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田壯壯 大導演變最佳男主角

2017-12-20

Image description 中國第五代導演代表性人物:田壯壯。

張艾嘉今年創作力特別旺盛,她主演的馬來西亞電影《分貝人生》,即將演出林奕華舞台劇新作。她個人創作──自編自導自演電影《相愛相親》也終於上映。《相親》由家庭出發,再一次探討三代女性心態,故事「小」,但幽默細膩。張姐找來中國第五代導演田壯壯出山,演她丈夫。

電影好評不絕,獲金馬獎七項提名。田壯壯憑戲中角色,演一個可愛丈夫,獲得提名金馬獎最佳男主角。

電影先在大陸上映,好評如潮,可惜票房欠佳。是次電影上映,張姐推卻一切傳媒訪問。這天我們跟田導談張姐、談家庭,談電影。

Image description 今屆金馬獎上,張艾嘉、田壯壯及吳彥姝(中)。

單親子女很孤單

相隔《20 30 40》十多年,張艾嘉新作換了地方,換了角度,再來看華人社會中老中青三代女人的命運。電影故事背景設在河南鄭州,戲的主線由純女性換到家庭,特別找來田壯壯出演她戲中的丈夫一角。二人是多年好友,但不特別熟稔。2006年田導在舊作《吳清源》中,曾找來張艾嘉客串了三天戲份,他笑言今次「君子報仇十年未晚」。

《相愛相親》戲名溫馨,但英文名字直接,就叫Love Education(愛的教育)。張艾嘉自言,電影拍的其中一樣,是女人的恐懼。她演個五十多歲的女人岳慧英,母親剛剛去世,留下「心願」要她完成;她本是中學老師,也到了退休年紀;在家中,她跟女兒常常吵架,女兒都成年了,交了玩搖滾的男朋友,想搬到外面住。張姐說,她拍的是女人的「恐懼」,這一代父母都「怕」子女,怕開罪子女,怕他們離去,所以都很「孝順」他們。

Image description 《相愛相親》中,張姐自己演帶點巴辣的中年婦女, 田壯壯演溫柔得來,有點低聲下氣的丈夫。

「她那人物是這樣,她要退休了,要離開社會,女兒要嫁人了,媽媽也走了,能夠幫她的人也不在了,在她那年齡就會緊張。」田壯壯:「另外兩個(女人)就不一樣了,女兒要獨立生活,要進社會裡;老的一位(按:父親的元配)是一直在農村裡死守的一個人。各人都有不同的現狀,才會出現這東西。緊張是所有東西變複雜了,因為她緊張、著急,才會有這樣的狀態。」

男女畢竟有別,田壯壯感受最大的,是這時代中國單親政策,對家庭心理及結構的影響,「其實你應該明白,作為華人來講,傳宗接代是挺重要的一件事。她(岳慧英)會希望子孫滿堂,會希望家庭興旺,只有一個的時候,就會變得非常脆弱。」田壯壯:「孩子本身很寂寞孤獨,所有希望都在一個點,也會變得很緊張。母親會盡全力為孩子 ,變成了跟以前的家庭生活不一樣。以前家庭至少兩三個,老二穿老大的衣服,老三穿老二的,沒有那麼多花錢、物質。從前有團隊的感覺,現在都沒有嘛。」

Image description

中國影市會達1,000億

田壯壯是父親,也是獨生子女時代的父親,即使他跟兒子關係要好,他對這一代的獨生子女,還是頗有批評,「現在(獨生子女)性格會極端、會自我,他們的愛很單一了,愛都變得很自私了。獨生子女會很自私,以前都會共同分享父母的,分享爺爺奶奶,但獨生子女的矛盾非常集中,不能接受別人,到了結婚就有問題。因為他一個人獨立行慣了,要什麼父母就給什麼,但突然來了一個人!獨生子女不能接受別人,大家要一塊分享?沒法分享呀。」他說:「有的人非常孤僻,因為在家裡受寵,到了在學校不受寵,他會覺得環境對他不好。獨生子女的政策會對大陸有一代的影響。戲中薇薇是很典型的,她的愛是理論上的,是經不起的,不像我們這一代,彼此互相經歷了很長時間,即使有口角、衝突,彼此之間還能夠體諒對方。她跟阿達的婚姻也同樣會遇到問題。」

