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三月藝術專題】Doug Aitken:藝術是流動的

2018-03-27

藝術月的展覽之多,陣容之鼎盛競爭之激烈,只能以龍爭虎鬥來形容。其中在畢打行上小小的意大利畫廊Massimo De Carlo,展出美國著名藝術家Doug Aitken作品。Doug Aitken 1968年生於加利福尼亞州雷東多海灘,他最著名的作品,都在戶外,使用大型投射等技術創作,當中包括多次以美術館建築作畫布,相當大陣仗。這次展出在室內,只展出三件作品,越洋訪問他,談藝術,他像是李小龍Be Water信徒一樣,常提到「流動」一字。

文:何兆彬

Image description 藝術家Doug Aitken

概念決定了媒界
大學時跟Philip Hays學習雜誌插圖設計,1991年畢業後,94年搬到紐約,舉辦第一次個展,Doug Aitken的創作由攝影、雕塑、建築到影片、聲音等,多年來,一直探索及使用不同媒體。Doug Aitken的創作越來越大型,其中也以戶外投射最為著名。早在2001年,他將倫敦Serpentine Gallery整座建築改造為一個巨大的錄像裝置,2007年在剛擴建完的紐約MoMA中庭牆面的大型投影裝置《夢遊者》(Sleepwalkers)。另一個作品創作"Song 1"(2012),就在華盛頓Hirshhorn美術館外,以投射將建築物變成大型熒幕。不斷橫跨不同媒界,使用科技創作,你每一次是怎樣決定自己使用的創作媒界?

「不同的概念決定了它使用的媒界,而非調轉過來由媒界決定概念。我不會用媒界來定義自己的,反而想法才是流動的,它們一直不斷改變。每一個想法都是一個新的探索,一個新的旅程。」Doug Aitken說,「投射技術只是我使用的媒界之一,它是有可能流動,及變形的。在某角度上看,我們現在這時代的藝術是流動、液態的,而從前的藝術則趨向於固態及已完成的。我大部分作品都跟從前的藝術形式有所不同,它們多是關於改變及變形的,用單一媒體的形式是裝不進去的。我做的創作既是影像,又是表演── 一些你遇見、經驗到及體現的事情。」

大量使用科技,創作與科技如此緊密,如何看待科技本身?「我們不想被科技利用,相反,我們想利用科技。在創作藝術時,藝術背後的想法才是最重要的,我希望能夠保持對可能性的開放,這令我一直探索媒界的應用。從某角度看,我們可以說今天的人類都太沉迷於影像了。但(藝術)作為一個副產品,我們常想慢下來,好讓大家釋放並投射自己。世界上總有一個空間,是藝術能夠佔領的。」

Tilda Swinton與Terry Riley
Doug Aitken的創作太廣泛,利用的包括了聲、畫,也有不同媒界的精英出演,上文提過的"Song 1"就找來女神Tilda Swinton、民謠歌手Devendra Banhart、LCD Soundsystem的 James Murphy等參與。他對藝術的看法,相當開放,簡而言之,就是藝術的未來,會在室外,他說:「很多藝術的未來,都是在博物館以外的。它關乎藝術發生在我們周遭,在山水之間。每個地方都有可能變成一件藝術品啊,其中一個我近日做作品的地方,是在太平洋之下,你得要去游泳,潛進水中才發現它。我想,類似這種表現形式會越來越多。」他談到的計劃,名喚 ”Underwater Pavilions”,是他在2016年12月展出的作品,位處加州Catalina Island海岸的海洋保護區以外。為了籌備,

Doug Aitken與眾多海洋生物學家、工程師合作,設計出這個三尖八角,以玻璃等物料組成的亭子(pavilion)。亭子的物料選用及設計,將使它會變成了人造珊瑚的一部分,它連同三件雕塑放下海洋,會暫定先放三年,期間一直受到科學家觀察成果。旅客只要懂潛水、游泳,可免費參觀。

Image description 海底作品 photo by: Doug Aitken Workshop Doug Aitken, Underwater Pavilions, 2016, installation view, Avalon, California. Courtesy of the Artist, Parley for the Oceans and MOCA, Los Angeles

Doug Aitken創作總是既富綜合性(糅合了聲畫)的,又總充滿了驚喜,這些創作靈感從何而來?「靈感來自任何周遭的事物,尤其是音樂的結構和作曲。你知道嗎,視覺與聲音之間有一個神奇的關係。我們一直嘗試創作一種像聲音一樣流動的藝術,只是用上了顏色來代替。這一刻,我正在聆聽Terry Riley(美國前衛音樂家),他是我正在了解的藝術家。但平常,我什麼音樂都會聽。」

藝術激發社會
創作數十載,孜孜不倦,那麼你認為藝術的功能,是在甚麼?「我是這麼看的,我們吸進了經驗,呼出的就成了藝術。這是藝術家生存必須做的事。」有想過藝術能改變些什麼嗎?「作出改變嘛⋯⋯我又不是政客。藝術能夠激發轉變及社會,藝術是很少數,能夠給予空間讓你去思考抽象,去作出提問的地方,但它們都不一定是有答案的。」

是次來港展出,藝術家特別創作了三件作品:Inside me,一個由鏡子、樹脂、鋁、混泥土所構成的嶄新創作: 六角形雕塑傳達了靜止與永恆轉化的流動。另一邊,他以大型鋁和不銹鋼代替鏡子拼成單詞Future的雕塑為藝術家其標誌性系列作品的實驗性新嘗試。Doug Aitken:「我們的社會移動與信息傳達的速度如此之快,以至於我所能做的事情就是保留這一切,並使其全部具體化。 」 他說:「這次香港的展出是簡約的,總共只有三件作品,其中兩件是雕塑作品,一齣影片。展覽利用了反映,將空間變成了一個萬花筒,來討論生活及轉變。作品直面的是時間及風景,刺激觀賞者思想。」

Image description 香港將展出的作品 Doug Aitken Inside Me 2018 Clear mirror, aluminum, resin and concrete 56 x 63 x 41 inches Variation 1 of 4, with 2 AP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303 Gallery, New York

Massimo De Carlo, Hong Kong
香港中環畢打街 12 號畢打行三樓
2018年3月27日起至5月19日
星期一至六 10:30am - 7.00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