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人物】超脫男或女二元劃分 小風靠健美運動建立專屬身份

2018-02-27

男或女,許多人在成長過程中自然就接受了自己的生理性別,並努力學習社會要他們扮演的性別角色,然而這個角色,又是否真的自己喜歡?從主流目光中的女孩,到同性戀者、跨性別,羅小風經歷了多年掙扎與探索,才真正了解社會上沒有任何標籤或身份適合自己,於是他投身學術研究,在健美運動中重塑陽剛味濃的身體,才真正建立起屬於自己的身份。

如今小風以「性別酷兒」來界定自己,拒絕男或女的二元劃分,兩者兼有,但兩者都無法定義自己。「無論男還是女,我哪一邊都不完全是。用這個方法看自己,我會覺得更自由。」

Image description 小風建議本文用「他」來形容他,「他」可泛指男或女,就如他拒絕被男女二元性別標籤。(吳楚勤攝)

27歲的小風,因為健美練得一身線條分明的肌肉,比一般男人還要健碩。小時候的他,卻是一個對性別沒有特別想法,是長頭髮、穿裙子的女孩。小學中學都是女校,升上初中後,小風喜歡上一個女孩子,「一起以後,旁邊的同學都說我們『不正常』。」

從同學口中,他才知道,世界上分成異性戀與同性戀,女同志也有Tomboy與女性化之分,喜歡女孩子的他只得接受這些「不正常」的標籤,「同學說你要選一邊。個性比較爽朗的我最後選擇了做剪短頭髮那個。」

但小風從不覺得自己很Tomboy,在性別認同上偏中性,後來他發現,自己也喜歡男人,在身體想像上也與Tomboy有分別。「Tomboy愛束胸,但我覺得無必要遮住,而且想,如可平些方便些,像男性的胸肌就更好。」當時在外國留學的女友說,他是「跨性別」(Transgender)人士,就是性別認同與原生性別有分別,「從前叫『變性』,比較負面。」

Image description 小風在健美比賽獲獎纍纍,也是數年來努力的成果。(受訪者圖片)

不要任何性別標籤

看了女友寄來的書後,他開始想,自己可能是屬於想做男人的「跨仔」。然而接觸過更多相關團體後,他卻仍覺得格格不入。跨性別人士常講手術醫生,他卻都無法投入,他不想做手術,甚至也頗滿意自己的身體。「我喜歡自己的陰道,不需要重建陽具,它的外觀不吸引,而且也不是能正常運作的。」

有次看過外國相集Genderqueer,拍攝了一群不是男女二元可歸納的「酷兒」,令他大開眼界,原來許多人都可以男女特質兼備,不被任何一種性別標籤定義。這個身份,正是他最想追求的。

不想做手術,如何可以擁有陽剛的身體?他想到健美運動。在投入前,他也有跑步、划艇、划龍舟,但都不比健美運動來得適合。「不是逐塊肌肉去操過,也不知道對身體的認識是如此少。」不少健美女運動員因為體脂太低,胸已經無脂肪,甚至要為了身體看起來「像女人」而跑去隆胸。這讓他很感到鼓舞,決定堅持操練強度,希望能改造自己。

操練到一定程度,他決定做個試驗:如果不穿上衣曬太陽,人們會否仍覺得自己是女人?「我發現也有人望我,但不是望胸,而是望腹肌。」後來教練建議他參加健美比賽,過程中也經歷過掙扎。那掙扎不是來自要在台上展示身體,而要是將一件「很女人」的比堅尼穿上身,當時他做跨性別研究,不斷問自己,為何如此抗拒?思考之下,一直不想被別人以二元性別定義的他,卻發現自己才最限制自己。「原來我內化了很多性別二元的想法,心不夠開放。」

想通了這一點,就算比賽要求他擺出特定嫵媚姿勢,表現「女性美」,他都能欣然接受。「性別就是一種表演」,他也花了不少時間練習,從抗拒生硬,到當成遊戲,心態改變,他也樂在其中。「性別是建構出來,不是生來就如此,而是透過學習做到。」而到了另一些要求表現「更女人」的比賽,他也特地留長髮戴首飾化妝,發現自己也頗漂亮,朋友都認不出。比賽完後,他竟發現也喜歡自己這一面,「其實我不是真的那麼抗拒做女人,不是真正跨性別。」