《相愛相親》今年11月在大陸公映,獲一致好評,連向來刻薄的豆瓣網也有8.6極高分數。當演員們──尤其是像田壯壯這樣的人物出來讚美作品水平,可感受到他們是真心的。

Image description 戲中母女天天在家中吵大架,田壯壯卻演個包容的父親。

「我第一次看《相愛相親》的時候,是去年這時候,大概在金馬獎前後,當時還沒有做聲音。戲做得非常好,是張艾嘉近年特別棒的電影。」田壯壯來港宣傳新戲。作為中國第五代導演代表性人物,田導今年65歲了,當其他第五代導演如張藝謀、陳凱歌都去了拍商業大片,他返了校園當北京電影學院導演課系主任。到現在也在系主任的位子退休下來,有五年多了,神情特別自在,「從導演上來講,它的故事非常簡單,但背後是很大的問題。愛跟親的問題,誰都說不清,很難處理好。但張姐能把它轉換到具體的東西,打動你,讓你認同,是電影最了不起的地方。」

但即使好評如潮,在十幾億的人口大國,在剛公布全年票房首破票房500億的中國,戲卻不賣座。這倒要請教著名的文藝片導演,電影學院導演課系主任田壯壯:中國電影,是否500億也培養不出一個文藝片的市場出來?「這個片子在大陸的口碑非常好,但票房的確不好。不好很大的原因是排片,它都排在上午。我不知道是排片的人擔心或什麼。當然,現在大陸文藝片抬頭了,很多人要看了,這些電影還是有它的觀眾的。但怎麼讓觀眾看到?譬如說這個片子就很難宣傳,你寫它的故事,不會有很多人關注。所以宣傳上還沒找到最好的方法?」中國電影收入的蓬勃,是否發育不良了?「市場的形成,健康跟不健康一定是並存的,中國前一周迎來500億,但我不覺得是最多了,它還會到1000億。它越大越好,越大就能夠包容越大。但市場跟包容度,當然不是同步的,不是一大就能包容。市場大了以後,它穩定了,條件都具備了,它才能夠接納文藝片,這是個過程。」拍慣不賣座的文藝片,田導反而看得看,「還需要一段時間吧!你不能要大家都喜歡文藝電影,很多人都是為了娛樂,買個爆米花,跟女孩進電影院。我們不能把電影院當成上課的地方。」

Image description 尹孝平這角色是個教車師傅,一位有錢太太(劉若英客串)常來補課,自然惹來老婆白眼。

張姐在講座中說到:「文藝片很重要很重要,因為很多事情都是先由文藝片做起的。」那麼500到1,000億之間的中國電影市場,這方面該怎麼去做?「現在其實很多人在做。導演協會、電影資料館、編文藝片的院線,都希望電影院能拿出一兩個院來做文藝片。能不能做?怎麼做?做多好?是很大的問題。因為我不認為大陸能在一年做出五部以上很好的文藝片,大概就只有五部而已。」他心中藍圖,是中國院線能成立Art House藝術影院:「如果中國能做五部,一條院線是遠遠不夠的。能不能在外國引進?一年放映二十、三十部很好的文藝電影,院線才能成立起來。現在國產電影沒辦法做,如果你把那些很悶的電影充當文藝片,那這條線一定會死。」他喃喃細語:「有五部就很高抬中國電影了。」

中國缺電影法

中國電影當前最大問題,在田壯壯眼中,是缺了電影法。「有電影法,可以管很多事情。現在電影審查是憑個人經驗來審查,這不科學!有法就不會,你立了法有制度,就不會犯法了。法律很重要,是保護體制的,你香港電影有電影法,台灣有電影法,美國也有。電影發達的地方都有電影法。不能夠天天用人來負責,你高興了,就什麼電影都好看;我感冒了,就什麼都不好看。」這麼說,倒令人想起了1992年田壯壯憑《藍風箏》得東京電影節大獎,但因為題材涉及文革,北京當局規定中國代表團全體退出電影節,他也因此而被罰八年不得拍戲。從此可知25年過去了,中國的審查制度沒有進步過。而事實上即使立了法,有法不依立法又有何作用?

