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人物】緬甸華人導演趙德胤 嘗盡貧窮苦難

2017-07-28

說起緬甸,許多人都會想起其近年來的改革開放,以及昂山素姬被軟禁多年後終於能加入政壇的新聞,然而過去多年,有大量緬甸平民活在窮困中,被迫靠偷挖玉石和偷運毒品來換取基本的溫飽,居台多年的緬甸華人導演趙德胤,正是從這些困境中走過來。

當年趙德胤離開緬甸到台灣讀書,心裏只有一個念頭,就是要熬出頭來賺錢回去,卻沒想到誤打誤撞走上了藝術路,並回去拍緬甸的故事。緬甸人或是台灣人,在他身上無法清楚劃分,從前他曾為這身份尷尬,現在則完全坦然,因為這種身份讓他擁有不一樣的視角,拍攝出不同的作品。

撰文:張綺霞

[email protected]

Image description 他多年來以緬甸為題創作,未來想拍更多家鄉以外的故事。(陳縱宇攝)

經常理着小平頭,趙德胤有知識分子的從容,也有街頭打拚過來的慧黠。從小他只有一個願望,就是「想辦法生存」,希望有一天有能力養家活口,還債蓋房子。「那種壓力讓你沒想過生存外的選擇」。

而作為外來移民,緬甸華人多年來都被排斥在主流之外,爺爺曾在中日戰爭時參與滇緬公路的興建,在國共內戰時逃亡緬甸,落地生根。華人不被緬族為主的政府認同,然而他們也回不了祖國,只能留在當地,無論是做生意還是受教育都處處受限。趙德胤入讀華人辦的小學,上華文課都要偷偷摸摸,每當有政府官員巡視,他都要凌晨4點半到學校先上華文課,8點結束後馬上換上另一套制服上緬文課。從小他就自覺低人一等,有強烈的 寄人籬下感覺。

父親多病,賺錢不多,母親幫人煮飯洗衣服及在街上賣小吃,他每天要2點起床幫忙準備。雖然窮困,仍有不少快樂回憶。假日他會跟母親走3小時的路到山中砍柴,到山洞裏取水,在路上採野草莓吃,非常快活。然而在學校裏,貧窮總讓這敏感的孩子自卑,於是他努力讀書爭取認同,成績都在前3名之內。

Image description 如今趙德胤一半時間在台灣,一半時間在緬甸,他直言離不開緬甸但也無法久留。(受訪者圖片)

母親為2包米運毒

他仍記得自己第一次為家裏賺到錢的欣喜,那時他6歲,大火燒光茅屋村落,幾萬戶人流離失所,屍體搬走後,他與其他孩子帶着小書包,把湯匙綁上長竹條,在灰燼中翻找有沒有燒剩的金屬,儲了一大包就拿去賣,「很有成就感」。如此在廢墟中撿了一個月,他和同伴天真無知,不知生命的重量。「火燒後很多人死掉,很多人哭,我們卻覺得好玩。」

低下階層的生命輕薄而殘酷,八十年代緬甸經濟發展落後,要生存便要以身犯險。他母親曾為了2包白米運毒,失手被抓,坐牢一年多後幸運遇上大赦。哥哥為了養家去挖玉石,結果染上毒癮,要家人救助,大姐被迫放棄到台灣的夢想,改到泰國做黑工,挽救家庭困境。而他在300人中考得前50名,得以去台灣念書,對家庭來說是「中樂透」那樣的喜事。為了辦出國護照,全家人東拼西湊,花的錢夠買一幢房子。因此到台灣不久,他就找工作賺錢養自己,並把餘錢寄回家去。

Image description 最近他應光華新聞文化中心的邀請來港出席講座,分享創作經歷。(陳縱宇攝)

為獎學金認真考試

在台灣,他開始意識到那是一個完全不同的社會機制,只要努力就一定會有回報。因為中文能力強,他獲教官派做工資較高的餐廳工,後來第二學期考得第二名,他獲得獎學金免去學費,更有生活津貼,「以後我就認真考試拿錢」。從高中到研究所,他都是讀應用設計科目,並且做各種散工,從未想過自己可以拍東西。

