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體外衝擊波 擊碎腎石無難度

2016-10-26


每天最少飲8杯水是常識!不過對都市人來說,仍然有難度。飲水不足,可以導致腎石或輸尿管石出現。腎石是香港人常見的疾病,患者年齡多在20至40歲出現,男士較易有此問題,一般來說,男士患腎石機會比女士多3倍。體外衝擊波是非常普及的腎石治療方法,現時技術已十分先進,病人可以在最低傷害的情況下處理體內腎石。

形成腎石的主要原因是水量不足, 理由是喝水不夠,引致尿量少,或是尿液中的礦物質或其他物質增多,當水分比例不夠而其他物質比例偏多時,未能達至稀釋礦物質或其他物質而排出體外,這些物質就會積聚成結晶體,最後沉澱為結石,亦即是腎石。

撰文:吳志輝教授_中文大學外科學系泌尿外科組

傅錦峯醫生_香港執業專科醫生協會召集人

Image description 都市人工作忙碌,經常廢寢忘餐,很多時每天喝不足8杯水。

 

腰痛揭發生腎石

有患者的腎石大如乒乓球,有的則小如細沙,影響各異。腎石無特別病徵, 不過處理不當時,後果可以很嚴重,有機會永久影響腎功能。不少腎石患者正因為無病徵,或只有輕微痛楚,而對病情掉以輕心。

李先生(化名)最近無故腰痛,令工作及日常生活大受影響。他沒有受傷, 百思不得其解,懷疑是什麼嚴重疾病;後來經家庭醫生轉介到專科後,才知道原來有腎石,才鬆一口氣。很多時患者求醫時,第一時間都不會想到腎石,通常都是因為腰痛才來求醫。進一步檢查之後,才發現患者體內有腎石或輸尿管石。輸尿管石亦是腎石,這結晶體跌入輸尿管並造成堵塞時,便會引起疼痛。患者會突然腰痛,痛得在床上不斷打滾,甚至冒冷汗,嚴重時痛不可耐,要打止痛針來紓緩痛楚。雖然有些患者會有小便刺痛、小便出血及發燒等症狀,不過症狀因人而異,部分患者也可毫無病徵。

Image description 小於2厘米的腎結石最適宜以體外衝擊波擊碎。(網上圖片)

後遺症相對較少

體外衝擊波碎石(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 ESWL)是治療腎石及輸尿管石常用的手法,體外衝擊波技術亦間中用於膽石及胰臟石。原理是利用特殊設備產生衝擊波,從體外瞄準結石擊碎,使之成為碎石或粉末,便可隨尿液經泌尿系統排出體外。

體外衝擊波碎石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產物,要運用水作為媒介傳送能量,再瞄準及擊碎體內結石。初時儀器體積非常大,患者要在治療期間浸在水中,雖然麻煩,但這種治療方法問世後,可免除開刀做手術的痛苦,對當時治療泌尿系統結石的患者來說,是一大喜訊。不過,患者全身浸在水中,濕身始終帶來不便,尤其是對於身體較弱或身體有損傷的患者來說,較容易着涼或受感染。中期曾嘗試以水囊式體外衝擊波碎石取代,後來因效果欠理想而少用,於是再沿用以水作能量傳送的方法治療,但技術改良後,病人不必全身浸水,可減低感染風險。

在科技層面,體外衝擊波技術亦有大躍進。從前以電能產生火花,製造小型爆炸,從而產生能量,壞處是難以控制產生的能量,加上電極消耗,經常要更換電極,令治療效果不穩定。不過,近十多年出現的體外薄膜震波技術,可有效穩定地擊碎結石。體外衝擊波不會令身體形成傷口,病人亦不必使用麻醉藥,惟患者仍會出現短暫不適,一般只需休息片刻,便可即時離開醫院。有小部分患者感到疼痛,現時醫生傾向給予少量麻醉藥及止痛藥紓緩。

吳志輝教授曾與團隊進行研究,發現病人完成治療後,有三成人腎臟有血塊或腫脹,但大部分只屬輕微,不必入院。雖然病人有可能腎臟出現炎症,長期或會影響少許腎功能,但只要在治療初期,醫生先以低度能量來碎石,便可減少出血機會。相對於內窺鏡手術,有機會造成堵塞及影響腎功能,體外衝擊波碎石的後遺症相對較少。

服薄血藥須停藥

正常的情況下,患者完成療程,有50%以上的15毫米以下結石,都能成功擊碎至成為粉末,並可自然跟隨尿液排出體外,然而要視乎腎石的種類、硬度、大小及儀器能量而定,亦有情況是部分碎石殘留體內。一般小於2厘米以下的結石最適宜以體外衝擊波擊碎,倘腎石太大,則須進行兩至三次治療,方可完全將結石打碎,建議每隔兩至三星期進行,讓腎臟有復元的時間。

有一點是要注意的,若患者正服用亞士匹靈或薄血藥,必須停藥,慎防可能出現腎出血。完成治療後,醫生亦會建議病人多飲水,以加大尿量,沖走碎石及粉末;亦有醫生處方α受體阻隔劑,幫助腎石排出。除了體外衝擊波,亦有其他治療腎石方法,包括輸尿管鏡及經皮腎手術等,病人應向泌尿外科醫生討論及查詢合適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