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Make a Difference

2016-12-13

Image description 十如論壇現場

11月,對於桂林來說屬於旅遊淡季,在這風景怡人的地方,過去三年卻舉辦了一個國際級的論壇:十如論壇。舉辦十如的是全球製衣業龍頭溢達,幾年前他們的製衣廠開始在桂林發展,論壇以「提供一個交流平台,探索如何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把對環境及社會的影響減至最低」為定位。談可持續發展,談發展講企業要賺錢又談環保,是論壇主要議題。講者中,今年找來Patagonia CEO Rose Marcario;因為談「互融互通」,也找來IT界嘉賓談創新。

由賺錢到社會責任

十如論壇舉辦第三年。由2014年開始,第一年探索中國下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模式,到了2015年的主題是「衣食住行」。今年的主題,是「互融互通與可持續發展」。來參與論壇的嘉賓,目前都是應邀請形式,並未公開,講者來自世界各地,都具份量,論壇在桂林的香格里拉酒店內舉行。

這麼一個大型的論壇講座,為何要辦?目的是什麼?LJ訪問了在背後策劃的溢達企業董事總經理童成(Edgar Tung),「我們一直的理想都不只是做製衣,很多人講起製衣,都會想到重污染及人口密集。但我們想做的,其實不只是件衫,還有環保、可持續發展都能有點成績。從前公司的Vision是替客戶做最好的Cotton Shirt夥伴,三四幾年前我們改變了。」溢達(Esquel Group)1978年創立,全球5.7萬員工,單單廣東溢達紡織日均達60噸,客戶包括Brooks Brothers、MUJI、Hugo Boss、J.Crew、Patagonia等等,「我們這麼大,有社會責任,Vision改成Making a Difference,希望有所作為。有所作為的包括我們員工,包括地球。怎麼做呢?是否能把包括不是紡織界的朋友拉進來,討論大家怎樣可以做好?」論壇叫十如,十如這詞其實來自《法華經》,十如是:「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等。」Edgar:「萬事萬物都是這十樣形態。人追求完美是不會完的,而我們追求完美,是怎樣將工業、大自然等都放在一起。」

Image description 中國愛樂樂團藝術總監和首席指揮余隆

Image description 講者:Patagonia CEO Rose Marcario

談環保不是花錢 而是省錢

幾年前,溢達來到水明水秀的桂林。桂林風景秀美,國內重工業從來不敢來這麼發展,「幾年前我們購下桂林一間紗廠,它需要搬到九美橋另一個地方,地方達八百畝,我們想,如果能做到零排放,那紡織也可以可持續發展了。鄧小平四十年前已說過,如果你要工業發展農業發展的話,是功不抵過,還是過不抵功呢?他的答案是功不抵過,所以幾十年下來都沒有人敢在桂林發展重工業。」其實,做製衣不可能不用化學品,目前也未可能做到沒污染物,「用上天然染料,其實不需要用這麼多化學品的。由於整個紡織工業,由紡紗、染色,到鈕扣我們都是自己做的,製衣行業裡最大污染是染色,它是工業裡頭三位用水量。我們沒想過這麼快就在桂林做染色,暫時我們在桂林只做紡紗及製衣。而佛山我們還有自己的污水處理廠。」明年逐步啟用的新廠房「九美橋」面積如一個尖沙嘴那麼大,看廠房預想圖,廠房之間有流水淙淙,比平常的工廠區人性化,也尊重大自然。其實很多大企業賺了錢,就會資助文化藝術做形像,看來像買贖罪券一樣。辦十如要花錢要勞力,也是一樣?「這些想法不是近年形成的,重視環保及可持續發展,其實不會多花錢,反而會省了錢。我們近十年,一直追縱用水用電量,十年下來,每一件件衫,我們省下了60%水 40%能源。」

Image description 講者:香港太古集團有限公司及 太古股份有限公司主席史樂山

Image description 十如論壇背後策劃的溢達企業董事總經理童成(Edgar Tung),

最終望影響社會

談可持續發展,那怎定義可持續發展?「經濟方面,一間公司,首先要賺錢。另外,不可能破壞環境。我們將它分成四塊:第一個P 是Planet,怎做不會對所在地不會有大的傷害?二是People ,重視人材,要員工在環境中有所學;三是Product,我們有一個牌子叫『PYE』,做一件白色Tee,大家會以為把棉漂白就可以了,但其實盡量選白色的紗,做出來的Tee能少用80%化學品。另一例子,是做免熨恤難免要用化學品,但只要用得比較少,恤衫不用熨,也幫助了環境。四,是Community,對環境對人有貢獻後,我們也希望對社區有所獻。我們有教育基金會,在我們公司所在地,例如佛山、新疆、越南河內做教育,提高水平,每年贊助一些學生去讀書,又帶新疆的小朋友去驗視力。」

論壇是純粹的支出,如果有Vision,要Make a difference,溢達最終的目標是怎樣的?「Making a Difference,為整個地球帶來一些改變。十多年前企業流行講社會責任,其實未流行我們已在做了。二十年前,新疆沒有人會跟種棉的農民合作的。他們種好了,當年大家的習慣是交一條白條給他,回去先看棉花質素怎樣,不是馬上付費的。但我們一去到新疆,就馬上付現金,這之後成了一個慣常做法。之後,我們再教育他們把錢放銀行。」他說:「十如論壇英名叫Conversation,是一個開始。未來,我們比較不重視論壇發展的規模或形式。而是希望怎樣可以實行,影響到社會。例如公司員工,目前出賣勞力,那十年後怎樣出賣腦力?怎樣用教育水平,跟機器配合。這十年機械自動化會很高速,機械臂已經好平宜了。十年後,我希望論壇不是一個騷咁做,而是真的有所貢獻。」

文:何兆彬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