退了休的他心態豁達輕鬆,不開戲的十年,時而替年輕導演搭線,時而做監製,都跟電影有關,倒也活得開心自在。拍《相愛相親》時,因為拍到電影重頭戲張艾嘉生病了,他幫忙執導這場大戲,「我去幫助,是因為導演那幾天特別累,東西吃不進去。那天的戲很大,很多群眾演員,我說你把想法跟大家商量好,我來幫你張羅。我也不算幫她拍戲啦。」笑問他有沒有過到導演癮,他也笑:「不過癮,只是因為她太累了,幫她減一下負擔。」

戲,他承認的確想拍,「聽好了!拍戲你要有準備,然後,我沒有真的覺得我準備好了。毫無疑問,我當然想拍戲,但我不是不拍戲我就活不了,我還可以做監製,做各樣跟電影有關係的事,對我來說都是開心的事。拍戲不能湊數,能做百分之五十,必須要做百分之百,甚至百分之一百一才感動。要不然用這麼多人力物力財力,真是罪過。」40歲那一年,他答應了自己,從今起不再拍自己不想拍的東西。是因為有機會,但不是自己想拍的題材,還是說自己想拍的題材根本很難開戲?「都有。一種是沒有完全準備好,不是題材的問題,是市場還沒有很包容你,遇到很合適你的契機。現在應該可以了。

「另一個,是我教書同時已拍了三部戲了。我是導演課的系主任,老去拍戲也是問題,總不能事事不管,乾脆等退休了再說吧。現在退了休也在考慮去拍。有時候會想:電影你還是別管了,但像張姐還是把我挖了出來。人,有時也很難離開這江湖。」

吳清源贈的那個字

年輕時田很急,很火爆,曾說自己的電影「是拍給下世紀的人看的」。2000年前後,因為籌拍《吳清源》,花了兩年時間找吳,認識了他本人,自此影響了他的下半生,「最大的影響,就是對時間的認識。有一次吳老師送我一個棋盤,上面有個『時』字。棋盤一般都寫『三羊啟泰』等等。我問老師這什麼意思呀,他說時間是生活裡最重要的,一切都跟時間有關係。時間到了,就可以走;時間不到,就做不成,你不要去強求。這句話對我影響很大,從此我每一件事不再着急了,只求把它做到盡心盡力。」他形容吳像風清揚,是大俠,對吳清源是徹底的佩服,最服是他的專注及純粹,「吳老師是天上的星宿,你再怎麼努力都做不到。我經常一件事做不好,就會想吳老師會怎麼做。」

Image description 圍棋棋聖吳清源(左)影響他一生,2007年拍成電影《吳清源》,主角由張震飾演。

Image description

心定下來,一切就不再勉強:「拍戲,我覺得是戲種的問題,我拍的都是偏藝術片。如果市場夠大,放一禮拜,看的人不多,但全國看你的人都來看也是可以。」同期的張藝謀、陳凱歌努力拍俗氣的商業大片,十多年來遭受不少評論非議,老影迷總不喜歡。相對而言,田就顯得淡泊。「首先,你不能認為他們非得拍那樣的戲。他們也想試一些東西,把自己商業電影拍得很有商業規格,這是人家的自由。我呢,第一沒有想過要拍商業題材,就算我拍武俠片也是拍成了文藝片(笑)。對我來說,問題是:我拍這題材很重要嗎?會不會觀眾並不覺得重要?你說我真不希望他們現在拍成那樣。

「你說真不希望他們現在拍成那樣,但它們也賣錢呀!人家也賣一兩個億,也有人看。這讓人想很多,到底觀眾要不要看我這東西?什麼時候你可以拍的跟觀眾想看的都可以接受?有時候,我會想我的東西是不是過於偏門了?我是有文革情結的人,但沒講過文革,但我的電影裡面都有這情結在裡面。別人覺得這特別沉重,我不覺得。」他父親是著名演員田方(北京電影劇團第一代團長),文革時要鬥他父親,他因為喊不出「打倒田方」四字,還被哥哥臭罵過。他低聲說:「可能是我問題吧。搞不好拍出來被禁,或被什麼了,就很費勁。」

說到這裡,就明白他為何關注電影法。回到同一個問題:到底中國創作人有什麼能講,什麼不能講?

文、圖:何兆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