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占飛:走飲管風潮

2018-05-09

上網看到一個關於「環保走塑」的本地群組,那兒的成員大多在這個平台分享綠色生活心得。除了自備餐盒買外賣等常見的環保動作外,「走飲筒」或自備「金屬飲筒」原來是非常熱門的題目。但港府推動環保政策乏力是人所共知的事,只要一天未實行垃圾徵費,大眾就認為扔棄垃圾是沒有成本的,各種過度「派膠」行徑仍會持續。

飲管在7000年前已在不同的社會出現。歷史學家並不知道誰先發明飲筒,但有考古專家在一個蘇美爾人的墳墓發現最早的飲管證據,時為約5000年前。這支飲筒用黃金及青金石所製──可見金屬飲管雖然現時在環保圈子掀起熱潮,但它其實只是兜兜轉轉回到基本步。

Image description 塑膠影響海洋生態及污染食物來源人所共知。為推動環保走塑,金屬飲管成環保圈子的大潮流。 (網上圖片)

古人兩條管喝啤酒

A Short History of Drunkenness(2017年)一書談及蘇美爾人的飲管,指他們用來喝啤酒。

作者說,若我們時光倒流回到公元前2000年蘇美爾人所居住的城市Ur(位於今天伊拉克的南部),在一間店子坐下來,叫來的兩瓶啤酒會插上兩支飲管,這個瓶子名為Amam Jar,「啤酒要通過飲管來飲用,因當年的蘇美爾啤酒不像今天的啤酒一樣呈現清澈的琥珀色,而是一團泡泡混和固體碎塊浮在表面,飲管可以穿越這表面,讓人吸吮底下甜甜的液體。」作者指出,在當年以物易物的年代,啤酒很便宜,可用香料來交換。

喝啤酒用飲管還存在於很多文化之中,如公元前七世紀的色雷斯人(Thracians),他們居住的地域在今天的巴爾幹半島,有歷史學家指出他們用飲管的原因,同樣是為了避免浮在表面的糠碎。

這樣有數千年的時間,飲管不是由金屬所製,就是利用自然植物如黑麥草(Ryegrass)製造。

至1880年代,一名美國煙盒生產商Marvin Stone發明了一種紙質的飲筒,他申請了專利,才開始令世界出現「生產飲筒」的概念。Patents: Ingenious Inventions How They Work and How They Came to Be一書中引述他的話:「我的發明是要為飲料及醫療產業,提供一種便宜、耐用的東西以代替『自然飲筒』。這飲筒用紙繞圈而形成管狀,整支東西由石蠟或其他防水物料塗抹外層。」

今天我們使用飲管可能有幾個原因,第一覺得汽水罐邊緣骯髒,不想用口直接接觸;第二,女士塗上唇膏,用飲管喝飲料會較為方便;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它不值什麼錢,買它和丟棄都是。一包飲筒不足10元可能已有50條了。

塑膠對大自然有什麼禍害,最簡單的莫如各類調查都指出微膠粒已全面入侵海洋生態,令無辜的動物噎死,或被塞進鼻或嘴,牠們不懂用工具,不能把膠粒取出來。膠粒也污染了我們的食物來源,占飛在這兒不再一一重複了。

如何環保,大家盡力而為。只消想像一下你不能再把垃圾放出門外,而是要放在屋內,你還會招來這麼多垃圾嗎?地球就是這麼大的了。

Image description 這個玻璃回收箱,有人在上面鋪了一條蕉皮,更有人在玻璃瓶入口處用疑似吃剩的快餐垃圾阻塞。

影視鮮見環保角色

早幾天,占飛看到家裏附近增設了兩個玻璃回收箱,以往要走路10分鐘才可去到另一個玻璃回收箱,現在可好了,這兩個回收箱都很近,但為何其中一個有人在上面鋪了一條蕉皮?更有人在玻璃瓶入口處用疑似吃剩的快餐垃圾阻塞。是看不清楚還是什麼心態呢?

環保做得不好,垃圾徵費等相關法規未落實固然是其中的一個原因。另一個因素是,電影電視劇仍然在宣傳「派膠」形象為cool,例如咖啡杯,拿着外賣咖啡杯代表生活品味,是很有型的。秘書小姐一身套裝拿着外賣咖啡杯回公司給老闆,反映出她忙碌而平實的大都市上班生活,電影《穿Prada的惡魔》等很多影視作品都有這樣的一幕。

占飛想來想去,也想不到有什麼電影電視角色會自備飲品杯或金屬飲筒而不被刻意地描寫成環保人士。同性戀愛已在荷里活平常化了,環保動作幾時才有這待遇呢?

撰文:占飛