參賽以後,他對自己的性別想像也更自由,如今他日常作男性打扮,但會用女性身份去健身室和比賽,如果要歸類,只能說是包攬所有非主流性別認同的「酷兒」(Queer),在這方面,社會的討論甚少。從前他很在意別人叫他小姐,現在卻放開懷抱,無論別人怎樣看他,他都知道自己是誰。「當你知道自己不屬於任何一面,就不會介意被放在哪一面,只是叫的人仍在二元框框裏而已。」

Image description 小風從不以男或女界定自己,認為性別酷兒才是最適合的形容。(受訪者圖片)

中學抑鬱得想自殺

性別身份是社會中最難超越的東西,每天生活都要面對二元選擇,走出非男即女的框框,他看到更開闊的風景,如今他積極走出來曝光於傳媒和社交網站,也是想告訴更多同路人,他們並不孤單。「社會很缺乏其他性別可能性的討論,有段時間我也曾在抑鬱中。」

中學時期,他一度想過自殺,其中一個原因是教會女校的保守氛圍,而父親也在校內教生物,深信以繁衍為目的的性別分野,加上家中信奉天主教,常強調「一男一女」是上帝指定,讓他覺得有口難言。「很多事情都不能自由探索,怕影響到爸爸。這也讓我無法用好方法去理解和尋找自己。人生最慘的是,不知道自己是什麼,因此陷入抑鬱。」

後來在學術理論之中,他才尋找到出路。「美國的跨性別學術研究九十年代已經開始,我們遲了近10至20年才起步,我這個狀態在外國看來很普通。」

當許多歐洲國家都已設立無性別分野的廁所,香港社會仍然在就應否設立性別承認制度保障跨性別人士爭論不休,其中一個反對論點是「立法後男人可以扮女人進入女廁偷窺」,對於這一點,小風也覺得很荒謬。

到底怎樣才算有「資格」被定義為女人或男人,走進相應的廁所?是從胸部大小形狀、衣着外表還是如廁習慣?若把問題深探,許多理所當然的性別特質也將被挑戰。

偷窺其實與性別無關,是一種侵犯私隱行為,男女都有可能是加害者。「現在沒有立法,本地仍有相關罪案,美國很多州分已經立法,也不會因此多了人偷窺。」就算在同性面前赤裸身體,也會有人覺得不舒服。小風認為問題只是,如何可提高洗手間私隱度,保障每一個人?「把這件事聚焦在跨性別人士身上,其實很不公平。」

Image description 小風曾經因為無法知道自己是誰感到抑鬱,後來在學術理論中,他才尋找到出路。(吳楚勤攝)

更衣室內主動解畫

充滿肌肉的身體、短髮、聲音低沉,讓他在女更衣室內屢遭攻擊。洗澡時被揭簾,被人講閒話或直接對質,什麼也面對過。從前他會直接對質,「但發現這是雙輸的,自己也不開心。」之後他改為主動向瞪着自己的人說話,解釋自己在玩健美,反而交到朋友,「你發現她們不是針對你,只是針對既有的性別想像。」

他認為,這經歷對他有很大啟發,「許多性小眾對性別有關的事都很敏感,但可能一般大眾其實沒有想這麼多,只是言語間不小心說了些侵犯說話。」太敏感會阻隔溝通。「在任何情況下,總有自我與他者之間的二元分野,但當你將它模糊化後,其實對方便不是與你對立的。」他認為,香港的大眾其實可接受性別多元,只是教育和生活經驗限制想像。2013年跨性別人士W小姐為爭結婚權興訟,最後獲勝訴,不少人開始對其他性別範疇有了正面認識,因此小風對未來仍感樂觀。

在性別酷兒外,他對自己性傾向也重新定義,超脫了以往的「雙性戀」,而是「泛性戀」,「無論男、女、其他跨性別、性別中性等。我喜歡一個人不是因為性別。」但這不代表「咩人都OK」,他有特定喜好,而在喜歡他的人中,有女同志也有男同志,「反而他們在乎我的性別多於我,他們以為只喜歡某個性別,但又喜歡上我,開始搞不清自己。這證明,喜歡一個人不只是身體外表上的。」

小風小檔案

出生年份:1990

學歷:香港大學比較文學哲學碩士

曾獲獎項:2017年Ms. International女子健美業餘中量級亞軍、2016年Arnold Classic Hong Kong女子形體公開組第四名、2015年Nabba International Universe女子形體組冠軍

撰文:張綺霞

[email protected]

小時候的小風對性別沒有特別想法,曾留長頭髮、穿裙子。(受訪者圖片) 小時候的小風對性別沒有特別想法,曾留長頭髮、穿裙子。(受訪者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