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每日奢艷:潘玉良 風華之音

2017-09-15

Image description 潘玉良藝術黃金時期代表作《窗前裸女》(雙面畫),油彩畫板,1958年作,充分展現她對美、善、自由的不懈追求,估價為3,000,000 – 5,000,000港元。

Image description 由青樓女子到畫壇大師,旅法女畫家潘玉良在二十世紀中國藝術史上堪稱傳奇,在即將舉行中國嘉德香港2017 秋季五周年慶典拍賣會中,便把她與眾多當代卓越超凡女性藝術家之精選作品,特設「風華之音」專場合而呈獻。

「我的一生,是中國女人為愛和理念爭取女人自信的一生。」這是中國西洋畫家中的女大師潘玉良(1895-1977)的名言。潘在二十世紀中國藝術史上,堪稱傳奇,劉海粟曾讚她為「中國第一代女大師」,徐悲鴻則公開稱她為「巾幗英雄」,巴黎媒體更讚譽她為「中國西洋畫家中的第一流人物」。回顧她的一生,出生於1895年的潘玉良,從小家境貧困,幼時父母雙亡,她被舅父賣到青樓賣藝,自力更生,幸而遇蕪湖海關潘贊化為其贖身,日後有機會發展對於自身對於藝術的天賦與才華。

在1919年,潘玉良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上海美術專科學校。1921年,潘考得官費赴法留學,先後進了里昂中法大學和國立美專,與徐悲鴻同學,1923年又進入巴黎國立美術學院。潘的作品陳列於羅馬美術展覽會,曾獲義大利政府美術獎金。1928年,她應上海美專校長劉海粟回國任教,曾任上海美專及上海藝大西洋畫系主任,後任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1937年旅居巴黎,曾任巴黎中國藝術會會長,多次參加法、英、德、日及瑞士等國畫展。曾為張大千雕塑頭像,又作王濟遠像等。潘女士為東方考入義大利羅馬皇家畫院之第一人。

在那風起雲湧,整體社會環境仍趨於保守的年代,青樓出身潘玉良是何等傑出才得以頭角崢嶸。而在教學之餘,她亦頻繁發表個展,在創作上她將中國的線條織入西方油畫繽紛的色彩,致力融中西繪畫於一治,以強烈的個人化藝術語彙征服觀者。而在1937年她再度赴法國,截至1977年逝世前仍創作不懈,在法國40年間,深受藝術界推崇,如1945年她獲法國國家金質獎章,1958年更受邀於巴黎塞努奇博物館舉辦個展。作品並受法國現代藝術博物館、塞努奇博物館、法國國立教育學院與巴黎市博物館收藏,成就斐然。

Image description 潘玉良1940年代初期作品《山中群牛》,其以畫筆寄情,意韻綿長。油彩 木板,估價為 300,000 – 500,000港元。

Image description 《山中群牛》作品含框照,潘玉良的動物主題繪畫,為她創作中數量較少的題材,當中最特別並別有寓意的,當屬「牛」的題材。

由青樓女子到畫壇大師,旅法女畫家潘玉良在二十世紀中國藝術史上堪稱傳奇,在即將舉行中國嘉德香港2017 秋季五周年慶典拍賣會中,便把她與眾多當代卓越超凡女性藝術家之精選作品,特設「風華之音」專場合而呈獻。潘玉良在藝術上的投入,凝縮了做為一個女性藝術家在新舊世紀交替中,在保守與現代拉扯間的奮鬥,也標誌了身為時代女性繼往開來的不服輸精神。

其一生創作以人物、風景、靜物與動物為主題,是次上拍的《窗前裸女》與《群牛》,即為藝術家成熟時期的經典之作。完成於1958年的《窗前裸女》,為潘玉良二度赴法後的作品,該年她曾榮獲比利時藝術金獎,並在賽奴奇博物館舉辦大型個展,是其生活上較為寬裕,創作上高度成熟並廣受認可的時期。她的意氣風發,亦體現在此作品明快的筆調與豐富的用色上。

在作品的正面,她先以白描的技法勾勒出人物的造型、窗櫺背景的佈局,再施以鮮明的色彩。當中的線條剛中見柔,乾淨俐落,揉雜了藝術家長年來對於人體素描的功力。亦如同蔣仁所讚之「緊勁連綿,意在筆先,畫盡意在,所以全神氣也。」當中的女子雖背向而坐,但其身體語言沒有絲毫的扭捏,呈現一種開朗與自信。其曲線呈S型的延伸,打破了畫面的水準構圖,帶來一種自然的動感。

Image description 潘玉良的《窗前裸女》是一幅珍罕雙面繪畫,其背面僅以純粹的色塊暈塗出一個坐在紅沙發前的女子的身影,畫面呈現高度的張力與獨特的美感,瀲灩又大膽。

Image description 潘玉良《坐著的裸女》,油彩畫布,1953年作。巴黎賽努奇亞洲藝術博物館收藏。

回顧中國仕女畫的歷史起源,早在戰國、西漢時期的帛畫就已經有婦女的形象,透過各個朝代的仕女畫,可見不同時期對女性美的嚮往。古人筆下的女子多半是體態輕盈、面容嫻靜的大家閨秀,但往往流於刻版。潘玉良她豪邁的個性、身處於開放的巴黎,讓她畫下此大方、充滿生活味的女人,其豐碩的身材也流露了爽朗豁達的生命氣息。

