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Rachel Kneebone白瓷變形記

2017-06-28

Image description 倫敦瓷器藝術家Rachel Kneebone

高級藝廊White Cube四壁近日罕有地換上一抹腥紅,以襯托展品。原因,是新展出的Rachel Kneebone作品,她只做白瓷(Porcelain)作品。Rachel早年迷上白瓷,創作十多年至今,就只做白瓷。在沒有顏色的白瓷上,她反而找到了無限的可能性。早前一連399天連續創作的巨型作品“399 Days”近日在倫敦V&A博物館展出。從她以《變形記》為主題的展覽,也看到她的變形過程。

希臘神話

訪問前先由Rachel Kneebone帶大家走一轉,介紹她的創作。個性有點內向的她,滿面笑容的來到訪問前說:「謝謝你一邊聽一邊點頭,令我覺得自己的話有人在聽。」是因為介紹作品而害羞嗎?「不。我主要的考慮,是因為我想作品能夠作公開討論,每個人都從作品中看到自己。所以我常會提醒自己,別因為我所說的,而令大家困在一個想法裡面。」

這是Rachel第一次來到香港,更是第一次來到亞洲。平常的她,可以多天不出門,就在工作室裡創作。她的展覽名喚“Ovid in Exile”( 《被放逐的奧維德》), Ovil即羅馬詩人奧維德,寫有史詩神話作品《變形記》,詩中寫到,人因某些原因會變成了石頭、動物、昆蟲等等。她的白塑作品,充滿着匍匐重疊的下肢,圓形的球體。笑着跟她說這令人想起《異形》,而且導演Ridley Scott同樣迷上希臘神話,她笑說「對啊!」。由材料(白瓷)到以希臘神話作題材,Rachel Kneebone的作品總是給人一種古典,跟當代藝術圈很不搭調的感覺,她笑:「你知道嗎?有一位藝術總監介紹我,會說我是很Old Fashion(舊式/老套)的。說罷了他回頭跟我說:『噢,對不起!』我說我不介意,我真的不介意,我想因為我可能真的是Old Fashion的!」也許因為這樣,2012年曾有策展人把她的作品,聯同羅丹的銅鑄作品辦了個聯展,兩者倒也匹配,「策展人問我想不想做,我當然想。但原來羅丹在做銅之前也做過Cermaics(陶瓷),兩者一起展出,也有交流之意。」

Image description Rachel Kneebone Daphne 2015, Porcelain © Rachel Kneebone. Photo © White Cube (Ben Westoby)

Image description Rachel Kneebone 'Ovid in Exile' I ,2016. Pencil on paper 23 3/8 x 16 9/16 in. (59.4 x 42 cm) 25 1/16 x 18 1/4 x 1 1/2 in. (63.7 x 46.3 x 3.8 cm) (framed) © Rachel Kneebone. Photo © White Cube (George Darrell

本來做小學老師

在香港的展覽中,除了多件白瓷雕塑,更有展出數張鉛筆素描,只見畫中都是人體的下肢,準確一點說,都是腿部。Rachel的雕塑作品總是令人想起羅馬、希臘的古典人體作品。她的繪畫,乍看是經過相當紮實的傳統素描訓練,跟她的雕塑相似。一般藝術家的訓練都由平面開始,先習繪畫再作三維立體訓練,但她是天生的雕塑家,「我從一開始就由陶土開始,由11歲開始,就是由捏泥巴開始,我的老師是個拉胚陶匠(Potter)。到了中學我跟陶藝老師學習,在A Level我也考過陶藝試。18歲時,本來我讀師範大學藝術系,準備成為小學老師,但我不停的做作品,讀到了第三年,課程開始偏重在教育上,沒了藝術課,我開始思考這是否自己要走的路。結果,我離開學校,轉而去讀陶藝學位。」她補充:「製作(Making),我一直喜歡的是製造東西!」但從你的畫當中,也看到你喜歡作畫哦!「是,我喜歡作畫。但繪畫是後來的事,我完全享受繪畫,是近來十年的事吧。我一開始喜歡的,是捏泥巴。而在創作過程當中,我不畫草圖,一開始我就捏泥巴,像跟物料有回應一樣。是要創作像“399 Days”這麼大的作品,需要多思考到整個結構,我才會畫一下。」

Image description Rachel Kneebone Pupa 2016, Porcelain Dimensions to be confirmed © Rachel Kneebone. Photo © White Cube (Ben Westoby)

遇上了白瓷

這麼多素材,為什麼會選上白瓷,此志不渝?「我在皇家學院時開始用白瓷來創作,當時我做的主題是人的動態形(Metamorphosis)。因為白瓷的白白得幾乎令人盲掉,觀眾就能夠加上自己的思想。」說自己老套傳統,但Rachel有時也反思自己並不是生來就創作瓷器的,「我學習使用它,但數個月前,我在燒窰時仍然發生意外,整個窰的作品都爆炸了。因為這麼多年來它都沒發生過,作品都炸成粉碎,我不理解原因,就去問陶土工廠的人。他叫我把相片寄給他看看,然後回覆我:他這輩子都沒有見過燒窰瓷器會爆成這樣的!然後他說,你是否放了什麼在作品裡面?因為瓷器是不能這樣用的。我說:什麼不能用?我已經用了十三年了。」

Rachel深知肚明,製作瓷器其實有很多規則,不過沒試過總不甘心,「做瓷器,你不能這樣,又不能那樣。所以我認為能做的反而更多,因為做瓷器的人,在學習過程中往往被告知你不能這樣,不能那樣。但因為他們被告訴不能怎樣怎樣,他們根本就沒試過!」她做白瓷多年,從來沒有跟老師學習,總是自己在做實驗,自己摸索,自己犯錯。聽她說到爆炸還笑咪咪的,就問她是不是反而爆了覺得有所發現,更開心,她笑着點頭了。問她白瓷可有什麼缺點?「我以為它易碎,其實不是。白瓷的脆弱是明顯的,如果我們拿個大搥敲下去,它會碎掉。但因為材料是不會說謊的,這令它沒有那麼脆弱了。」

因為都喜歡自己摸索,她從來沒有助手,「因為你不知道自己要怎樣就去開始,那我怎叫旁人來幫忙?我總會找到自己的方法。」做五米高的作品“399 Days”也一樣,她就每天一個人在工作室裡過,「我每天4:30am就起來,到工作室工作,吃午飯、工作、回家、吃晚飯,當中只有兩天去過朋友的生日會,但也沒有久留。能夠這樣,是因為我愛我的工作,在過程中我感到自己每天變強,但有因為過勞、受傷,而感到變弱!」

《被放逐的奧維德》
日期:即日起至8月19日
地點:White Cube(中環干諾道中50號)

文:何兆彬

Image descri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