照時間順序分別陳列在博物館的兩個樓層,第一層主要展示由1775年至1959年期間的禮服。由最早期的綾羅綢緞揭開序幕,當中Chertsey Museum借出了一套十分罕有的完整服飾裝扮:真絲錦緞長裙、白吉爾的帽子及鞋(1780)。這曾是一位英國富裕農民的女兒Jane Bailey在教堂行禮時所穿的結婚禮服。裙子以奶白色為主調,簡約合身的剪裁,飾以細小波點及碎花圖案作點綴,再配襯白色絲綢的白吉爾帽子及鞋子,整套服飾的用料和設計風格,反映出當時的鄉村時尚。那時只有富裕家庭或貴族的婚禮才會負擔得起一絲不苟的白色婚紗,一般民眾的結婚禮服礙於金錢和存放空間所限,須要在婚禮後循環再穿,而且洗衣方式較為簡陋,所以大多選擇輕巧和不易弄髒的禮服。因此,白色婚紗可說是當時身份地位的象徵。

19世紀的白色婚紗熱

Image description 受到英國維多利亞女皇 穿上白色婚紗成婚的影 響,白色新娘的形象迅 速廣泛地傳播開來。時 至今日,白色仍是最流 行的婚紗顏色。

Image description 很多時尚雜誌開始定期加入白色婚紗禮服的插圖,最早見於1813年法國出版Le Journal des Dames et des Modes的時尚彩色插圖

Image description 在婚紗的款式設計上,受到多樣化的時裝影響,婚紗禮服亦不局限於簡約的真絲長裙,開始加入珍珠、蕾絲、 刺繡及多層配搭等,盡顯與別不同。

Image description

在19世紀,人們對白色婚紗尤其偏愛,因為英國維多利亞女皇於1840年穿上白色婚紗舉行婚禮。她在當日的誓言表示希望作為丈夫的妻子而不是君主,所以她捨棄了傳統的深紅色的天鵝絨長袍,而選擇穿上白色綢緞的宮廷長裙並鑲上香橙花。這一番發自內心的愛的宣言,以及維多利亞女皇對社會的影響力,立即成為大眾崇拜的對象,更是無數女士所憧憬的完美新娘形象。再加上,平面媒體和報紙正日益興旺,它們開始帶動潮流發展,時尚版面和商業廣告不斷推介白色婚紗、蕾絲面紗和香橙花。情況於英國和法國更為明顯,很多時尚雜誌開始定期加入白色婚紗禮服的插圖,最早見於1813年法國出版Le Journal des Dames et des Modes的時尚彩色插圖,其後在維多利亞女皇年代的帶動下,白色新娘的形象更迅速廣泛地傳播開來,時至今日,白色仍是最流行的婚紗顏色。而在婚紗的款式設計上,受到多樣化的時裝影響,婚紗禮服亦不局限於簡約的真絲長裙,開始加入珍珠、蕾絲、刺繡及多層配搭等,盡顯與別不同。

20世紀早期的名媛婚紗

Image description 英國名媛M a r g a r e t W h i g h a m 的婚紗出自 著名設計師N o r m a n Hartnell之手,選用象牙 色綢緞配以貼身剪裁, 加入中世紀風格的袖子 和3.6米長的裙擺。

Image description

Image description 1 9 3 4 年著名設計師 Charles James為Baba (Barbara) Beaton設計了 一條極具現代感的白色婚 紗,全條裙子沒有任何圖 案配飾、高領口的設計、 分成兩邊的長裙擺,顛覆 傳統婚紗形象。

Image description

那時愈來愈多媒體對婚禮時尚產生興趣,而且攝影技術漸趨成熟,無論是國內新聞或是八卦專欄,皆廣泛地報導名流社會的婚禮盛況,引起公眾關注。於1933年,英國名媛Margaret Whigham(後來是阿蓋爾公爵夫人)便是各大報章追訪對象之一。當年她與Charles Sweeny的婚禮令無數粉絲蜂擁而至,更堵塞交通三小時。她的婚紗出自年輕的設計師Norman Hartnell之手, 設計風格屬典型30年代的精緻細膩,選用象牙色綢緞配以貼身剪裁,加入中世紀風格的袖子和3.6米長的裙擺,再飾上繡花和珍珠。這種奢華禮服呈現出穿戴者的高貴地位。此外,1934年, 著名設計師Charles James為Baba (Barbara) Beaton設計了一條極具現代感的白色婚紗,全條裙子沒有任何圖案配飾、高領口的設計、分成兩邊的長裙擺,顛覆傳統婚紗形象。James擅長立體剪裁,每個褶縫皆經過審慎處理,務求做到完美縫合,突出女性的自然體態。

