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Christian Marclay 沉默的尖叫

2017-12-05

Image description 以日漫做拼貼,再仿效Edvard Munch的 木刻板畫,加入了木紋。

大導演Orson Welles說人的耳朵其實比眼睛更快,我們往往未見其事先聞其聲。重視聲音甚於視覺的藝術家畢竟是小數,Christian Marclay是其中一位。享譽國際的他,近年他最有名的作品是The Clock──他花了幾年時間,在電影中找來與時間有關的片段,與每天的真實時間準確配對,片長24小時。The Clock太太太出名了,溫文爾雅的他,一早婉拒了在訪問中談那部作品。他的新作,靈感來自Edvard Munch的《尖叫》(The Scream),他在日漫中翻出尖叫的畫面,再次利用Cut'n Paste的手法,重新做成大型平面作品。畫面無聲,但聲音在觀者心內響起。

文、圖:何兆彬

Image description Christian Marclay

日漫做拼貼

「我近年做了好多與漫畫相關的作品, 都是跟擬聲語(Onomatopoeia)有關的,也就是模仿聲音、裂聲、爆炸的字體。我對把它們變成了繪畫有興趣──假若我是畫家,那我會畫什麼呢?這就是我這系列繪畫的主題。」Christian Marclay說,「我開始由一個歌手的樂譜開始畫起,裡面都是聲音。在漫畫中,如果沒有動作,你是不知道中間有甚麼聲音的,換轉也一樣。看漫畫時,如果你只見到有個人拿着槍,若然沒有了Bam!那一句,你不會知道他已開槍了,你是需要那句Bam的。早年他翻黑膠唱片當素材,近年他將日漫變成了素材,他發現,日漫中擬聲字都糅合了大量設計元素。不過新展覽之中,他刻意抽起了擬聲字,因為這向孟克(Munch)致敬的畫面,已充滿了表現主義式的強烈情緒及動態,「這一次Screams就不需要擬聲了,它就像一個沉默的尖叫(Silent Scream)了,我想Edvard Munch(孟克)畫的也一樣,就像『額⋯⋯」(一尖叫就沒了聲音)』

Munch對你來說是個怎樣的藝術家?「Edvard Munch就是除了The Scream(吶喊)的一切。The Scream是他最有名的作品,所以人們都忘記了他有其他作品,但他的其他作品都比The Scream好太多了。他這人很富實驗性,在木板上試過好多印畫。有時,當一個藝術家擁有一個很著名的作品,人們就不願意看他其他作品了,他們只想看他一件作品而已。⋯」也許因為這樣,Christian並不願意談他最有名的The Clock。

跟物件建立關係

回到六、七十年代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Christian記得當初來到美國,看到二手店這麼多寶藏,頗受衝擊,他開始用舊物做作品。「當時我用舊唱片做聲音實驗,用舊唱片封套做拼貼。現在時代又不同了,我們什麼都用電話來做,大家已沒有實體接觸的需要,聽音樂都不會接觸到唱片封套,不會直接碰觸到實體唱片。從前的體驗是很豐富的,但假若你用電話用MP3來聽音樂,你不會跟Object(物件)建立關係,Object(物件)對你來說永遠都是新的。物件是會隨時間變舊變壞,但現在所有東西對人來說都是平面的,都是一樣的。」他這麼說,可不是懷舊,談科技,他還是有希冀,「科技是好的,前設是它用在好的途徑上,假若它不是用來殺人⋯⋯但世界能做的事情,又比起我們在畫廊裡做的多太多了。外面的科技,比起藝術更影響及改變我們的生活,所以我一直在觀看這世界,然後做一些事情,讓我們跟世界建立一些關係,讓大家看看它,讓大家換個角度。」

他很清楚藝術的力量比起科技,顯得微弱,但也可深遠,「科技像流行文化一樣,它們都很強大,像手提電話吧,它完全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如果它讓我們溝通得更好,那棒極了,溝通永遠是好的。」說到這裡,他冷笑了一聲,「從前沒有電話,跟人一起自然好,但你也可以跟人們一起但不溝通嘛。所以有人批評電話,因為大家都在滑電話,都不看四周。但有了電話,我們又能跟更不知幾倍的人溝通呢?所以到底有多少交流呢?這之中自然也有壞的交流。」他舉例說,像社交媒體就是Like或不Like,沒有變化,「那不是溝通,那是非黑即白,沒有灰色。我想我們能用這些工具的,但我們還需學習。」

大野洋子與披頭四

Christian不是在音樂家庭長大,他對聲音的着迷,是從藝術開始的,「當我還是青少年時,我不是那麼著迷於音樂的。但當我看到藝術圈中都是關於視覺的,我覺得太限設了,所以我想在藝術中加入聲音、表演及現場元素。我受到早期的表演藝術家影響,例如Joseph Beuys、Laurie Anderson、Dan Graham。七十年代他們把聲音引入藝術界,當時藝術跟音樂本來像是分開的,我想把它們連在一起。」

Christian喜歡小野洋子──John Lennon那著名的藝術家太太。他也聽The Beatles,但喜歡的,是披頭迷最討厭的〈Revolution 9〉,「我記得第一次聽到《White Album》,我就是被它的奇怪聲響吸引的,〈Revolution 9〉是我的最愛!哈哈。當年小野洋子(Yoko Ono)將Fluxus和全世界的表演藝術家引進給John Lennon。《White Album》的其他歌我都享受,但個人而言,我喜歡那些令人驚喜的聲音,一些你不用伴著來唱的那些聲音,它們會令因為完全不同的理由而快樂,你不能隨着它跳舞,重要的是它們令你思考。我喜歡令人思考的藝術,我喜歡富挑戰性的藝術,它們比較像開了一扇通往未知的門。」

Image description The Beatles "The Beatles"俗稱White Album"

介紹到新系列Screams,他說因為「世界瘋了」,「我想我們正活在一個很不安的年代,任何我們相信的事物都受到威脅,例如民主。很明顯,民主在美國已不能運作,在英國也不行。在中國,你看有人為了民主爭取得如斯拼命,但你看看西方現在(民主)變成了怎樣?這不是很瘋狂嗎?我想,大家也對環境感到很不安,人人感到混亂,因為大家活在恐懼之中。」60多歲的他,憶起自己的成長也在世界惶恐之中,「因為在那年代,大家都以為會因為核戰而世界末日,後來大家都忘記了這事,過了好一陣子,恐懼又回來了。每一件事都是那麼的靠不住,而人們又感到如此不安。」藝術家的責任就是提出問題。他無奈的說:「藝術家能做的不多。但我會希望當大家看完作品,離開時看事物會有所不同吧。」

Christian Marclay “Screams”
展期:即日起至2018年1月13日
地址:White Cube 中環干諾道中50號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