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你有錯音、懶音或鄉音嗎?

2016-11-30


咬字不清可說是兒童語音發展的必經階段,但隨着他們日漸成長,便能透過模仿和學習逐漸掌握所有語音的發音技巧。若孩子在五六歲仍發音不準,例如把「雞」說成「低」、「梳」變成「多」,便要留意孩子可能有語音學習遲緩或發音障礙。

小朋友發音不準的情況十分常見,例如把「糖糖」變為「擋擋」,初時可能會覺得趣致可愛,但到稍大後情況依舊,家長就會開始擔心,甚至懷疑孩子是「黐脷筋」。

撰文:鄭潔雯(香港言聽中心言語治療師)

Image description


孩子由數個月大開始牙牙學語,最初只能發出單字,如媽媽、爸爸,然後隨着成長慢慢掌握各種音素和聲調。不過,音素也有易有難,例如「S」、「Ts」等便可能要四五歲才能講得好(見附表)。

裂顎影響發音

其實,發音不準很多時只是孩子有發音障礙或學習遲緩所致,成因也有很多,除了聽覺障礙及口腔結構的問題外,如牙齒排列、上下顎咬合情況異常、兔唇及裂顎等,大部分發音錯誤是由語音聽辨能力欠佳、口腔肌肉活動能力弱,以及口腔動作不協調所引起。

聽力會令兒童接收聲音有偏差,自然會影響他們說話發音,而口肌結構及控制會直接影響咬字發音的學習,這包括雙唇及牙齒的閉合、舌頭的活動等等,都需要與呼吸配合才能發出所需的字音,例如患有兔唇裂顎的小朋友,軟顎的活動可能受影響而引致說話鼻音過重。

另外,語言及環境刺激也很重要。假如兒童在多種語言環境下長大,小朋友的早期語音發展可能會受到影響,可幸一般都會在入學後慢慢改正過來來。

臨床上,發音問題一般可以分為3大類。第1類是錯音,例如把「梳」錯讀成「多」;第2類是懶音,常見例子是不能讀出「趕」及「講」的分別,而第3類的鄉音也是常見的發音問題,如自小習慣導致不能讀出合唇的字尾輔音,把「三」錯讀成「生」。

部分家長可能覺得錯音、懶音可以自己改善,但其實發音障礙情況嚴重的孩子, 很多時也無法自行矯正。結果待孩子入學讀書,甚至長大踏入社會,咬字發音問題可能成為被朋輩嘲弄的原因,不但影響學習,甚至因為不能清楚表達自己的意思,失去表達的信心或意欲,影響他們的自信和發展,以及正常社交。

Image description

三管齊下治療

因此,當家長發現孩子有發音問題時,應及早找醫生及言語治療師作詳盡評估, 前者可以排除潛藏的病患,而後者則可判斷問題的成因及嚴重程度,然後因應孩子的個別需要訂立適合的治療計劃,幫助他們改善說話的清晰度。

透過言語治療改善發音,不是只叫小朋友多讀幾次那麼簡單。治療大致包括3方面,包括聽辨能力訓練、口腔肌肉鍛煉和目標發音訓練。

聽辨能力訓練主要是訓練小朋友學習分辨正確的發音及錯誤的發音,為自我監察能力打好基礎;口腔肌肉鍛煉就是要強化口腔肌肉,從而提升發音準確度;至於目標發音訓練則是重要一環,言語治療師會根據錯誤語音的可誘發度、對說話清晰度的影響等因素,去挑選語音作訓練目標。

矯正字音需要按步驟,從單字到詞語, 再到句子以至日常生活的運用,循序漸進地逐步改進發音問題。為了讓小朋友樂於練習,減少訓練帶來的壓力及把正確發音技巧帶到日常對話中,言語治療師會運用孩子有興趣的及生活中常遇到的事物當作題材而做訓練。

急進適得其反

治療師會教導家長一些家居小練習, 家長與小朋友練習時要保持耐性,即使孩子未能模仿發音,也別強求他們重複說出,以免減低他們的溝通意欲,影響自信及整體的語言發展,並可盡力猜測小朋友的說話,增強他們表達的信心。

家長應該明白,發音障礙並不是疾病, 不能靠藥物或手術即時矯正。除了言語治療之外,家長的角色亦很重要,可以在家中延續治療課中的練習,令治療成效更理想。

現時有一些由專業機構推出的免費手機應用程式,可以幫助家長與小朋友一起練習,內容有運用專家提示及國際認可音標,更提供錄音示範,亦有互動遊戲等等。

無論是言語治療還是家中練習,家長也應保持耐性,切勿操之過急,過度要求孩子只會讓他們覺得練習是一種懲罰,反而會影響治療的效果。多年的經驗顯示,經過合適的治療,大部分兒童的發音障礙可以獲得理想的改善,說得一口「正音」。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