一位緬甸朋友結婚,託他在台灣買數碼攝錄機後,卻被禁止寄回去,他才開始無聊地用它來隨便拍拍,後來更幫朋友的親友拍婚禮錄像賺錢。因此趙德胤的畢業創作也嘗試拍電影,花了一年時間自學電影相關知識,又在網上找來200個女生進行遴選,並向學校建議添置器材方便自己借用,把拍攝時間濃縮成7天來省錢,將問題逐一解決後,仍差8萬元台幣製作費,要教授私人出資,才拍成第一個作品《白鴿》。

教授把影片帶去釜山影展並入了圍,吸引台灣媒體報道,他獲得廣告公司的工作,可繼續留台。當時他更有到美國紐約大學電影研究所留學的機會,但學費太貴,他寧願把錢寄回家蓋房子。後來他邊念研究院邊拍電影,拍完後就拿去參賽參展賺獎金,慢慢變成事業。

Image description 趙德胤最近的電影《再見瓦城》由柯震東及吳可熙主演。(劇照)

開放前要偷偷拍攝

雖然並非電影系出身,他形容自己做事是「行動派」,不會坐着等機會,什麼都嘗試,也不怕別人笑,累積經驗便會知道好壞分野。他從小看着母親到處籌借,因此不喜歡借錢,自己手上有多少資金就拍多少,早期作品都是小製作。獲獎纍纍的《冰毒》也是為電視台拍10分鐘紀錄片時,自己出資多留劇組幾天拍成。無法搭景,作品很多是半紀錄片形式,沒有劇本,故事都是與周遭環境互動下產生。在緬甸開放前,拍攝都要偷偷進行,途中面對不少阻撓和危險,幸好都能化險為夷。

2013年之前,他3部作品都是擔驚受怕地完成,笑言也掌握到解決方法。「有時也要演戲,假裝旁邊的就是我的助理,要他打電話給對方的長官溝通。」到近年社會開放,拍攝不再是問題,他的商業片《再見瓦城》更能在當地放映。

最近他應光華新聞文化中心邀請來港分享創作經歷,對緬甸,他直言是又愛又恨,「離不開,忘不了,也沒辦法一輩子在那邊。」如今他一半時間在台灣,一半時間在緬甸。

每次拍攝前,他都因為距離對家鄉有某種幻想,然而真正用鏡頭去看時,才發現許多想像都非真實。「消滅了美好想像,卻帶入了另一種離開的人冷靜的觀察。」作品中總流露對「原鄉」的追求,純樸的農民在離棄家鄉、走入城市後再也回不去。他認為這種經歷非緬甸獨有,只是當地的生存環境更嚴峻。「一直到現在,貧窮都是緬甸要面對的問題。」

如今他是家裏的經濟支柱,負責姪仔姪女和家裏生活開支,家人背景和個性不同,雖然未必能彼此理解或認同,但總是熱心地幫忙。他的許多作品都從家人經歷出發,家人對他的工作卻不太理解。就如他之前以大哥為主角拍攝採玉石紀錄片,2人本應親切卻又生疏,這也是他與其他家人的關係寫照,「畢竟已離家很久」。但這距離也是很好的觀察位置,將他們生命與大環境中其他人的故事連結。

「全世界,我們、他們都一樣。我們講的都只是人的存在面臨的難題。」他認為,無論是怎樣的故事,底蘊都是與普世價值有關。未來他想作更多不同的嘗試,創作更多緬甸以外的故事。

Image description 趙德胤(箭嘴)認為全世界的電影都只是說人的存在面臨的難題,無論緬甸還是其他地方都一樣。(受訪者圖片)

趙德胤小檔案

出生年份:1982

出生地點:緬甸

曾獲獎項:第53屆金馬獎年度台灣傑出電影工作者、愛丁堡國際影展最佳影片、瑞典影展最佳導演(《冰毒》)

Image description 他在第53屆金馬獎獲選為年度台灣傑出電影工作者。(法新社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