二戰時期的簡約禮服

Image description 受到二次大戰影響,花店 店主Elizabeth King受到物 資所限,以印有毛茛圖案 的布料來定製連身裙、人 造花作頭飾,以及縫製網 狀的絲綢面紗。

Image description 受到二次大戰影響,花店 店主Elizabeth King受到物 資所限,以印有毛茛圖案 的布料來定製連身裙、人 造花作頭飾,以及縫製網 狀的絲綢面紗。

Image description

Image description

20和30年代的婚紗受晚裝設計影響,大多是緊身剪裁突顯臀部線條,並以珠光質感的綢緞所製成。可是,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39-1945),由於商品短缺,導致製衣成本上漲,為了調整價格和確保公平分配,很多地方實施服裝限制。這個時期的結婚禮服講究實用性,只能採用非定量配給的面料,如室內裝飾布料、網狀窗簾、降落傘絲綢等,因此大多新娘只穿上日間禮服,甚至工作制服。當時一位花店店主Elizabeth King於1941年在倫敦教堂行禮,她便使用了僅餘物資製作出這條色彩繽紛的長裙。由於買不到一條現成的禮服,她運用了各種輕身的裝飾材料,包括以印有毛茛圖案的布料來定製連身裙、人造花作頭飾,以及縫製網狀的絲綢面紗。那時受到物資所限,婚紗禮服多見其他色彩圖案,而且較少長裙擺及多層次配搭。

21世紀的反傳統禮服

Image description 2005年Camilla Parker Bowle 和查理斯王子大婚中所穿上 的Anna Valentine銀色絲質禮 服,整條裙子飾上金色繡花圖 案,盡顯雍容華貴。

Image description 同樣出自John Galliano之 手,於2011年Kate Moss結 婚時,所穿的波西米亞風格 婚紗,飄逸隨性,突顯新娘 個人魅力。

Image description 《AnOther》雜誌的時尚總監Katie Shillingford於2011年所穿的婚紗造型引起 廣泛討論,那是由其好友Gareth Pugh所 設計的一襲灰色禮服,精緻的褶痕展現 層次和細節,新娘染上粉紅色頭髮更令 人驚嘆不已。

另一樓層主要陳列出1960年至2014年間的特色婚紗禮服,最近期有由Jenny Packham and Temperley Bridal設計的2014春夏系列,還有眾多頂級時裝設計師的代表作品,包括Vivienne Westwood、John Galliano、Lanvin、Vera Wang等。這個展覽部分探討由20世紀後期開始, 出現了很多創新和反傳統的禮服,顯示社會文化對婚姻和婚禮在觀念上正逐漸轉變。要數最經典的有2005年Camilla Parker Bowle和查理斯王子大婚中所穿上的Anna Valentine銀色絲質禮服,整條裙子飾上金色繡花圖案,盡顯雍容華貴。

此外,美國歌手Gwen Stefani於2004年結婚時,挑選了英國設計大師John Galliano的漸變色婚紗, 上身為白色貼身剪裁,裙擺則染上深粉紅色,平淡中顯不凡。而同樣出自John Galliano之手, 於2011年Kate Moss結婚時,所穿的波西米亞風格婚紗,飄逸隨性,突顯新娘個人魅力。另外, 《AnOther》雜誌的時尚總監Katie Shillingford於2011年所穿的婚紗造型,在當年引起廣泛討論,那是由其好友Gareth Pugh所設計的一襲灰色禮服,精緻的褶痕展現層次和細節,新娘染上粉紅色頭髮更令人驚嘆不已。可見,近代的婚紗設計打破固有傳統框框,不再局限於白色長裙擺,較為著重突出個性的時尚風格。

Image description 美國歌手Gwen Stefani於2004年結婚時, 挑選了英國設計大師John Galliano的漸變 色婚紗,上身為白色貼身剪裁,裙擺則染 上深粉紅色,平淡中顯不凡。

Image description

Image description

Wedding Dresses 1775-2014
日期:即日起至明年3月15日
地點:英國國立維多利亞與艾爾伯特博物館

(文:Phoebe Wong 圖:英國國立維多利亞與艾爾伯特博物館)

Image description

Image description

Image descri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