藝術家筆下的女子形象如同藝評家陸蓉之所提的,潘玉良完全不帶情色的眼光,表達了她對女性天性與美善的歌頌。而在背景從窗簾到地板,潘玉良吸收了印象派的點描法,但將之加以轉化為率性交錯的個性化短筆,在撇、捺、交疊間增加了畫面上空間的層次,紅藍相間的色彩與橘紅混著鉛白在我們眼前飛舞,鋪陳出由窗外灑落、映照在地面上躍動的春光,帶來溫暖的氣息。

潘玉良的《窗前裸女》是一幅珍罕雙面繪畫,其背面僅以純粹的色塊暈塗出一個坐在紅沙發前的女子的身影,畫面呈現高度的張力與獨特的美感,瀲灩又大膽。而在《窗前裸女》的背面,還有另一件特別地畫作,當中藝術家省略了墨黑的白描,僅以純粹的色塊暈塗出一個坐在紅沙發前的女子的身影,在此,寫實的筆調已然消失,僅僅傳達一種若朦朧回憶般的意象,獨立於抽象與具象之間,當中磅礡的靛藍、紅與橙橘色彩互相角力、互相擴張,呈現高度的張力與獨特的美感,瀲灩又大膽,作品見證了藝術家對於多元表達方式的試煉。

Image description 潘玉良與其展出於巴黎大皇宮的雕塑合影,1950年代。

Image description 潘玉良從青樓女到小妾再到名畫家的傳奇人生,曾多次被改編為影視作品,圖為2003年由香港導演關錦鵬執導中央電視台電視劇《畫魂》,由李嘉欣飾演的潘玉良與胡軍飾演的潘贊化。

如果說,《窗前裸女》為潘玉良從古人中求我,但不依古人之法,是其對於東西藝術精髓上的提煉、吸收與超脫,爽朗而直接地描繪出她心中落落大方的時代女性。《山中群牛》則是表達了潘玉良的另一個創作面向,以一種較為隱晦的方式,傳達她對於家庭與親情的渴望。

回顧1928年學成歸國後,以大膽現代的教學與繪畫風格在藝術上取得了極高的成就。但因她的出身,始終流言蜚語不斷,而迫使她在1937年決定再度赴法,一去就是40年直到終老,不曾回國。而在這麼長的歲月中,在背後一直默默支持她的,就是潘贊化。潘玉良與潘贊化之間有的,不只是感謝,還有深濃的情感。作為一個女人,她未曾有機會替潘贊化生下一子一女,但在兩人寓居上海時期,她對潘贊化的元配方氏於1919年所生的兒子潘牟視如己出,疼愛有加。即便後續潘玉良出國留學,歸國後八年執教於南京時,她也曾把潘牟接來同住,後來再度赴法期間,她與潘牟常有書信往來,她曾多次在信中傾訴她對於親人的思念,並鼓勵潘牟好好求學,潘牟也把潘玉良視為第二個母親。

潘玉良一生未有子嗣,她對潘牟視如己出,在作品中常傳達她對親情的渴望。回顧潘玉良的動物主題繪畫,為她創作中數量較少的題材,全數不超過四十件。她曾描繪馬群、貓、豬、馬與企鵝與牛,當中最特別並別有寓意的,當屬「牛」的題材,因為潘牟的小名即為「牛兒」,每每畫牛的時候,她或寄寓了一個作為母親的心情與她對家鄉的思念。潘玉良筆下的第一件該主題的作品,為創作於1921年一件命名為《親情》之作,描繪三頭在草地上嬉戲的牛群,當時她已離鄉背井抵達法國求學,在思鄉情切下,她畫下該作後寄回上海,讓潘贊化收藏,表示她的心與他們同在。

Image description

《山中群牛》作品含框照》潘玉良的動物主題繪畫,為她創作中數量較少的題材,全數不超過四十件。她曾描繪馬群、貓、豬、馬與企鵝與牛,當中最特別並別有寓意的,當屬「牛」的題材,創作《山中群牛》此作時,當時的巴黎正被德軍佔領,市區淪陷,情勢緊張,潘玉良避居郊區,看到在林中覓食的牛群,想起了在國內的親人,當時她經濟狀況拮据,以小尺幅的畫板,畫下此作,尺寸雖小,但方寸之間見其對空間的經營與主體的描繪毫不馬虎。

畫幅中前中後三景分明,前景與中景處可見三隻牛低頭吃草,兩大一小,其下筆老辣精準,在強而有力的撇捺轉折間,將動物的飽滿強壯的身體結構描繪出來,透過些微色調的變化與提亮,標示了光線的軌跡與牛隻脊穀,當中毫無贅筆,展現其灑脫。而牛群被山林環繞,彷彿無憂無慮,與世無爭,潘玉良藉著畫筆,若在創作中與海外的家人團聚,在這裡沒有戰火,沒有流言,只存純粹的寧靜,柔和自在,若展現了她心靈中的桃花源,賦予了此作超越表像的深度內涵,別具意義。

(文:Patrick Chiu,圖: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